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总不好,需要改变饮食习惯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改变。近年来患病率不断攀升,国内人群的发病率高达 10%~20%。有许多人常常被该病所困扰,多方检查,四处求医问药,虽然经过全面检查,往往找不出确切的病因,吃过多种药物效果甚微,有人症状长期得不到控制还会出现焦虑等精神症状。近年有研究报告,约有2/3 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不适症状可能与某种食物特别是高发漫食物有关,剔除这些食物后,55.2%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说明饮食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肠易激综合征总是治不好,可能需要改变饮食习惯。


先看看什么是发漫食物

发漫食物其实就是指容易发酵的食物,主要是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许多常见的水果、蔬菜、坚果和食品添加剂都是发漫食物。它们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会使肠道渗透压增高,引发腹泻。这类食物遇到肠道里的细菌后,很容易发酵产气,从而产生腹胀。如果产生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甲烷,则会减慢肠道蠕动导致便秘。目前一些研究证明限制发漫食物的摄入可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和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饮食为什么会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肠道炎症、胃肠道动力学异常、免疫反应、心理状态、脑肠轴活动等有关。近年的研究发现,饮食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某些食物的不耐受、食物对肠道渗透压、肠道菌群以及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1、某些食物的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也称为慢性食物过敏,是当一个人缺乏消化某种特定食物的酶时,发生的胃肠道反应,而不是免疫系统反应。食物不耐受的症状常常是在吃下食物的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皮疹、皮肤瘙痒、头痛、失眠等等。50%~70% 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食物不耐受,常见的不耐受食物包括:高糖饮食、咖啡、酒精、牛奶、巧克力、豆类、洋葱、卷心菜及脂肪、香料含量高的食物。


2、肠道渗透压改变

肠道渗透压的改变是饮食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潜在的致病机制,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多见。有研究发现食用小麦、大豆、牛奶、酵母的患者,镜下肠黏膜上皮损伤、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绒毛间隙增宽等表现更为多见。某些发漫食物极具高渗透性,这意味着,它们很容易就能吸收大量的水分,将很多水带入肠道中,这可能会影响到肠道蠕动的速度,并且导致腹泻发生。


3、影响肠道菌群

食物的构成与机体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尽管不同发酵底物可选择性促进不同细菌增殖,但发漫食物多数是肠道菌群的良好底物,因而发漫食物含量较高的饮食可能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中过度生长的细菌提前发酵了这些人体无法完全消化的食物,使得患者肠内聚集大量的气体,从而诱发胀气、痉挛等状况。


4、内脏高敏感性

发漫食物因肠道内水解酶缺乏而无法水解,导致无法吸收,加之其传输缓慢而滞留肠腔,可增加肠腔内水分与气体的产生,提高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的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更易出现腹胀或腹部膨胀,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气体存留时间更长,进一步说明内脏高敏感和肠道传输能力下降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发生腹胀的机制。


怎样改变饮食习惯

1、避免不耐受的食物

许多人可能同时会对3种或更多的食物产生不耐受现象,由于发病隐匿且症状没有特异性,人们很难自己找出不耐受的食物,需要进行专业的检测。许多大型医院都开展了此项目,只需05~1毫升血液,即可进行生活中一些常见食物不耐受检测。目前常见的14项检测包括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和小麦等,有的还可提供90项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包括各种蔬菜、肉类和水果等。

如果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发现了自己不耐受的食物,方法很简单,既不需吃药也不用打针,只需通过饮食调整,避免不耐受食物,即可摆脱不耐受症的困扰。每个人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和产生症状等各不相同,因此所需的饮食调整时间也各不相同。
根据检测结果将食物分为忌食、轮替和安全食用三类,如果不耐受食物比较少,可直接忌食。如果不耐受食物很多,可将中度和重度敏感的食物列为忌食,轻度敏感的食物列入轮替食用。可以替换的食物参见附图。

2、

避免刺激性食物。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接近一半的患者在进食生冷、辛辣食物,以及饮酒、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后出现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的现象。这是因为酒精会影响胃肠道运动、吸收和黏膜通透性,咖啡、浓茶等饮料中含有咖啡因可对胃肠道产生慢性刺激,增加胃酸分泌和结肠运动活性。辣椒素可刺激瞬时感受器降低痛觉阈值,进而引起腹痛等不适。因此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该尽量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减少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因为脂肪可以刺激胃结肠反射,这种反应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会被放大,而且脂质的吸收会增加结肠敏感性。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纤维(比如卵叶车前子和车前草)和不可溶性纤维(比如米糠、麸皮)。可溶性纤维可以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而不可溶纤维容易加重症状。

因此,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尝试摄入可溶性纤维,建议从低剂量的可溶性纤维(每天3~4 g)开始,并在耐受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到每天 20~30 g,但应注意加量过快可能加重原有的腹痛和腹胀等不适。


4、低发漫饮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低发漫饮食能改善50%~8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这种饮食能明显改善腹泻、腹胀以及产气过多的症状,它对缓解腹痛也有一定的作用,它能改善整体的消化状况,并显著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发漫饮食之所以有效,关键还是在于对菌群的调节,限制高发漫的膳食纤维,可以让喜欢低发漫的细菌占优势,菌群的改变能够减轻炎症,并使得肠道的敏感性下降。日常饮食中发漫食物的总摄入量一般为15~30 g/d。低发漫饮食则强调控制每日摄入发漫食物的总量降至5~18 g,而非完全避免摄入某种食物。

低发漫饮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是“限制期”,严格限制所有富含 发漫的食物4~8周。第二阶段是“再摄入期”,对发漫食物逐渐再摄入并确定对不同食物的耐受程度。第三阶段是“个体化期”,根据个人耐受程度而选用不同的饮食习惯并长期坚持。


当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饮食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饮食习惯可以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不可能对每个患者都有效。对饮食改变效果不好的患者需要去医院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