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抹不去的记忆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敦煌——抹不去的记忆
文/罗宗金
一九七零年冬季,我们全公社五十五名新兵来到了西北大戈壁——敦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始了新的征途。我们的青春将在这里绽放,我们的汗水将在这里挥洒,为完成青藏线上的运输任务留下了难以抹掉的足迹。
时光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留恋的记忆仍然把我们重新带回了当年的境地。
敦煌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县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敦煌是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党河水是当地宝贵的灌溉资源。虽然地处戈壁沙漠,但五谷百果在这里生长茂盛,绝妙的綠色是沙漠中的奇迹。当年从青藏线返回后,这里就是高原上的“小上海”。
敦煌有古老而久远的历史,曾是中西部交通的枢纽要道,也是丝绸路上的必经之地。她是佛教艺术的殿堂,有“戈壁绿洲”、“西部明珠”之称。
透过敦煌的戈壁沙漠及古时的城堡建筑,仿佛就能看见丝绸路上的故事,那些拉着骆驼行走在沙漠中的沧桑经历。敦煌处在浩瀚的戈壁滩之中,但她为世人展现了很多奇特的人文景观和地理现象,让人欲罢不能,期待向往。
闻名世界的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七二年我们八名同志被七十七团派往莫高窟学习美术绘画,对莫高窟记忆犹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是隐居在沙漠中的绿洲。外围是一望无边的大戈壁,进入窟内,就是另一个绿色世界。这里有丝绸路上的见证,有耸入云天的白杨树,有我们曾经未找到水源的潺潺清水,有争奇斗艳的花草。这里的绿色充滿了整个山谷,五百多个洞窟呈现了栩栩如生的画面。绝妙的壁画,传说中的飞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面前。靠崖中段有三十多米高的弥勒佛坐像,栖身于九层楼房之中。这里有充满美妙和奇特的故事,有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敦煌是令人难忘的,可惜的是当时因文革暂未对外开放。
清澈奇特的月牙泉静卧在鸣沙山中,四周沙山相伴,大漠围挡,泉水清澈透亮。看了月牙泉,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看不见流向泉中的水源,看不到向外流水,沙漠中的泉水太神了,这就是月牙泉的奇特之处。
七里镇位于当年敦煌县西侧,因距县城七公里而得名。七里镇最早为石油工业部第三分公司驻地,当时公司搬走,只有少部分留守人员。汽车七十七团也是新组建单位,驻守在石油公司的驻地。团部设在原公司的办公用地,地势略高。团部下面有军人服务社,两个大礼堂和一个军需库,东侧不远处有地方上的商店,旁边有一所“继抗”小学,镇子中部有一个照相館和澡堂,七里镇东门附近有个邮电所。另外驻有总后286部队少数人员,还有182医院。部队的来到,是这个戈壁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兴旺发达,为小镇的发展奠定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蕴底。
汽车七十七团是镇子上最大的单位,下设四个营区,一个修理连,一个司训队,一个材料库。各营有一个修理排,四个汽车连,每个连队配备四十五台车,七里镇变成了汽车城,街道上军人成了主角,长年担负着从柳园至拉萨的运输任务。
182医院驻守在镇子的北部,医院虽然不算太大,但医疗设奋、医护人员配备齐全,一般小手术不用去大医院,在这里就可完成,给大家诊疗看病提供了极大方便。
石油运输公司留守处在团部东侧,每天广播里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镇上职工虽然不多,但七里镇的繁荣兴旺离不开他们。
敦煌的春天要比內地晚到,每年的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季节要到五月份才能看到。內地春暖花开时这里却是风沙盛行的季节。记得有一年的春天,车队去柳园车站装货,途中狂风卷着黄沙,飞沙走石搅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宇宙混沌一片,霎时间道路掩埋,车辆被堵,只能等救援人员到来。营房内风沙过后,宿舍内的床单上用手可以写字画图。窗户紧闭,黄沙照样吹进屋。遇到风沙,大家嘴里边咯嘣咯嘣的响,敦煌的风沙毫不留情,每年总有那么几次。
