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路的故事 | 14中国集邮团体创始人叶颂蕃住在俞家弄里

俞家弄107号是著名中国集邮家叶颂蕃的祖居,至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居住在该宅院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叶。叶颂蕃的曾孙一直居住到2019年征收动迁后才搬走。叶垂青先生特地从家中将其曾祖父叶颂蕃的一些遗物,拿出来让我看。

尽管现在的集邮爱好者成千上万;集邮团体遍布全国各地;中国的集邮团体也加入了国际集邮联盟组织。但是,广大集邮爱好者中,极少有人知道中国最早的集邮团体是1922年8月成立于上海的神州邮票研究会与1925年7月11日成立的中华邮票会,而居住在乔家路俞家弄107号的叶颂蕃是该两个集邮团体的创始人之一,先后任神州邮票研究会的副会长兼中文书记;后再任中华邮票会的英文书记,第二任副会长。

1920年至1921年间,在松江中学任教的集邮爱好者叶颂蕃,为参加每星期6午后举行的邮票拍卖,特与同事调换课程,挪出时间逐期赴鲁意斯摩拍卖行,并一一记录每期邮票拍卖底价和拍出价。在拍卖行,叶颂蕃结识了李辉堂、张沛村、张承惠、陈复祥等集邮者。他们经常互相观赏邮票,切磋邮艺,看到大量中国珍邮流入外国人手中,甚感痛心,觉得中国集邮者有必要组织起来,共同出力,尽量减少华邮珍品外流,以提高中国邮票和中国集邮者的地位。

该年夏秋之季,在上海黄浦江浚浦局任职的张承惠和在华商证券交易所任职的陈复祥二人发起,联合叶颂蕃、李辉堂、邓伯昭、黎水锅、蔡寄云等人在上海文监师路陈复祥家中聚会,经讨论商量,决议创办上海神州邮票研究会并拟定了邮会章程。

在首次聚会中推举了京兆(北京)画家张棣村为上海神州邮票研究会会长,叶颂蕃为副会长兼中文书记。在册会员22人,其合影刊于该会会刊上。由于该会全部会员中有3位外地会员入会,过了一段时间经诸位议决,将会名改为神州邮票研究会,取消“上海”二字,以利吸收外地会员。

难得可贵的是在1923年5月1日,该会编辑出版了第一期《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刊》。会刊内有署名文章13篇。这份中国人第一个集邮团体编辑的第一份会刊,内容丰富,起点高,颇有水平和分量。由于该会会长缺乏组织领导及活动经验,加之经费不足等原因,该会已于1923年春自行解散,停止活动。神州邮票研究会前后活动时间虽不足1年,但它反映了中国集邮者的觉醒,显示了中国集邮者的水平和风格。22位中国集邮团体的先驱名字永载中国集邮史册。

随后,1925年7月1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华邮票会。同年12月,叶颂蕃任英文书记。1926年9月29日,经投票改选,任董事。叶颂蕃曾撰《余之集邮史》一文,连载于上海出版的《邮话》第18期至24期(1943.6.1—1943.12.1),该文对研究我国早期邮史颇有价值。

张赓伯在《邮海沧桑录》中曾写道:“叶颂蕃先生为集国邮最早之一人,已垂五十年矣,十余年前,尝襄助周今觉办中华邮票会,颇著劳绩,华邮之在世界能有今日之地位,君亦有一部分之功焉。”

俞家弄107号外观

叶颂蕃后人叶垂青(左一)与其弟弟(后左四)等人接受电视台采访后在俞家弄107号宅内合影留念

(0)

相关推荐

  • 有故事,也有酒,集邮者,第 3 组

    3 集邮者酒产于中国贵州茅台镇,以本地优质的红樱子糯高梁.小麦为原料,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秉承茅台镇传统酿制工艺,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加曲发酵.七次取酒历时一年精细酿造,不外添 ...

  • 福建青年集邮者获得全国生肖邮票设计比赛一等奖

    12月15日,"'梨乡水城杯'我眼中的<丙申年>生肖邮票等设计比赛"结果揭晓,泉州青年集邮者庄焕阳设计的<丙申年>生肖邮票方案,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其 ...

