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6届第7届主席团副主席。长期从纪实摄影创作和理论研究,出版多部摄影作品集,获国内外多种摄影作品奖和摄影师奖。多次担任中国摄影金像奖、国展、国际影展和国内外多种重大展赛的评委。
朱宪民的这组纪实摄影作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成功地运用典型化手法,“除了细节真实之外,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语),塑造了深刻生动,艺术形象,创造了记录特殊社会环境中史诗般的艺术效果。
纪实摄影史诗般的艺术效果,追求的是表现对象的情感的倾向性、社会层面的代表性、发掘生活的深刻性、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性。从朱宪民这些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这种典型化的摄影艺术追求。表现大饥荒年代的题材,作者抓取了一个老人把碗扣到脸上喝粥和一个孩子抱着空碗张望的选材。饥荒波及到老人和儿童,说明其广度;饥荒折磨着饱经风霜的老人和带着各种饰物的宝贝孩子,可见其深度;老人与孩子顽强的与饥荒抗争,可见其发展趋势。
表现贫困地区教育题材的作品,作者选取了众多学生展示小黑板的生活片段。典型地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我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艰辛程度,同时又表现了人们锲而不舍的发展教育事业和青少年渴望知识的积极追求。一图胜千言。面对这样一幅历史的横断面,人们可以用无限的感慨,也可以有不可遏制的感奋。
典型化的艺术效果,在表现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表现阶级斗争年代的作品、表现集体经济年代“战天斗地”的作品、表现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变革的作品等,都运用典型化手法让作品成为那个年代的断代史。
多年来,在流行的纪实摄影作品中,有的片面的追求表现对象信息的奇缺性、有的热衷于追求表现对象的轰动性,这些作品虽然可以风光一时,但是最终成为“一过性”的图片资料,而与摄影艺术作品的性质无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典型性是纪实摄影的价值所在、生存的根基所在。
纪实摄影不是对个人经历的简单记录,不是对所见所闻的随意描摹,不是对他人创作的任意套用,而是在对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了解、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发现、艺术提炼和艺术表达的过程。这就需要有深厚的思想积累、艺术积累和生活积累。朱宪民先生的作品和创作实践,在这方面对我们有很多启示,得到深入的研究学习。
编辑单位:当代摄影艺术馆 新时代摄影
摄 影:朱宪民
编辑制作:胡晓波 郭小娇
点 评:索久林 白建春
策 划:索久林 曹晓枫 卞永平 韩玉平 马彬 杨成山 曲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