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张柯/冬夜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冬 夜
张柯
壹
觉得小时候的冬天似乎要生动些。在大雪连绵、温度奇低的日子,冷气的凝结反而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致与脚步。我们村子门口有一口大池塘,每到冬季,池塘就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像一面干净平整的镜子。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此时得以空前的发挥和高涨,他们纷纷把家里扯秧用的洋马翻出来,这种农具两头翘,中间可坐人。栓上绳子,被人一拉,呼啦啦滑出很远,可与雪橇媲美。
家里的大木盆也给派上了用场,小伙伴们呼噜噜的相互推送着玩耍,就连有些调皮的大人,也会禁止不住的童心大发,来个冰上舞蹈。
那时的房子普遍都是瓦屋,屋檐下垂吊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凌,枯槁的枝干被通明晶莹的薄冰包裹着,在阳光的照射下,冰清玉洁。
习惯早起的村民们,用屋顶的炊烟宣告黎明的到来。氤氲的雾气飘散在屋顶,整个村庄顿时笼罩在一片温暖祥和之中。
入夜,是寒冷而漫长的,农村没有多少娱乐生活可打发,吃过饭之后,全家围聚一起,燃起一个大火盆,上面是熊熊燃烧的炭火。火盆是用一个大四方木架子做成,中间放置一个特质的大铁锅,里面就是燃烧的炭火了。
大人们唠着春节将至要准备的必需品,孩子们在火盆周围烤花生马蹄或馍片。把马蹄埋在火盆周围,花生熟了纷纷炸开。孩子们是不大在意大人们的谈话的,由火盆带来的温暖和零食的乐趣就已使得他们乐此不彼,至于民生,那是很遥远的事儿。
贰
有一年的冬天,在外地做木材生意的父亲回来了,他只带回来了一包水果和一挂小彩灯。为了营造节日气氛,父亲把小彩灯围挂在客厅堂屋中堂画的周围,然后插上电,刹那间,整间屋子都闪烁起五颜六色的光亮,璀璨极了。
村里的人从没见过如此迷离的景象,个个都来看热闹。父亲升起一盆旺旺的炭火,大家围坐一起聊天。
父亲会聊一些外地见闻和风土人情,然后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议论,对外界的新奇使得所有的村里人都对父亲有一种羡慕和敬佩。
村里人都散去之后,只有堂叔一家留了下来。婶婶和妈妈坐一起聊家常,俩人都各拿一只鞋底纳着,准备给孩子们做过年的新鞋。
堂叔家过几天要杀年猪,村里没有几家有年猪可杀,都是喂到一定重量就赶去卖了。堂叔家不同,他勤劳忠厚,凭着自己做家具的手艺,家里的日子过得富足而丰裕。
堂婶贤惠能干,在家里把几个孩子教育的优秀而懂事,街坊四邻的关系也被她处理的和睦安宁。他们养猪不在乎收益,只想让孩子和家人过个丰硕而快乐的肥年。堂叔婶婶的脾气很好,家里的大人孩子都是一团和气,在整个村子里,堂叔一家那温馨和谐的氛围一直是大家效仿的楷模。
堂叔看着闪烁的彩灯,笑着说大哥,这灯真好看,在外面买的吧。
“路过武汉买的,咱们这儿没有卖的,我觉得挺新鲜,过年就图个喜气。”父亲也很满意自己的眼光。
“是啊,一年忙到头,还不就是为了过年这几天。”堂叔附和到。然后又说到:“大哥,过两天咱杀年猪,到时你们都来吃杀猪菜哈。”
父亲答应了下来,但脸色并不太轻松。
俩人又闲聊起来,父亲对堂叔说今年账都没收回来,看来这生意是不能继续了!
堂叔呵呵笑了,说自己今年还好,不管咋样,年得过好,今年的年猪特别肥。然后又说:“大哥,你今年就不要买肉了,我家的猪肥,怎样都吃不完的,等杀了我给你提几块过来。”
父亲没接话,起身又给堂叔杯子里续上水,说道:“过完年就不再出去了,还是留家里找点儿事做,外地人欺生啊!”
“是啊,在家也有很多事可做呢,其实生意不在于大小,能赚着钱就好。”堂叔跟着感叹。
“你懂木材,我会做家具,不如来年我们一起商量做个事好不?”堂叔试探的眼光看着父亲。
父亲的眼睛在炭火的映照下猛地一亮,然后一拍脑门:“”对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但随之又黯然下来了。
“你啥都不用管,我这里有点资金,应该够用,我都看好了北城那儿有个不错的铺面,过完年我们去和房东谈谈。”堂叔的表情有点兴奋。
父亲的心情明显好转,两人开始兴致满满地规划起来。
叁
炭盆里的火发出哧哧的声音,是埋在下面的马蹄和烤红薯熟了,姐姐拿着火钳,在里面扒拉寻找,当翻出冒着热气的烤红薯时,几个孩子兴奋地去抢,堂叔家的小红,虎子连声叫着:“好香!”
