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这些政策事关灵活用工

6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看看未来5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领域将发生的这些大事吧!

1、关于人力市场建设

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为劳动者和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用工指导等服务。

2、关于发展灵活就业

持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个人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推进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加快完善相关劳动保障制度。

3、关于产业园区建设

加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和建设,新建一批国家级园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培育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活力、有效益的地方产业园。

4、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

推动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积极促进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以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5、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

探索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研究完善工伤保险相关制度及配套办法,以高危行业为重点,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

6、关于新就业形态群体线上办理社保事宜

新就业形态群体参保依托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提供网上参保登记申请等一系列便捷服务。支持灵活就业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在公共服务平台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个人权益记录查询、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适应我国新业态用工特点,制定职业伤害保障试行办法,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7、关于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提高社保服务数字化水平

建设国家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构建全国一体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夯实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线上服务基础,逐步拓宽线上服务范围。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顺畅便利。加快推动社会保险经办数字化转型,提升社会保险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精确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8、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稳妥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9、关于社保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

强化基础信息库建设,推进省级核心业务系统一体化整合。建成全国一体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在线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跨省通办。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促进与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推动主要业务数据实时上传,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直接从经办库生成。逐步建成全网安全监测系统,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启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信息化工程(金保工程三期)建设。

10、关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社会保险转移接续信息系统,推动养老、失业保险关系转移,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伤异地就医结算等全国性、跨地区社会保险服务事项的业务办理。

11、关于全国社保核心数据归集入库

建成全国集中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支持养老保险多层次、多支柱发展。建成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信息平台。完善全民参保库,汇聚全国社会保险核心业务数据,支持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

内容来源:税筹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在获得授权转载后,须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灵工邦官方订阅号(ID:linggongbang)”。

现如今的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的用工难问题,把人才以“为我所有”转变为“为我所用”,使得灵活用工即将成为用工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有了上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里的未来五年计划,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灵活就业的支持以及灵活用工市场发展的可能性,而规范性的政策也能更好的起到引导用工企业、灵活用工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灵活用工的好处不用过多赘述,不论是让工作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或是让企业的用工关系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还具有更好的扩展性、流动性以及更强的可交付性和可交易性,都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得到的优点。

当前,企业员工的地位已明显发生了改变,有了灵活用工平台,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向着以互利合作为核心的伙伴关系发展。在人才地位不断提升和国家重视劳动者权利的双重推动下,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更加符合个人的诉求,也更有利于灵活用工人员的发展。

灵活用工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为灵活用工人员提供灵活用工服务保障的共享经济综合服务网络系统平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灵活用工模式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红利衰减与劳动者个性化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企业与个人用工关系变革之下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