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物语:专业品质
我们经常用专业与否来评价人、物、事,但何为专业?何为专业品质呢?
是刻意地繁复、奢华吗?别逗了,那都是摸不到门路,兀自想象出来的。您看见有几位书法大家用玉笔杆的毛笔写字的,——那玩意儿不上道的。
专业一定是立足于应用体验与应用效果的。专业品质追求的也一定是更好用,更高效!
就拿毛笔来讲,我们不说什么尖圆齐健,就说用,——落笔不软不硬弹性适度,剔挑折捺皆随意而达,下墨可控。上手便一发而不可收,有欲罢不能之感,——这就是好笔。而软得无骨一落笔便摊在纸上,或硬得跟扫地笤帚似的与硬笔无别,那都不是好笔。
什么“擅书者不择笔”,——没有的事!
再说我用的这把高键帽青轴机械键盘,——可能前面这些个定语就已经让你有点儿晕了。咱们逐个来说:
从后往前,先说“机械键盘”,指按键触发系统为机械结构,——这里特指以各种色轴结构为代表的机械结构,有别于我曾经用的两层集成线路薄膜叠放按压触发的结构。机械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其各键的力反馈一致,而双膜结构就经常出现力反馈不一致,尤其是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虽然这种差异不刻意关注也不大容易感觉到,但对于一个以码字为日常的订阅号主理人,这种细微的不适还是很影响工作的。当然,如果您只是用键盘玩个游戏那就完全可以忽略今天这篇文章了,——尤其还不是y一位专业电竞选手。
那“青轴”又是什么呢?“青轴”特指一种按键触发结构,被一致评价为是最适于文字输入的键轴结构,其他如黑轴、茶轴、红轴、白轴等,都有各自的触发特点。
之所以说青轴最适合文字输入,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其在敲击过程发出的声响很像老式打字机输入时的“哒、哒,——哒”。这或许是为了延续某种习惯而刻意为之,但也的确提升了输入的工作效率。
原因如下,击发所产生的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正反馈,它能帮助你明确意识到输入的有效性。而若没有这个声音做反馈,则需要你再投注更多的视觉注意力于显示器上,——尤其在抄录时,会很影响效率。
还有,基于青轴的结构,它的触发点被设计于纵向行程的上部1/3~1/4处,即只要稍微按下就有触发响应,而无需按下全程。这就使得很多指端细腻、敏感的朋友获得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独特输入感受,——轻盈流畅,一泻千里~~,真不失为一种享受。甚至于有点类似在掌握正确笔法后使用毛笔书写的美妙感觉。
同时,既然无需按下全程,也就意味着对于键轴结构的硬冲击损耗也大大减少了,键轴寿命自然也相应延长。
但是,就算你拥有一把青轴机械键盘,也是分个会用不会用的,——这个,一听就能听出来……
其实键轴全程会触发两个声音:触发有效时的“哒!”和按压至底时的“吭!”,有时因为击打很快导致“吭哒合一”。正确的敲键声音应该只有“哒!”,而没有“吭!”。就好比用毛笔写字是鲜用笔根的。一旦听到了“吭!”的声音,就说明这位一定还是在沿用之前非机械键盘的使用习惯,而不大懂得青轴键盘的使用要领。
最后,说一下键帽的高低。
低键帽设计更多是为了携带方便,设计美观,易打理等目的诉求。但在输入的舒适性上,与高键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虽然机械键盘也有低键帽设计。
高低键帽的最大设计区别是其触发行程余量的多少,显然高键帽的行程余量要大,而低键帽也是在追求最大限度的减小行程余量。
“行程余量”对应于我们那些使用感受呢?——那就是“宽容度”。
当我按压至1/4、1/3、1/2、2/3、3/4,甚至于完全按到底,都能触发响应,而不是只有“触发”或“不触发”,0—1两个状态。
远端的键我可以轻松触发1/4,指下的键我可以按压至2/3、3/4,这样你就不会刻意关注远端按键要补偿更多的力,输入过程也便自然放松了许多。
再结合触发的“哒、哒”声,使得整个输入过程流畅、高效,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输入正确率,降低了修改率。
这,就是专业。
就像开篇说的,“专业是立足于应用体验与应用效果的”,在敲打今天这篇文章时我也正在感受着这种专业品质。
——这真的是一种享受,不知你是否有机会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