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刘以林雕塑的创新特点
▲
《鼠》
最近,在北京、鄂尔多斯和河南三地,我专门看了雕塑家刘以林的几个雕塑群作品,小者1米,大者12米,共114件,震撼不已,欣喜不已,也感慨不已,心中徘徊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横空出世”。刘以林的雕塑迟至2016月2月才在法国尼斯第一次正式面世,然而,短短一年多,这些青铜质地的雕塑群就摆在了面前。
雕塑作为公共资源,在当下是极其匮乏的。有人作过统计,中国600座城市,平均每座城市有100座左右大的雕塑,但原创的很少。不但中国如此,世界各国也同样如此。雕塑在法国人罗丹和英国人亨利·摩尔分别在具象和抽象上达到极致以后,就一直处于徘徊状态,不少当代雕塑为了突破陈规,向破坏和丑陋的方向推进,公众难以接受;而墨守成规的雕塑,也因其缺少创新因素不受欢迎。刘以林的雕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横空出世的。
雕塑艺术的审美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外行说好,内行不说好;第二是内行说好,外行不说好;第三是超越争论,外行内行都说好。刘以林的雕塑,应该是超越争论的,其作品在号称世界艺术第一平台的法国展览,因受欢迎,时间从计划的1个月延长到13个月;在洛杉矶博览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家展”,其作品因鲜明的东方原创特点被选为主力展品;在国内,仅在作品面世的一年多,就有几个雕塑群建成和在建,同时为张家口冬奥会试点村武家庄设计了吉祥物等。
刘以林雕塑的具体艺术特点,突出的有以下几个:
一,全面创新。现在雕塑之所以出新困难,主要是三个方面束缚,第一是具象,作品具象,很难突破罗丹达到的高度;第二是“欧美式抽象”,只要是这种抽象,就很难突破亨利·摩尔的高度;第三是卡通,卡通作品的境界,很难使此一作品与彼一作品鲜明区别开来。而刘以林的雕塑,对这三个区域都进行了明确回避,他的雕塑是直取事物最后存在形式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本质主义”的,任何事物都有最后存在形式,这个形式是哲学形式,这个哲学形式的“象”用雕塑展现,就是空前的,它抽象、饱含具体事物特点、变化随心、大开大合而不离作品主旨半步。例如他的雕塑《蛇》,蛇的精神上的阴森和形体上的细圆都是不能改变的,改变一个就不是蛇了。然而,刘以林拿掉了蛇的阴森感,赋予了蛇吉祥愉悦的神情;同时也改变了身体的细圆,把它变成扁的了。按说这不应是一条蛇了,但它更是。这就是此前所有雕塑理论都不能解释的,这就是全新的“本质主义”的雕塑。
二,简明奇特。刘以林雕塑的简的艺术特点是强烈的,目前落地的114件雕塑,无一不饱含这一特点。他的雕塑《青蛙》,损掉了青蛙的四肢、身体和所有的一切,只留一张鸣叫的大嘴和一双突出的大眼睛,让人看了,只能说是“妙手偶得”;他的人体《中国武术》,身体和四肢简化成两条线条,连人的五官都损掉了,但气韵飞扬,境界全出。当然,简,腾挪的空间就少,如果“简”不在“大道至简”的境界,就会出现枯燥和单一。刘以林的雕塑是大道至简,其作品无一不奇特,他的雕塑《云客》,感觉就是一个外星生物,8米高,人在其下,又觉得是中国传统的凉亭;他的《长脖鸟》,脖子长出了人能想象的极限,却又自然天成;他的《猴》,把猴子的身体四肢简成了一条曲线,视觉审美上,却又能做到“什么都不少”。
三,内涵丰富。当代雕塑的内涵平庸是难以突破的瓶颈。雕塑内涵丰富,它发自自身,不是观念的强行植入。当下许多雕塑作品,作者说有许多内涵,但观众看不出,它的内涵一则不存在,二则虽然存在却只是作者的私家经验,三则以牺牲作品美感为代价让人难以接受其为艺术品。刘以林雕塑内涵丰富性,是从作品内部散发而出的,他的作品都是“活”的,是生命体,与天地通,言之不尽。比如他的作品《知天者》,其腹其足如上古之鬲,亦如万物之根,丰盈壮硕,厚德以载,而其身其首正如浩气升空,蔚然柔然,呈最美之S形,含无极之太极图,括中外古今之美而出新意,如果要说它的内涵,无论怎么说,都不显得过分。