烤熟的马蹄里面的肉白白嫩嫩,因为淀粉流失的原因,而变的更为脆甜。
“嫂子,孩子的新衣准备了吗?”婶婶问道。
妈妈摇了摇头:“到时去扯点儿布自己做就是了,小孩子穿那么好干啥。”
“妈,我不想穿你做的裤子了。”听到妈妈这样说,我撅着嘴叫到。
去年春节,我穿着妈妈做的格子裤子,和村里的几个伙伴正玩踢瓦的游戏,在做一个双腿分开的动作时,只听的“撕拉”一声,裤子从中间一分为二。
小伙伴们哄堂大笑,特别是二丫,她用手指着我,笑的是前仰后合,边笑边说:“你这是啥新衣服啊!一次性的吧。”
二丫是我一起的玩伴,她在家排行最小,是父母高龄时所生,所以特别受宠。她有一大堆的哥哥姐姐,在父母的溺爱下,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要让着她,也由此造就了她骄傲自满的个性。
每次看她在我们面前故意显摆她那来自物质上的优越感时我都有种无可名状的厌烦和嫉妒。那时我们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因为上学路程较远,所以我们都会结伴同行,但大多数,在寒冷的清晨,二丫会找各种借口逃课。她的父母就哄着她,但是当我们几个到村口时,她又会编造各种借口或是肚子疼或是头疼,让我们帮着给她请假。她父母明知道这是她的小伎俩,但也无可奈何。所以她的成绩理所当然地惨不忍睹,这也是我唯一能在她面前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那天回家后,我羞愤地脱下裤子扔给妈妈,那种屈辱使我的眼泪不知觉地流了下来。妈妈叹了口气,她小心地帮我缝补,但因为布料的密度太差,怎样都不能修补成功,只得拿去婶婶家用她家的缝纫机托着一大块布才勉强补好。
但我已经没了再穿着的兴致了。
前几天,仿佛是在故意炫耀一般,二丫穿着她母亲给她买的带拉链的条纹裤子,上面是一件很合身的红色灯芯绒小棉袄,有意让我看她那一身崭新的行头,并大声地说她新年还有一套新衣服换着穿。
我看着自己从姐姐那继承来的宽大空荡的上衣,有种说不出的自卑和失落。
所以当妈妈说还要给我再做衣服时,我马上就反对了。
母亲现出了为难的神色。
“今年穿灯芯绒。”
婶婶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到:“我有个亲戚在棉纺厂上班,手里有两匹厂里发的灯芯绒布料,刚好是红色和黑色,他们家根本用不完,两样色都给了我很大一块,够这几个孩子每人做一套的了。”
“这多不好意思!”妈妈感激的看着婶婶。
“和我还客气啥,新年新气象,去旧迎新嘛,等以后日子好了,他们还看不上这些呢!”婶婶纳鞋底的手一直没停,用充满希望的语气说道。
我一听说有灯芯绒穿了,高兴的嘴巴也甜起来了:“谢谢婶婶。”
“只要你好好学习就是谢我了。.”婶婶的眼神温柔而充满怜爱:“咱们现在不和别人比吃穿,就比学习比本事。”
我使劲的点头,觉得婶婶那会儿特别美好。而她的那些话从此就记在了我心里。
肆
堂叔一家离去之后,父亲的情绪好了很多,希望从他那曾紧缩的愁眉中散开,洗漱之后也去歇息了。
火盆的火还很旺盛,因为兴奋,我们都毫无睡意,继续围着火盆说话,因为有婶婶的承诺,心里就期盼着新年的快点到来。
妈妈看我们兴致颇高,为彰显现在生活的丰衣足食,又开始给我们讲起了她儿时的苦难史,但此时,我们更爱听她讲一些乡野传说。
在农村的冬夜,正是神鬼传说的发酵期,守着一个家,一处温暖,听妈妈给我们讲那些诡话传奇故事,惊险与刺激并存……
时间在屋外呼呼的北风中流逝,炭盆里的火也渐渐微弱,哈欠声陆续响起,母亲揉着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因为纳鞋底要用力,所以酸疼异常。她伸了个懒腰,疲倦的舒了口气:“睡吧,睡吧,明天再讲吧!”于是趁着身上还带有炭盆的余热,意犹未尽的我们赶紧钻进被窝,不一会儿,鼾声四起……
那个春节,我和姐姐们如愿穿上了红色灯芯绒上衣,黑色灯芯绒裤子,穿上妈妈做的新棉鞋,过了一个内心欢愉的新年。也是从那时起,我不再羡慕二丫的新衣,也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
多年之后我们才得知,婶婶口中的亲戚并不存在。她用温厚的“谎言”给了我们一个一生难忘的快乐春节,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影响深远的人生之课。
作为一名普通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大多人有过出书的经历。或免费或自费;或欢喜或悲伤;或如愿或失望……那么,就请您把出书的酸辣苦甜的故事讲述给我们,让我们再告诉大家……
文字要求:30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关于出书的那些事儿》字样。截稿日期:2019年12月30日
投稿信箱:hnwenxue@126.com
稿件一旦采用,将在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媒分期刊登,最后结集出版,让更多的人知道您《关于出书的那些事儿》。
《关于出书的那些事儿》
————征文启事————
作者简介
张柯,笔名七滴,曾用笔名月满西楼河南信阳人。喜欢杂文小说,人文历史,希望用暖的文字留住岁月的痕迹。作品散见于《河南文学》《信阳周刊》等报刊杂志。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冯新林 阿 若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