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郑州高三一测作文精准审题及四大名师齐下水著锦绣文章
yu-yuwen| 遇语文
撰文:侯巍、郭鹏源、王琳琳、胡记霞
审题指导:侯巍 美编:郭鹏源
原题再现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振华中学将举办“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征文比赛,高三(6)班为此进行了“热身”交流,李博同学介绍了自己了解的曾国藩:曾国藩的最高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并以毕生的努力使之成为现实;他天姿并不聪颖,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他恪守“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对自己要求极严;他说穷能养志气,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他身为朝廷大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李博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假如你是高三(6)班的一名学生,听了李博同学的讲述,会有哪些感受和思考呢?请你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的征文比赛。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 郑州一中 侯巍
一、 审原材料——今年的郑州市一检作文属于“名人名言式”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原材料以高三(6)班学生李博之口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曾国藩:有理想,肯努力;以勤补拙;恪守“三畏”;穷能养志气;身为大员,吃穿简省。
二、审情境限制——原材料中的“热身”交流情境,只是引子,目的是引导学生锁定写作内容,即引出曾国藩其言、其行、其事。“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征文比赛才是真实场景,而且“中华名人”这一关键词,被“热身”交流的虚拟场景置换成了“曾国藩”,即本次作文的最终情境限制是就“曾国藩与青春成长”写一篇征文,参加学校的“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征文比赛。重点提醒:本次作文一定不要脱离“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要联系当代青年的生活实际和青年人关心、关注的社会现实,有生活,有真我,所写文章要有助青年的健康成长。
三、审驱动任务——驱动任务要注意两点:一是,“听了李博同学的讲述,会有哪些感受和思考”,要写材料中提及的曾国藩其言、其行、其事对自己的启发;二是,“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要求学生具有选言思维,围绕材料中提及的曾国藩五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方面来谈。要么谈其“三立”理想,要么谈其“三畏”主张,要么从其“以勤补拙”切入,要么从其“艰苦朴素”展开,要么对其“穷能养志气”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忌面面俱到,导致作文多中心。
四、对标“双核心”——“双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考场作文不是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立意,尤其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意和指向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立意,往往是最佳立意。既然原材料把曾国藩作为“中华名人”之一呈现给考生,我们在立意的时候最好不要否定曾国藩其言、其行。比如,对他的“三畏”主张,要给予肯定,立意不能是“青年无畏”,主张逆天改命,打破权威,追求和“君父”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对于他的“每餐只有一个菜”也不能抨击他“过于悭吝,不会享受生活,是官员在作秀”。也不要对其“穷能养志气”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说“富能养精神”……
五、审常规要求——常规要求是作文在文体、字数、原创度等方面的要求,本次作文常规要求非常“常规”,从略。
1.曾国藩的最高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并以毕生的努力使之成为现实。 《追逐梦想,知行合一》《心之所向,毕生以往》
2.他天资并不聪颖,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 《以平凡之我,铸精彩华章》
3.他恪守“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对自己要求极严。《心怀敬畏,助力青春》
