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热事情 冷处理
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非常棘手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开篇我要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15岁的女孩,因为谈恋爱和男朋友同居,被父母强行分开,并送进了丑小鸭中学,她和男朋友感情非常深,所以对丑小鸭中学充满仇恨。于是她给校长詹大年写了一封信。信的开篇便是七个字:“詹大年你妈个×!”接下来,整个信都是一些非常难听的辱骂。
你猜詹大年校长怎么着?他竟然什么也没做,当做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但是后面詹校长的处理却让我们看到了他无穷的智慧。
概括地说就是热事情,冷处理。
那对于像案例中遇到的事情和像詹大年校长遇到的事情该如何冷处理呢?
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先冷却情绪,再处理问题。
任何人在有情绪时的决定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当我看到“不要在自己高兴、悲伤、兴奋、激动等有情绪的情况下做决定,因为此时做的决定都是错误的”这句话时,犹如醍醐灌顶般的被震撼到了。想想自己的经历,特别是做班主任的经历,很多时候还真是这样。
因为工作在农村初中的关系,我遇到过无数个有“问题”的学生,也处理过无数个棘手的案例。刚工作时年轻气盛,遇到学生有问题总是火急火燎的去对待,总想立马就把问题解决掉,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可得到的结果往往是让我和学生都不满意;再后来学会了冷却,遇事先放一放在处理,即等到我和学生都冷静下来后再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慢慢地发现这样解决完问题以后,学生比较满意。
一直不知道这其中的依据是什么,但坚持遇到问题就这么解决,结果往往尽如人意。在后来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在读了一些教育理论后才知道遇事先冷静,冷却后再处理问题的理论。
二:处理问题,是处理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处理孩子。
初一的孩子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一则刚进入初中,还保留着小学生的特色,还把自己当做孩子,所以做事会不计后果,直截了当。二则,进入初中后慢慢地步入了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想法和做法,开始了叛逆,也有了更多的心思(隐私),需要独立的自我,所以做事时有了更多的自私性和自主性。三则,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随着遇到事情的变化而变化。本质问题是,孩子的问题时问题,而孩子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针对这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处理这部分孩子的问题时要以问题为主,而不是孩子本身。
我们这时候需要关注的是问题背后孩子的真实需求。如案例中遇到的情形,因为老师没有能关注到孩子的认知和哥哥的行动不一致,所以在表扬时忽略了孩子本身,而是以其哥哥为例。老师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孩子并不买账,根本原因是老师并不了解孩子。
值得庆幸的是老师很冷静,能事后找到真因再处理问题,如果老师只因为被电话里“辱骂”而武断地处理了孩子,那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让孩子真的变成了问题孩子。
所以,问题孩子的根本是在问题而不是孩子,老师在处理是要更多关注问题。
三:处理问题并不只是为了解决问题本身。
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有其典型性和特殊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抱着为了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要知道处理问题是为了教孩子处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了事的。
在案例中,老师能够很好的处理问题,并且能以尊重为前提条件、以宽容为交流方式、以感化为解决方法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主动积极地化解了师生之间的矛盾,间接的化解了其和哥哥之间的矛盾,不失为好的处理方式。
做教师的,尤其是班主任,要能以育人为自己的本。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也一会会犯很多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想办法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不可只是简单的为了解决遇到的问题而处理问题。
四:把握好冷处理的度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冷处理的核心是“爱”,是等到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它不等同于冷暴力和不处理。冷暴力的核心是“恨”,恰恰和冷处理想反。
我们班主任需要做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帮助学生一起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是自己和学生都冷静下来以后做的事情,是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孩子。
案例里孩子的诉求只是为了表达对老师不理解的不满,他并没有什么恶意。所用的方法也只是他那个年龄孩子所能想到的最“恶劣”的了,他并没有故意的为了伤害,仅此而已!
人,是不完美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们如何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让不完美的自己和学生慢慢地发生改变,慢慢地向好、更好、完满转变,还真的需要遇事先冷静,然后慢慢地去处理。
即使是很棘手的热事件也要学会冷处理,不仅是对学生也是对自己。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