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篇雄文,道出不停北伐的真相,学者:别再黑诸葛亮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智圣,诸葛亮一生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但也留下了很多难解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关羽刘备接连遭遇战败之后,本就弱小的蜀国更加虚弱不堪,诸葛亮北伐却为何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北伐?

从220到228的不到10年时间内,先是关羽战死,蜀国丢失荆州,随后刘备战败,损失大量精锐......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动战争,蜀汉国力根本难以承受,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为何从228到234年,诸葛亮接连发动了7次北伐?

鲜为人知的是,223年诸葛亮的一篇雄文,早已亲口解释了六出祁山、不停北伐(三国演义中是六次北伐,但正史中是7次北伐)的真相,但这一解释颠覆传统认知。

公元223年,遭遇夷陵之战惨败的刘备,最终在白帝城驾鹤仙去,刘禅继位,蜀汉主少国疑。曹魏政权获悉,可谓是欣喜若狂,群臣纷纷向曹丕祝贺,曹丕也浮想联翩。

原因很简单,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孙权上表臣服曹魏(孙权害怕刘备,求和不成只能联合曹魏),这让曹丕飘飘然。曹操一辈子没能让东吴折服,曹丕刚称帝不久,孙权就臣服了,这不是说明天下一统指日可待吗?

在曹丕看来,蜀国没了刘备、关羽、张飞、庞统、法正等这些人,已经江河日下国将不国了。因此,曹丕有两个目的,一是劝说蜀国去除帝号,一是劝降诸葛亮等。蜀国去除帝号,选择臣服魏国,诸葛亮等再投降的话,那么曹丕声望将超过曹操,未来平定蜀国也不在话下。

正因如此,司空王朗写信给许靖,让他劝说蜀国去除帝号,所谓“事受命之大魏”。除了许靖,收到曹魏信件最多的是诸葛亮,频繁收到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等人信件,目的除了劝说去除帝号,还有劝降之意。

《诸葛亮集》:是岁(刘备去世当年),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籓。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写信给诸葛亮的魏国官员,主要分为三类人:一是天下名仕,二是蜀汉旧识,比如陈群就曾是刘备下属,三是亲人劝说,史书上没说诸葛璋是什么人,但从名字上看,两人应该有亲戚关系。可以说,曹丕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诸葛亮的全方位游说或施压。

面对这些游说信件,诸葛亮本想不予理会,但考虑到写信之人的身份,又不能不理会。而且,刘备刚死,蜀国人心不稳,刘禅继位,诸葛亮是托孤大臣,又存在主少国疑的问题,因此诸葛亮觉得有必要写一封信,表明蜀国和自己的立场,驳斥魏国不轨之心,坚定蜀国人心。

在这一情形之下,诸葛亮写了一篇叫《正议》的雄文,不仅鞭挞了魏国的建议,明确拒绝了招降,而且还说出了诸葛亮后来为何一再北伐的真相。

文中,诸葛亮把曹魏比着残暴不仁的项羽,即便曹魏目前无事,但必然会给子孙带来无穷祸患。今天劝我投降之人,就如同当年劝说王莽篡汉之人,最后却被王莽逼死。

诸葛亮驳斥的大义凛然、气势恢宏,但曹魏实力强大,诸葛亮准备如何对付的呢?

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馀万於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国家)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

诸葛亮表达的核心是“以正道伐淫邪,胜败不在人数”,为此举了刘秀取得昆阳之战胜利,曹操惨败于汉中之战,损兵折将不算,还让自己因此而死。

《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四海,况以数十万之师,据正道而临有罪,有可得而干拟者哉。

这句话就更进一步了,《军诫》中说:“如果一万名士卒,抱着必死的决心,那就可以天下无敌了”。因此,黄帝率领几万人,都平定了天下,而如今蜀国有几十万人马,还是“替天行道,讨伐有罪”之人,还有谁能与蜀国匹敌?

《正议》写作有其背景,但却也展现了诸葛亮的认知和志向。

当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并不是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保住权力的北伐”、“以攻代守,只为保住蜀国”、“诸葛亮好战”之类传统腹黑理由,而是诸葛亮坚信北伐一定会取得胜利,原因就在于蜀国有兵几十万,所谓“万人必死,横行天下,况且蜀国几十万人”,而且认为这是吊民伐罪、讨伐逆贼的必胜正义战争。

因此,即便多次北伐失败,诸葛亮也依然牢记使命不改初心,依然相信能够一统中国,由此才屡败屡战,不停发动的北伐战争。基于此,有学者呼吁,别再黑诸葛亮了,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伟大政治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