四,契合环境。雕塑所对应的环境,可以说是自然和建筑两种。许多雕塑,放在环境中显得生硬,简单地说是不美,它为什么不美?原因就是它的创作不是天人合一,不是心灵神性的自然流露。刘以林的雕塑,是天人合一,是心灵神性的自然流露,所以他的雕塑有巨大的弹性和张力。刘以林的雕塑在自然环境中,不管是大小和颜色如何,都天然和谐,这是无庸再说的,难得是对于一些体量巨大的宏伟建筑,刘以林的雕塑同样有不可思议的弹性,放在面前,有天衣无缝的感觉。北京房山的莱恩堡酒庄,其建筑体量大,上面有欧式的金色尖顶,且建筑南侧有待建的大型酒店,这个雕塑,要契合现有建筑,还要回应待建建筑,它要“两边都能看”,也就是说,它的“背面与正面一样”,刘以林的雕塑《庄严界》,以太阳放射和正反为一的庄严明亮境界,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这一点,一眼看上去,雕塑就像建筑的有机部分。
五,合乎大道。雕塑的大道,即天然、无功利、精进、圆融。刘以林没有任何雕塑训练,两年做了6202件雕塑,这显然有违现实规律。但,到他的工作地看,所有雕塑都在眼前,经验中的所有不可能都被挑战。这里不讨论刘以林雕塑生成的神奇性,此中三昧,自有奥妙。笔者留心的是落地的114件雕塑小样,它们小在手掌之中,淹在6202件雕塑小样中,一点区别也没有,这些雕塑放大,放到建筑和自然中,自信乐观,阳光向上,生意盎然,几乎是汉唐境界的再现,也几乎是唐诗宋词的再现,其美好难言,引发着人们心中自豪、愉悦和明媚的情感。(《中国文化报》(2018.2.3出版))
《云客》
《庄严界》
《庄严界》
《知天者》
《兔》
《龙》
《羊》
《猴》
《海鱼》
《初始时代》
《长脖鸟》
《鸡》
《萌驴》
《双猴》
《蛇》
《猪》
刘以林
1955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在这里读中小学,度过了一段艰苦而难忘的青少年时光,后来到省城合肥读大学,到首都北京读研究生,期间当过农民、教师、官员和商人。从1999年到2004年,花了5整年时间,周游了中国和全世界。环球之旅结束后,在北京之北靠近长城的大山中建造了房子,闭关3年。“闭关”是东方佛教的修行方法,大意是阻断与各界交往,观照自心,开拓智慧,其作用,与“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当,乃至更甚。目前,已经山居了13年。
刘以林首先是一位诗人和作家,出版诗歌《自己的王》和《敬畏之歌》等七部;另有小说集《一个人的极限》、散文集《人生六悟》、游记《远行之美》、建筑作品《好望山庄》、《巨石小屋》等等,同时,编辑和出版了大量人文历史作品,如体悟中国佛教经典的著作《佛教一百句》。目前,仍处于文学创作的旺盛时期。
刘以林从事艺术创造是偶然的,也是爆发的。他从未进行过任何美术训练,也没有爱好美术的经历,只是突然间,这些东西出现了,而且多得不合逻辑,钢笔画、雕塑、油画、建筑、编织、中国画、书法等等,几乎覆盖了艺术的所有方面。譬如雕塑,雕塑家一生作品鲜有超过千件者,刘以林两年却做了6202件,几乎每件都原创而完整,这个数量,相当于一个人六世的能量。雕塑只是一项,目前他遇到的共是11项。世间规律,博而不精,精而不博,一个人如果涉猎了太多的东西,一般说都会流于表面,但,他遇到的东西,一是巨大的不可思议的量,二是前无古人的全新的原创境界。
对刘以林的描述,很难用某一个标签界定:他是一位造诣深厚的文学家,一位足迹遍布全球的旅行家,一位成绩卓著的企业家……而现在,他又以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他在艺术领域的新可能。然而,刘以林从不把自己看作艺术家。在他看来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被选择”的、行使自己使命的普通人,而这一切艺术作品的源头,都应归因于其对生命、自然、宇宙的顿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