春季也是各连队开始执行紧张繁忙的运输任务的开始。长龙似的车队穿越戈壁沙漠,历经艰险,汽车盘旋在青藏线上,象銀蛇飞舞、气贯长虹,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车辆返回营房后,大家饱经风霜的面孔变成了黑红色,接着仔细检修车辆,当年的解放牌汽车是从石油公司接过来的,车况极差,故障提前排除,上了青藏线少受罪。从敦煌到拉萨二十几个兵站,出发时每人用包布皮裹着被褥,到了兵站铺在床板上,早上起来捆绑好,继续赶往下一站。车队前面有报饭车,后面有收尾车。苦、累、冻、饿是家常便饭,一趟运输任务近月有余,恶劣的气候,艰难的环境考验了汽车兵,青藏线上留下了他们难忘的身影。
敦煌一年四季降雨量微乎其微,而且蒸发量特别大,偶尔有一次“十年不遇”的乌云密布,龟裂的大地刚刚张开微弱的嘴唇,天空上的乌云就散尽了。原来,雨还未落到地上,在半空中就蒸发掉了,别说是一場大雨,就连一滴雨也毫无踪影。
到了盛夏,太阳火球般的炙烤着大地,营房停车場就象一个大火盆,汗水顺着额头一滴滴落下,战士们仰卧在车下,手拿扳手,眼盯罗拴,聚精会神的仔细检查,满身油污和泥土,在汽车上爬上爬下,为的是行车途中少受罪。在家时做梦想开汽车,在这里开汽车不是梦想,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到了严寒的冬季,敦煌滴水成冰,天寒地冻,剌骨的西北风卷着寒气狂袭大地。车队陆续回到营房,开始了整修保养任务。营区内以连为单位车辆停放成一个个方块形,上百辆汽车集中在一起,整齐壮观。大家不畏严寒,认真检修,保质保量的提前完成任务。宿舍內床铺、被褥、枪支、挎包水壶摆放一条线,室内井井有条。
清晨,军营里开始了新的一天,清脆嘹亮的起床号在七里镇上空响起,街道上不时传来战士们整齐一致的跑步声和出操声,敦煌农村中的毛驴拉着车子悠然自得的行走,赶车人坐在车边哼着小曲和毛驴同行,正式的军训体验从此开始。宿舍内用大铁桶做成的火炉给大家供暖,炉内用提前打好的煤饼生火,也有用火墙取暖方式同时并用。屋內温暖适舒,就是灰尘较多,七十年代有这样的条件就算不错了。
那时七里镇的广场位于团部下面不远处,广场中有个简易舞台,另有一个灯光球场。这里是七十七团文化娱乐中心,平时的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篮球球比赛都在这里举行。战士们回到营房后,每周有2至3场的电影观看,还有不定期的篮球比赛。朝鲜宽银幕电影《卖花姑娘》在广场上映时,轰动了整个七里镇,农民,工人,学生及军人把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人山人海。放映中,人们的哭泣声不时传来,使我们放映员深受感动。七四年总后勤部宣传队来七十七团慰问演出,那时以样板戏为主,为七里镇增加了热闹的气氛,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增强了广大指战员奋战青藏线的信念。
盛夏时节,晚上七点钟大家坐在屋外,认真聆听中央新闻联播,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手中拿上牦牛尾巴加工成的彈帨,可以驱赶蚊子,也可以彈刷床单和身上的灰尘,平时的饮食也离不开牦牛肉美餐。到了春节,团首长来到连队给大家拜年祝贺新年快乐,伙房给大家改善伙食,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随之开展。使大家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无比快乐。青藏线上辛苦了一年,现在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拉拉家常,相互交流一年来的感受和体会,为在新的一年里畅谈各自的奋斗目标。
光阴易逝,岁月如梭,七里镇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至今清晰的留在脑海里。
敦煌的容貌离开我们已几十年,当年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热血男儿,在敦煌留下了难忘的足迹,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如今都已年过花甲,两鬓染白,但敦煌一望无边的大戈壁,宏伟奇特的沙子山,还有戈壁中的绿洲清水,敦煌通往拉萨的运输线,巍然屹立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至今仍清晰的留在大家记忆中,车队行驶在青藏线上的宏伟场景使人难以忘怀。
回想眷恋敦煌的容貌,使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如今的敦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生之年真想重返敦煌,欣赏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敦煌的人文奇观。回忆七十年代敦煌的容貌,使人流连往返,永世难忘。
原汽车七十七团放映员   罗宗金
2020年12月4日于宝鸡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老兵之家

