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机规模不是生产力,风电和光伏产业需变革
首先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本篇文章并不是拒绝风电和光伏产业,而是要阐述对单一纯发电并网的风电和光伏项目进行适度的限制,风电和光伏产业需要变革。
风电和光伏是绿色电力,大有取代煤电的趋势。但是风电和光伏因先天不足,导致并网和实际消纳难得问题很难解决,这就意味着单纯发电并网的风电和光伏是有问题的。
消纳难解,装机规模不是生产力
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导致并网消纳问题难以解决,结果造成风电和光伏产业前十年风光无限,后十年弃风弃电的怪现象。
如果我们深度分析风电和光伏产业,前十年之所以是风光无限,最大的推力就是享有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但是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并不意味着发电量,也不意味着实际消纳。
大部分风电和光伏项目的上马,幕后的投资商都是奔着财政补贴去的。为了分享补贴盛宴,投资商跑马圈地,根本不考虑电量消纳问题。
正是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超过了国家计划的十倍,结果也给国家造成了4000多亿的财政补贴缺口。
风电和光伏超规模发展的后果,就是大量的风电和光伏项目投产,结果发的电越多,被遗弃的电量就越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并没有变成实际意义的生产力。
值得警惕,产业沦为资本工具
全面平价之后,风电和光伏发展势头并没有锐减,相反却更加的猛烈。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可以通过圈占项目进行资本运作。
大部分进军风电和光伏产业的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只要拿到大型的风电和光伏项目,上市公司、证券机构和分析师可联手 操作通过股市圈钱。
当前风电和光伏产业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投资商、装备企业和证券机构,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掌控着产业的话语权,甚至深度介入政策决策。
在中国提出碳中和路线后,风电和光伏产业借助这个噱头,大肆炒作风电和光伏概念,以期实现资本和政策的双向通吃。
面对当前风电和光伏产业的非理性发展,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对风电和光伏产业加以限制,尤其是单一风电和光伏项目的开发。
产业变革,循环发展的清洁能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风电和光伏项目,而是要支持围绕风电和光伏项目为核心的循环产业,彻底解决风电和光伏消纳难得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风电和光伏发电储能实现平滑上网,我们也可以通过风电和光伏制氢,尤其是海上风电制氢,解决电量的消纳问题。
现有技术条件下,通过大规模改造电网消纳风电和光伏并不现实。而通过储能和制氢,可大大提高风电和光伏的利用。
未来我们要大力支持开发风电、光伏 储能项目,大力支持风电、光伏 制氢项目,严控单一的纯发电的风电和光伏项目。
我们发展风电和光伏不仅仅要实现能源替代,更要杜绝能源与资本的浪费,打造一个可循环发展的清洁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