4.他说穷能养志气,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以穷养志,大器可成》
5.他身为朝廷大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青春逢盛世,节俭彰美德》《入乎节俭,出乎美德》
名师下水作文1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所以,人要常存敬畏之心: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今日研读曾国藩“三畏”,让我醍醐灌顶:对于青年来说,唯有洗脱傲气,心怀敬畏之心,方能助力成长。
对于青年来说,“畏天命”就是要懂得崇敬自然,敬畏生命。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沉溺于交织着荷尔蒙与天赋的冒险:网络吃播无所顾忌,蝎子、蜈蚣、章鱼、壁虎、毛毛虫,通常还吃活的;极限挑战肆无忌惮,攀爬冰瀑布、翼行天门山、徒手登大厦、通常还会自拍留念;生活习惯一塌糊涂,抽烟、酗酒、熬夜、沉溺网络世界……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于是乎致命病毒疯狂传播,意外事故频见报端,年轻人猝死屡见不鲜。“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话道出了生命的辉煌和壮丽。自古以来,赞颂生命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每一个生命都是最珍贵最神圣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心怀谦卑,崇敬自然,敬畏生命。
对于青年来说,“畏人言”就是要明白人言可畏,要谨言慎行。
曾几何时,年轻人放下“孔子曰”,把“马云曰”奉为成功宝典。时至今日,马云的人设加速崩塌、口碑悬崖式下坠,生动地验证了什么叫“祸从口出”:当他说出 “996是一种福报”,喊他“爸爸”的开始减少;当他宣扬“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引来骂声一片;在他公然炮轰炮轰中国金融系统没有系统中之后,蚂蚁被暂缓上市,马云本人遭遇约谈。鬼谷子有言“口可以食,不可以言”,其后半句即是在强调“慎言”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多学古人智慧,谨言慎行,有益成长。
对于青年来说,“畏君父”就是要懂得尊敬师长,要以礼待人。
康有为《大同书》第一章写到:“人之苦痛莫若生逆子。” 可当今社会的弑师杀母案层出不穷:北大学霸吴谢宇杀母后潜逃五年,益阳沅江少年弑母,年仅12岁,刷新弑母年龄底线, 2017湖南16岁高中学生杀死爱他如父的班主任……人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如此了!父母是用来爱的,君长是当被尊敬的,重孝道、遵师道,是古今社会最基本的伦常,生而为人,一旦对尊长,尤其是父母没有了敬畏之心,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此时的人间,称之为地狱亦不为过!
正如明代思想家方孝孺所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作为时代青年有了敬畏之心,其行为举止就有了规范,有所为有所不为。
寄语时代青年:要以曾国藩为榜样,心怀敬畏之心,助力青春成长。
名师下水作文2
穷养志,易成器
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 郭鹏源
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又云“自古圣贤尽贫贱”,可见英雄之志、大器之才多发于微末之身,处于极寒之境。研读曾国藩,发现:他曾潦倒、与曾困苦的刘邦,与曾是乞丐的朱元璋……一样,均曾是卑微之身,穷困无路,却发匡救天下之宏愿,终成大器,既救己于低微,又施惠于天下。
循远古而来,眺望当下,寒门志士何曾远去?考上北大的河北学子王心怡,来自云南极度贫困大山的清华学子林万东,考上国防科大的的工地搬砖男孩魏凯伦……他们虽处于农村贫困地区,却“善养吾浩然之气”,从小虽穷却心志弥坚,砥砺品德不辍,潜心苦学不止,立志成为国之栋梁之才。
不惟此,还有更多的贫穷之士处于社会的基层,身穷却志坚,为社会尽一份力,发一份光,如万千星火一般,汇聚成燎原之势。
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洪战辉,面对精神病的父亲,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12岁就一肩挑照顾家庭的重担,一肩承受打零工和继续学业的重压,身虽穷,心却辽阔,终在学业上取得中南本硕连读的佳绩,日后也成为长沙市某职业学校的校长,为薪火传承发光散热;“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穿行于大街小巷采购图书,即使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也要为乡村孩子搭建一个阅览室,也要把爱与温暖带进乡村学校的课堂;更有河南许昌爱在行动公益联盟创始人史小勇……
世间有阴必有阳,有正必有反。有人可以战胜贫穷,有人却缴械投降;有人富裕却立志铿锵,可自古世家子弟多纨绔,少伟男也是不争的事实。