微信号:qzxlbzj

(0)

相关推荐

  • 《敦煌 . 怀沙》

    初秋九月,徒步敦煌戈壁,行程虽短,但异常艰辛,戈壁莽莽苍苍,恶劣环境中,才能放下浮躁审视真正的自我,苍茫与繁华之别,造就多少事物宿命式的不同 .       西出阳关,飞鸟匿迹,只有自己与徒步的戈友, ...

  • 历年人民公社题材年画选集,是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1958年出版,陈学楫作品,社社丰收,家家幸福. 1973年出版,马振龙作品,公社春常在. 我是公社小社员 作者未知 1960年出版,陈琦作品,三个万岁. 1960年出版,葛文作品,人民公社喜事多. ...

  • 抹不去的记忆(外一首)/叶红亮

    抹不去的记忆 破茧成蝶 只为期待与你天涯双飞 流星划过天边的许愿 遗落过往一缕记忆碎片 光阴煮沸的思念 驮不起情有独钟的矜持 陌上桃花盛开的树下 再也觅不到你痴情等候的踪影 回首雨巷相遇 是你不忍迎视 ...

  • 抹不去的记忆 文/星落雨夏

    抹不去的记忆 文/星落雨夏 站在 岁月的渡口 回忆 抹不去的光阴 皱纹 一道道渐渐爬上额头 青春 一去不复返 岁月 虽然苍老了容颜 却 从未抹去记忆深处的回忆 那儿 不仅有父母的呵护 还有 有姐妹的情 ...

  • 纳录集市,抹不去乡愁记忆|李炜

    作者|李炜   编辑|安礼德  纳录集市,抹不去乡愁记忆 回到纳录,我们重温过去久远时光 集体跳大绳.抹包谷. 竹编技艺成为比赛亮点 捏泥人艺术 尝绵花糖是一种时尚 穿花衬衣姑娘,如当年的小芳 抬板凳 ...

  • 抹不去的记忆(牛素玲) ‖《济源文学》2021(070)

    抹不去的记忆 牛素玲 1964年8月初,家住轵城南岭的清泉和哥哥清河同时考取了济源一中.哥哥读高中,清泉读初中.清泉自幼家境贫寒,母亲早几年去世,老父亲含辛茹苦,又当爹又当妈抚养他们兄弟姊妹六个.清泉 ...

  • 抹不去的记忆

    我似乎是看电影长大的.以前的博文也常提及小时候爱看电影,小学期间县电影院放映的影片几乎都看过.看过了还不算,竟然过目不忘,只要提起哪一部,我便滔滔不绝地介绍剧情.演员等等,被妈妈说成是不务正业. 当然 ...

  • 抹不去的记忆 ‖ 马帮原创第25期

    墨香飘雅意 脉语出真情 抹不去的记忆 | 马帮原创第25期 <牧羊曲>视频/演唱:墨脉 一说起影视,就不得不提及票房. 何谓电影票房? "电影票房",原指电影院售票处, ...

  • 那个心酸的童年,这四部经典老电影,是80后抹不去的记忆

    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常常会胡思乱想,自己年龄慢慢增大,对过往的一些事情很是怀念,尤其是自己爱看的一些电影,在自己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能看上一部好电影,可以说是上天的恩宠,在那个心酸的年代, ...

  • 孙承安 | 老东西是抹不去的记忆

    2016年11月,摄于丽水的一家文化创意园(上图) 2020年8月,摄于富阳达夫路北门庄门楼口(下图) ■老东西是抹不去的记忆 孙承安 图中的老东西,今天的孩子是十分陌生的,而对于我们以及我们的祖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