Top42!黑马新力告诉你如何破解拿地之困

2017年房企成绩单出炉了,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17年共有144家房地产企业 跻身百亿军团,较2016年增加13家,百亿房企销售额共计82099亿完,市场份额超60%。

笔者长期关注快速成长型房企,当然迅速的在榜单中捕捉到了“新力地产”的身影。新力地产的年终排名,最终定格在top42,销售额457亿。回顾新力年初“销售目标300亿,冲刺400亿”的目标,2017年,又是新力丰收的一年。

我们可以看到,新力在百强榜的攀升速度越来越快,从2015年的藉藉无名,到2017年的42位,只用了2年时间!而新力从0到top42也只用了7年时间。

1

新力的成长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新力置地2010年诞生于江西南昌,2010年到2013年,集全部力量打造新力帝泊湾项目,塑造了当地品质标杆,赢得市场口碑。

积累阶段:从2013年到2014年,通过首个住宅项目的成功,实现八盘联动,巩固市场地位。

转型储备阶段:自2015年开始,新力进入转型储备期,大力进行资金、土地、人才储备,进行产品升级与创新,精细内控,为实现爆发式增长奠定基础。

速增长阶段:2016年后,新力迎来了超速增长阶段。2016年新力销售目标为110亿,实际完成160亿,超额完成45%;2017年新力销售额目标为300亿,实际完成457亿,超额完成52%,相比2016年增长286%。 

新力的目标是进入并稳定在前20强序列,2015年,这个目标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但现在,还有谁认为这不可能呢?

“新力速度”在这两年的地产行业中,是现象级的。

而这几年,行业正在发生着剧变,2017年房企百强门槛已经提升到200亿,百亿房企市场份额超60%;“越大越强、强者恒强”的竞争法则已成共识,格局分化加剧,300亿以上企业销售额增长率超50%;500-1000亿企业销售额增长率高达84%,而300亿以下企业仅为21%。十九大后,“房住不炒”已经定调,限价、限售、限购等调控手段不见放松,租赁、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在紧锣密鼓推进。

大量的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对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慌乱、迷茫、犹豫、不知所措。新力作为最近快速成长的先例,有很多值得小房企借鉴,其中最值得研究学习的,应该是新力的“拿地”。

2

小房企拿地之“困”

土地是房开企业的生存之本,但现在,这个“本”却越来越成为小房企的“困”。笔者接触大量小房企,普遍存在以下纠结和矛盾。

1.去哪拿?

一线城市以及强二线城市拿地限制条件多,资金量大,已经难觅小房企的身影,同时大量品牌房企涌入三四线城市,竞争空前激烈。而且,目前三四线城市土地价格已经处于高位,很多小房企已经嗅到了三四线城市的风险。那么问题来了,一二线进不去,三四线不敢进,去哪拿地?

2.怎么拿?

目前,在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大中型房对投资拓展也空前重视,投资拓展的触角已经没有盲区,想在招拍挂市场捡漏?已经没有可能;硬拼?但实力悬殊,大中房企凭借资金实力,一次土拍能动用20多个马甲,小房企怎么玩?收并购?市面上的土地早已被各大房企捋了好几遍,剩下的土地不是不是太贵就是有瑕疵,能不能拿?

3

新力怎么拿?

我们来看看新力,新力2017年的业绩倍增,当然依托于其让业界瞠目结舌的拿地速度,进入2017年以来,新力以平均每周一宗的速度在拿地。仅在惠州一地,便已经拿下了20多宗。新力为什么能这样拿?