看,文学家宋濂曾慨叹“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烨然若神人”。日后,宋濂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他们却无一人可堪与之相比。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无养志之心,也是因为他们的衣食起居无一与寒士相同:他们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无抄书之忧,无求而不得之痛,而是在钟鸣鼎食、一片锦绣繁华中泯灭了该有的浩然之志。就如曾国藩所言“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无独有偶,发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士大夫们的结局也是可以想见的潦倒窘迫,令人嗟叹。可谁能否认,当代年轻人应该知晓:贫穷不是羞耻,富贵也不是罪恶,穷困面前,勇敢砥砺心志、铸就大国重器方是正途。(918字)
名师下水作文3
潇湘之畔,万山红遍,中华名人曾国藩,实现了他“立德、立功、立言”的宏大志愿。历史虽逝,但曾公敬畏自律之精神,却如星如火,照耀在我们青春成长的路上。
他心怀敬畏,畏天命,静心修身立德,反求诸己。
浮云蔽日,长安不见,又何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又何妨?曾公明白:与其抱怨哀叹命运不公,不若敬畏天命,杜门自修;与其随波逐流,不若淡泊明志,于喧嚣中叩问初心,于污浊中修身立德。曾公想到了,也做到了。同样做到的还有,于杂草丛生的龙场中静心割竹子的王阳明,于乱石穿空的黄州山坡上“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苏轼。他们敬畏天命、反求诸己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指引着我们前行。
他心怀敬畏,畏人言,以自身为典范,造福一方。
畏人言并以身作则,不仅仅是面对小争执时“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豁达,更是无时无刻不心怀百姓的胸膛。曾公造轮船,建学堂,译书籍,力挽狂澜,福泽一方。我们的中华名人中从未缺少过曾公这样的仁爱者:古有一心为风气清正、为一方教化鞠躬尽瘁的韩愈、柳宗元;近有一路向西,一路让“林公井”清水潺湲的林则徐、一路让“左公柳”绿了玉门关外的左宗棠;如今,“鲲龙”击水,“嫦娥”奔月,“奋斗者”探索深渊,“天眼”瞭望宇宙……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畏人言,以自身为典范,让国人充满自信,让民族挺起脊梁。
他心怀敬畏,畏君父,恪守准则不逾矩,自律行远。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曾公无论修学兴业还是治军为官,始终心怀敬畏,恪守规则,一如河中石、山间松,历经冲刷,笃定坚强。在疫情面前,有人抱怨逃匿,有人如孙家栋所言“祖国需要,我就去做”。我们凝视着那逆行而上的背影,找到了前行灯火;诵读那恪守职业道德的事迹,看到了前方星河。秉持敬畏之心,谨遵规则,我们方能发现阴霾背后,春天不远;反之,则只能在逃匿的泥潭深陷,在抱怨的黑洞沉沦。
凛冬将过,万物即生,我们正青春。我们愿,学着榜样的样子,奔赴春天;怀着虔诚的敬畏,遇见更好的自己;带着自律的力量,走向更远的地方。
名师下水作文4
王小波说:“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听了李博同学的讲述,我被曾国藩的“毕生为最高理想而努力”深深折服。感慨于曾国藩的追梦之举,我也有三事与诸君分享。
一曰“立德”:正心做人,德行天下。
畅谈古今,做人当如曾国藩,崇德向善,高山景行。在中华民族道德的天空上,有无数德才兼备的星光在闪耀。我们无法忘记将一生奉献于慈善事业的歌手丛飞,无法忘记冒着生命危险接住幼童的吴鞠萍,也无法忘记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却淡泊朴素的朱光亚,更无法忘记不计个人名利的医学泰斗吴孟超……他们或是舍己为人,或是扶贫帮困,或是埋首奉献。他们初心如磐、为民奉献、为国忠诚,他们擦亮了道德星空,树起了时代标杆,挺直了民族脊梁,谱写着时代的华章!
二曰“立功”:诚意做事,复兴中华。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而后天下平。”——《大学》中的至理名言时时教导我们“诚意”做事,方能复兴中华。正如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于敏,用自己毕生对科学的热爱与坚守探求氢弹理论,用自己30年的隐姓埋名感动了中国!诚意做事,他如鱼翔浅底;家国情怀,又如鹰击长空。
三曰“立言”:言出必行,知行合一。
反观社会各行各业,不务实事、夸夸其谈的坐而论道者大有人在,那些无德明星,那些网红乱像,那些不能做纯粹之人的文人,追名逐利,心浮气躁,不能踏实做事,反而制造很多“学术泡沫”、“学术腐败”;更有许多缺乏忠诚、敬业、服从、合作的团队,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的争斗中,游走在失败的边缘。无论何时,“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都应该是做人做事的不二法门!
翻开新世纪的篇章,作为新时代公民的我们,更应学习曾国藩,做人立德为先,做事诚意先行,视道德为最高准则,对内勤于修身自勉,克制私欲膨胀;对外敢于谦虚礼让,学会与人为善。心之所向,毕生以往;正心诚意,知行合一;不负时光,不负自己;成就伟业,一苇以航!(共89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