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写在元宵节的话
今年的元宵节是一个不一般的元宵节,早晨看到朋友圈的一条状态,“原来躲得过初一,也躲得过十五”。这话当然是笑谈,实际包含了我们国人多少的无奈。
2020开年,谁曾想,一场病毒来势汹汹,并迅速蔓延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类实在脆弱,虽然多数时候在外界科技的加持下显得“无所不能”,实际呢,人仍然只是万千生物中的一种。尽管一直以最高灵长类自居,又能如何呢?这个话题真的很悲观,但也就只在灾难面前,人类才能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这或许就是人类的本性使然。
茫茫宇宙,人身处其中,又有多少分量?古人的比喻,“沧海一粟”,似乎还是高了,兴许人就是大海中的一粒微生物。
科学家们也一直不停地在找寻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一直不计代价地找……有时我就在想,除了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适合生存的空间。有或者没有,或许呀,地球就是我们的“唯一”,我们也只能与地球相依为伴。
这次疫情的发生,人类再一次认识到自身不是无所不能的,而是需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这一点大概是最大的收获吧,但付出的代价也实在太大了。今年春节,估计可以算得上我们过的有史以来最安静、最沉寂的年节。外面的疫情,就好像是一种法术,牢牢把我们禁锢在家里。这种时候,最感谢那些,为我们奔走,为我们与病毒抗争的英雄们。他们就是冬日里的一道光,持续不断地为这个世界贡献着自身的热量。最让人心痛的就是,那些造谣者与键盘侠……真想问问他们,是何等厚的脸皮才一次又一次地挑衅大众的心理底线?或许他们压根就没有脸,当然也就不用顾着护着,像疯狗一般。
“危难见真情”,这句话至理啊。只有在大灾大难面前,普罗大众才能认清谁是谁非,谁好谁坏。其实,话说回来,分好坏、辩是非,的确真的不易。好在,有良知的还是占多数。说“好在”,然而呢,多数往往还是会被那一小撮渣滓所扰,也是悲剧啊。
古人会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也不是说古人很迷信,但重要一点,是古人的“敬畏之心”。从古代到现代社会,文明是进步了,技术是发达了,人们却丢失了那点“敬畏之心”,这一点在面对大自然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一次又一次加大对自然的索取,曾几何时,人类丝毫不管大自然的平衡。也只有经历了几次来自自然界的“惩罚”,人类才稍稍学乖一些。但人类也是很容易忘记的,每一次的经验与教训,是不是真的吸取了,也真的唯有天知晓。
很多时候,在看古书时,但凡提到古人是怎么对待环境的,我就很钦佩他们。在《庄子·天地》一篇记载了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话说子贡出使楚国返回晋国,途经汉水南岸,偶遇一位老者正在浇灌菜园。只见老者挖通地道,抱起陶瓮,下到井口,灌满井水,再抱着陶瓮颤巍巍地将水倒到地沟缝里。子贡见老者实在艰难,上去边帮忙边建议:“我给您推荐一种机械,一天可以浇百区之田,又省力又高效,您不想试试吗?”老者不解,仰头问道:“有何见教?”子贡扬声说:“将木头凿成汲水的机械,后重前轻,一俯一仰,抽水上来,哗啦流淌。这就是桔槔。”
子贡出于好心,未曾想却招来一顿教训。老者先是愤怒,随后笑道: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在老者看来,子贡是在给他挖坑:机械可以省却人工,但又让人做事取巧;取巧耍滑形成习惯,内心就会不再纯白;内心不再纯白无邪,就会心浮气躁不安;空明的心充满浮躁,就不能再感知大道。我并非不知道你那劳什子的“桔槔”,而是我羞于用它!
从“机械”到“机事”,从“机事”到“机心”,从“机心存胸”到“纯白不备”,从“纯白不备”到“神生不定”,从“神生不定”到“道之不载”……层层递进,一气呵成。一句话,机巧让人迷失天性!庄子眼中,过于讲求“机巧”会失去本心与天性。庄子素来追求人精神的自由,不希望受到外界的“污染”。说这个也不是说,今天的我们都要返璞归真,抛却一切机械,放弃什么,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存有本心,存有敬畏之心,真正与大自然为友,这才是最重要的。
啰啰嗦嗦说了一堆,愿诸位元宵节快乐,也希望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早一天再一次可以沐浴在和谐的大自然之中。
下期见!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关注
而变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