  • 有故事,也有酒,集邮者,第 7 组

    7 编后絮语 转眼之间,连载七期,于今落幕. 天南地北,汇聚于此,图文并茂. 微传邮情,导读大千,您可喜欢? 来场投票,娱乐一下,欢迎参与! 有故事,也有酒,集邮者,第 6 组 有故事,也有酒,集邮者 ...

  • 声音|请保留万维生邮票艺术馆

    邮人呼吁 请保留万维生邮票艺术馆 邮政服务中心 福建泉州是历史悠久的"东亚文化之都",人杰地灵.从古至今,这里走出了众多俊贤名杰. 万维生,是祖籍泉州的著名邮票设计家.他耕耘方寸, ...

  • 集邮藏品:纪念邮折(邮票-小版张)

    纪念邮折<海底世界·珊瑚礁观赏鱼> <海底世界·珊瑚礁观赏鱼>小版张 邮票给人艺术美感:生活需要美,美术就是把生活中的美通过艺术家的创作(选择和加工),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

  • 乔家路的故事 | 15“乔家栅食府”的发源地与乔家的栅栏

    自从"乔家栅"创立后,该店的店名不断发生变化,在叫法上也有所不同,有叫"永茂昌"的,有叫"乔家栅汤团店""乔家栅饭店"& ...

  • 乔家路的故事 | 13起源于蓬莱路114弄的“梅溪小学”

    起源于蓬莱路114弄的"梅溪小学"(始名正蒙书院)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栋楼里,与梅溪小学创始人张焕纶的曾孙女张济顺老师见面 ...

  • 乔家路的故事 | 16为王孝和烈士后代居住处正名

    几十年来,居住在乔家路区域的居民以及外界都以为俞家弄71号是王孝和烈士的故居,其实非也.为此,本书留下一段文字记录,作一廓清. 王孝和烈士的二女儿王佩民反复跟我说:"倪老师,你无论写书也好, ...

  • 乔家路的故事 | 12尚存的“小南门救火会”与“火警钟楼”

    小时候,吃过午饭后,我外婆只要一喊我:"走,去救火会嘎三壶."我便兴奋得不得了,立刻蹦蹦跳跳跟在我外婆身后,去中华路乔家路口的"小南门救火会".到了那里,老邻居 ...

  • 乔家路的故事 | 11缄默无声的上海孤儿院遗址

    梓园的后门.药局弄36号是清末民初的上海孤儿院遗址,也是清末民初上海第一所孤儿院. 如今,缄默无声的上海孤儿院遗址还在那里.但是,有多少匆匆行人会知道无数没有亲人的孤儿在此度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 19 ...

  • 乔家路的故事 | 10听王孝方先生讲述“梓园”的往事

    乔家路113号是"梓园"的前门,药局弄36号是后门.梓园原名"王立德堂".因为这个花园是王家的,所以附近的居民又叫它"王家花园". ▲梓园俯 ...

  • 乔家路的故事 | 17关于爱因斯坦来乔家路的传说

    不知道史实的人们,一直以为爱因斯坦到王一亭的梓园吃顿饭的事,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纷纷扬扬地进行传播.其实,事情并非如传言所说. 说白了,爱氏夫妇就是在傍晚上灯时分,来到王一亭的梓园吃了顿晚饭后便立即离 ...

  • 乔家路的故事 | 18聊聊“老虎灶”

    有家电视台来到凝和路旁的梅溪弄里拍了一档"老虎灶"的片子,说这是清末民初的老虎灶.想不到竟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各种议论,他们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稀奇的,此地这种老虎灶多来兮,哪个不是 ...

  • 乔家路的故事 | 9郭俊纶先生和他的“书隐楼”

    "书隐楼"占地面积二千多平方米,不仅是上海市区里仅存的较为完整的一座大型清代建筑,而且也是惟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的一所私宅.书隐楼建于清乾隆年二十八年(1763),后为郭万丰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