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遗风,永乐宫的搬迁故事!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由于成吉思汗对中原的道教兴趣颇大,尊奉道教全真派丘处机为帝师,“天锡仙翁,以寤朕志”。
所以,在蒙古人征战金、宋、元的时期,道教,特别是全真派,在各地获得了蓬勃的发展,道观的兴建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元大都的道观达52宫、70观。
作为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出生在芮城永乐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1247年,在官府的推动下,永乐宫开始动工修建,公元1261年扩为“大纯阳万寿宫”,一直到公元1358年竣工,前后用了约110年的时间。
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教的三大祖庭之一。
永乐宫的搬迁
1957年,国家决定兴建三门峡水库,坐落于永乐镇的永乐宫属于水库淹没区。为保存这一珍贵历史文物,决定搬迁至芮城县城北郊的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20公里许。
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前檐中央五间和后檐明间均为隔扇门,其余为墙。
北中三间设神坛,其上供奉道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殿内四壁满布壁画,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286个。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殿北部一间四柱神坛,前檐明次间与后檐明间皆为隔扇门,余为墙面。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扇面墙后为《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
中国古代壁画的奇珍
永乐宫壁画,始于元代,衰于明代,总面积达960平方米。他集历代壁画大成,层层叠叠的人物,庞大的队伍,近300个人物无一相似,各有神态。
其气势的恢弘和华丽堂皇的艺术价值,并不亚于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曾有诗云:“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
永乐宫壁画为道教宣传画,目的在于揭示教义和感召人心,其绘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几乎和元代共始终。
永乐宫壁画,满布在三座大殿内,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永乐宫的搬迁
面对于永乐宫的壁画如此鸿篇巨著,搬迁难度可想而知。
搬迁之前,文化部安排中央美院及华东分院的师生,结合教学开展了原状临摹,当时担任教学任务的是陆鸿年教授。整整历时七个多月方临摹完成960平方米的壁画。
关于选址,1959年三月在太原召开搬迁工作会议确定了搬迁新址及施工方案。在此之前,备选的新址有好几处,1958年11月10日由于地域划分,将永乐至风陵渡地域划归芮城。故而当时永济和芮城为了永乐宫能够搬迁至自己境内有相当大的争议。
最终确定与原地址土气候湿度相近的芮城城北龙泉村附近,一个考虑是与原址相近,还有一个原因是两者相距不是太远,20公里左右。
而如果迁移至永济县所选择之新址,距离远,对于壁画的搬迁风险丰常之大。所以最终定为搬迁到芮城县城南。
为此,已经成为芮城县境的永乐人嚎啕大哭......区域划分也致使了芮城有了县东和县西之分,两者之间的争斗从民间到官场,几十年从未曾终止过。县东人被称之“芮城鬼”的说法,也就是那个时候叫起来的。
搬迁之时,国家拨款二百万元,从北京、五台山等地来永乐镇的专家、工匠及民工五百多人,还从当地雇佣了大量民工。
搬迁之时,沿途道路全部铺上了黄河细沙以保证道路平整行走起来不会颠簸。壁画包装间隙用棉花和木屑填满,然后捆装。在捆绑好的画框下还垫有弹簧卡。
即便是这样,运输的司机还把车胎的气放出一些。为万无一失,装卸之时都是在地面挖坑,汽车驶入与地面平齐,然后才进行装卸。历经二百多天的谨慎操作,全部壁画无一损伤搬迁。1965年,永乐宫搬迁才算全部完工。
如果说敦煌壁画是一个开始,那么永乐宫壁画则是中国宗教壁画的顶峰和终结。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珍,其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
它是所有学美术,研究美术人必须临摹的瑰宝,壁画中的人物、服饰图案和艺术背景,都是绝对的珍贵资料。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建筑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建筑+文化+互联网产业生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