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减寿达50%?美科学家发现熬夜减寿机制,最终真相让人意外

“没见过凌晨2点的夜空,就不能自称年轻人”。在年轻一代的认知中,凌晨一两点还在玩手机、忙工作已是再常见不过的习惯,事实上,熬夜带来的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日前,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就进行了一项“睡眠剥夺”实验,证实长期熬夜、大幅度降低睡眠时间,将减少生物体最高50%的剩余生存期,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01 科学家发现“熬夜猝死”元凶

该研究由哈佛大学医学院Alexandra教授团队主导,由于对人进行“睡眠剥夺”在当地是非法行为(参与者自愿也不行),因此研究人员选用了果蝇作为这场研究的“牺牲者”,并为它们设立了一种全新的热遗传策略,通过刺激果蝇特定神经的方式,抹除它们的“睡意”,使其时刻保持清醒

这种方式只能剥夺它们90%的睡眠时间,不过参考正常人同样不可能天天熬夜到天明,这一程度也足以印证最终结论。研究人员观察到,在剥夺了90%睡眠后,果蝇的寿命整整缩短了50%,只存活了20天,进一步研究发现,被剥夺了睡眠的果蝇,肠道内存在着大规模的活性氧(ROS)累积

论文第一作者、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Alexandra表示,“学界此前找不到'熬夜猝死’的真凶,目前来看真正的问题是出在肠道,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大脑”。历史研究证明,大量活性氧堆积会引发严重的氧化应激,造成肠道内的DNA损伤和细胞凋亡。

为逆转这一进程,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测试了53种不同的抗氧化剂,其中褪黑素、硫辛酸和β-烟酰胺(网红制剂“艾木茵”核心成分)在降低活性氧上表现最佳,逆转了熬夜对生物体的伤害,后者曾在2020年5月新加坡国立大学Brian Kennedy教授发表在《Nature》上的综述中,列为“极具前景的抗老物质”第一梯队。

02 老物质新用途?还需打上问号

有趣的是,β烟酰胺作为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头号辅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更多是挖掘其在逆转老化上的良好表现。

2013年,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保罗老龄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新柯莱Sinclair首次在生物体实验中证实其逆龄表现,实验小鼠在接受β烟酰胺干预7天后,身体指标从近两岁大回到了半岁大的水平,相关研究登上顶刊《Cell》,此次哈佛大学在睡眠剥夺实验中采用该物质作为关键,或与其能够修复细胞损伤、清除自由基有关。

在新柯莱教授的著作《可不可以不变老》一书中,还曾揭露了他全家人一起尝试β烟酰胺的经历:自己早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就悄悄服用,后经DNA甲基化检测,生理年龄从50岁到了31.4岁;妻子桑德拉是麻省理工遗传学博士,她在观察到狗狗喂食无忧后开始尝试。

而其八旬老父亲作为最后一个尝试者却是“获益最大”者,仅干预半年,他便开始像一个年轻人一样爱上登山、划水和骑行。近年来,以此为核心落地的网红制剂“艾木茵”也被称赞为“青春之泉“,凭借线下免税店等渠道,悄然流通于高净值人群消费账单,获赞颇多。

而在该实验发表后,不少人认为既然该物质可降低肠道中活性氧的累积,是否就能断定它们具备了抵御熬夜伤害的功能呢?

事实上研究最后已经否定了这种猜想,论文作者Alexandra教授自己也表示:睡眠对于人类的影响是极其全面的,除了活性氧堆积外,还可能引发大脑胶质细胞自噬,扰乱免疫应答等,并不能依靠一两种物质来解决问题

03 熬的不是夜,是命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大约有33%的人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而据艾瑞研究院估算,国内约有1.4亿年轻人有着熬夜晚睡习惯,其中80后、90后占比靠前。

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但熬夜带来的危害却让人感觉极度“不爽”,除了哈佛大学本次研究发现的熬夜减寿50%情况外,长期熬夜还可能带来记忆力、免疫力下降,心脏病、中风风险提高,加速老化,焦虑感增加等问题,上述网红制剂“艾木茵”创始人王骏在谈及年轻人熬夜问题时也表示,“年轻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多运动很重要”

当然,很多人熬夜并不是为了玩手机等娱乐活动,而是工作需要。因此Alexandra教授在研究过程中还搞了个“趣味小实验”,他通过基因编译手段,将果蝇肠道内的抗氧化基因(SOD1、CAT等)过度表达,这样制造出的果蝇,不仅永远不会睡觉也不会猝死。

假设这种技术能够用在人类身上,或许能够彻底解决熬夜短寿问题,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当然,这对我们“打工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