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一定狗烹吗?—“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二百三十七
兔死一定狗烹吗?
自天下重新归于一统后,刘秀封邓禹为高密侯、贾复为胶东侯、李通为固始侯,参议国家大事。其他数百位功臣刘秀一律给予充足的俸禄,让他们得享太平幸福,兵权一律收回。
每次朝廷宴会的时候,刘秀便会请这些功臣来赴宴;每次其他国家朝贡的时候,刘秀也会首先想到功臣,把贡品分给他们。结果功臣们对刘秀都很敬畏,感恩戴德,没有一个反叛的,刘秀也没有杀任何一个功臣。
这与他的老祖宗刘邦有很大的差别,刘邦得了天下,功臣屠戮殆尽。有人说昏庸的君王才会屠戮功臣,但刘邦公认是一代英主。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功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现象?
关于如何对待组织功臣问题上,应该说刘邦和刘秀有不同的风格。刘邦是布衣出身,没有什么文化,与他一起打天下的人也都是大老粗。因此对于能力比他高的功臣,从心理上是有比较自卑的,因此需要有控制。
而刘秀则是读书人出身,投奔他的人也大都是儒将或读书人,读书人知书达礼,自知退让人心分寸,这一点上与大老粗不同。因此这些功臣平时也会给足刘秀面上的尊重,刘秀也知道与功臣的距离分寸。
所以,由上面我们就可以分析出来:
第一、对待功臣的方式,直接与领导与功臣的组成有关。团队成员如果是高素质人群,那么双方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就可以找到博弈的平衡点。这一点上,我们从分析刘邦、朱元璋、刘秀、赵匡胤这四个案例就能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
第二、对待功臣的方式,也与当时的文化环境有关。刘邦得天下于秦,朱元璋得天下于元,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是重武轻文的,自然对待功臣的态度也是更倾向于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不是文明协商。
刘秀得天下于新莽,赵匡胤得天下于后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或前任领导风格都是有文化的读书人,有理想有情结,因此对待功臣的态度也更倾向于用文明协商的方式,共赢发展。
因此,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倾向于找到自己的归宿。那么就要看组织领导的风格,以及文化环境的差异,从而判断这个组织是否值得与之共患难、同富贵。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更明智的职业选择。
请思考:你所在组织的领导对待功臣是什么风格?怀柔平衡还是兔死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