1.区域慎选、深耕

目前新力地产已进驻南昌、武汉、长沙、惠州、广州、深圳、无锡、苏州、昆山、赣州等城市,形成环抱长三角、珠三角及中部地区的战略布局,这个区域布局的选择新力专业而细致的区域市场研究。新力每到一个城市,便以一个项目快速落地为契机,深挖资源,短期内形成链式倍增,成功完成布局与深耕。其内部称为“惠州模式”。

城市深耕,使团队对城市有更深的了解,对地块信息能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判断,同时能最大化地进行资源利用。

有的企业认为城市深耕难度大,而选择全国机会性拿地,这实际上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散点式单项目的布局,导致每个项目单兵作战,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同时管理难度大幅增加,难以持续。其实我们可能看到很多在单区域深耕获得瞩目成绩的企业,如康桥集团,深耕郑州,单城市达到百亿规模;如恒信集团,深耕潍坊,单城市也达到百亿规模。对很多还在冲击百亿规模的小型房企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2.收并购、快速决策

新力拿地,大多采用收并购的方式,而且决策速度非常快,坊间传言,张园林董事长掐指一算,便能做出一个拿地决策。

机动、快速,是小房企在拿地中的仅存优势;相比大房企冗长的信息筛选、初判、立项、可研、谈判、投资决策会等一长串投资决策流程来说,小房企可以在初判后一把手就亲自了解、研判项目,快速决策。

当然,城市深耕、投资标准的建立、产品线的标准化也是快速决策的关键。

3.强激励

作为专业咨询机构,我们研究了许多房企投资拓展激励的方式,我们发现,新力的投资拓展激励独具特色,这个特色不在于其设计的独创性、复杂性,而恰恰在于他的简单、直接。

大部分房企在设计投资拓展激励时,会设置非常多的指标、系数,如地块大小、地块类型、成交金额、溢价率、利润率、可研偏差率等等,并设置多个发放节点,从经营视角上看,这种激励方式无疑是降低企业方风险的好办法,但新力不一样,新力的投资拓展激励可简单概括为“一块地50万”,没有过多其它条件,激励对象为提供土地信息的公司员工和拓展团队,发放节点也很简单,信息提供者在获取土地后一次性发放,拓展团队也只分2次发放,项目开盘后基本就能全部发放完。这种方式是否有风险?但公司内部肯定是算过账的。我们称这种方式为“把激励效果留给员工,把算账工作留给公司”。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激励机制让新力全员拿地热情高涨。

4.瑕疵地,拿不拿?

诚如许多小房企所说,大中房企也早就通过收并购的方式来扩张,市场上的地已经被大中房企捋过好几遍,剩下的地,或多或少都会有点瑕疵,怎么办?

第一,受益于城市深耕战略,对土地的详实信息可以有更清楚的掌握,对当地政策也有更准确的理解,才能判断,哪些瑕疵是可以接受的,是有机会解决的。

第二,加强开发报建团队能力建设。

①报建人员高配,在新力,开发报建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在部分城市公司,会设置城市公司副总来负责开发报建工作,对报建人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②能力培养,对报建人员进行高强度的业务技能培训,好的报建培训课程一律不放过;

③优化流程,报建团队提前参与项目研判、规划、设计等环节中,提供意见,确保瑕疵解决的可能 性,并提前筹划后续开发报建工作;

④内部沉淀,在很少企业能进行项目复盘的时候,新力的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进行更为精细的开发报建复盘,通过复盘,总结报建经验和教训,传递最优成功经验,形成内部知识沉淀,提升整体报建团队的业务能力。

5.算不过账来,怎么办?

很多小型房企拿地时,测算后往往觉得难以赢利,然后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其它房企是亏钱拿地开发?

除了部分大中房企因为规模大,地块多,可能 会在单项目上战略性拿地、战略性亏损外,大多数房企还是开发就必须盈利的,区别在于,运营能力是否足够强。

新力特别注意产品线标准化的建设,通过产品线标准化,可以快速复制,大幅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同时新力对开发节点非常重视,出台了高要求、高激励的开发节点激励,加快开发节奏。

有了运营开发能力的保障,可以使别的房企“算不过账来”的土地,自己大胆去拿。

以上是从第三方视角对新力快速成长的剖析,新力短短两三年时间,已经从小型房企快速步入中型房企的行列,值得很多小型房企去学习和借鉴。通过战略布局、机制建设、团队能力建设、运营体系建设,系统解决拿地难题,突破拿地瓶颈并不是不可能!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