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出收入,逗哏捧哏怎么分?他和侯宝林搭档时只拿1/10
相声大师侯宝林最早成名,是在什么时候?那还是民国时期。那时候他说的相声和其他演员的相声不同,言谈举止都显得高雅不俗气,因此他的相声也被称为“文明相声”。
这对于相声的发展史来说意义重大,从此相声也变得更富艺术感,至少不是在街头撂地逗人一笑的“玩意儿”了。
而那时候和侯宝林一起表演文明相声的是谁呢?他叫郭启儒。很多人尤其是相声新观众对这个名字应该比较陌生,其实他和侯宝林一起表演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比如《夜行记》《打百分》《关公战秦琼》《空城计》等等。
在捧哏方面,郭启儒是很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的,也被后辈马季称为捧哏巨匠。这次,我们就来说说这位被称为“老郭爷”的郭启儒。
01
说起来郭启儒确实是相声界的老相声,这从他的出生年份就能看出来,他是1900年生于北京。和很多穷苦的相声演员不太一样,郭启儒小时候是学过私塾的,20多岁还学习和表演过文明戏。
从25岁开始,郭启儒跟着相声名家刘德智学习相声,并拜刘德智为师。刘德智是德字辈演员,因此郭启儒就属于寿字辈,与马三立同辈,比后来的搭档侯宝林还高一辈。
民国时期,郭启儒跟着师父在北京天桥等很多地方演出,也在茶园表演。1940年是郭启儒艺术生涯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开始了与侯宝林的合作,当然那时候侯宝林还不算特别红。
02
侯宝林走红,是由于其后在天津的演出。两人在燕乐戏园表演相声,由于他们的语言干净,清新明快,被天津观众称为文明相声。而且那时候天津曲艺界形成了五档相声,侯宝林和郭启儒是其中的一档。在曲艺表演中相声作为最重要的大轴出现,也是从侯郭二人开始的。
也就是说,他们两人提升了相声和相声演员在曲艺界的地位,这是如何评价都不为过的事情。
03
正好说说郭启儒和侯宝林,民国时期的演出收入是如何分配的。一般来说,那时候逗哏和捧哏的收入是2比1,也就是说收入分成三份,逗哏拿两份,捧哏拿一份。而侯宝林和郭启儒是九一开,侯宝林拿走九份,郭启儒只剩下一份。
有行业内的人为郭启儒感到不公,但郭启儒说了一句话,“我养家不置气,置气不养家”。他说,“尽管我们一九分,但我们演出收入高,演出给1000块钱我能拿100,但我跟有的人合作,就算我拿六对方拿四,演出才给100块钱我只能拿60块钱。”
04
建国之后,郭启儒跟侯宝林一起加入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后来还赴朝鲜慰问演出,1955年一同加入中央广播说唱团。
马季作为好苗子被发现之后,被包括郭启儒、侯宝林在内的四位老前辈一起培养,这也为马季后来成为相声大家打下基础。
可以看一下郭启儒的表演。其实论形象郭启儒并不占优势,眼睛不大永远像睁不开似的;论嗓音他的声音比较低沉,与侯宝林清脆的嗓音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郭启儒对此并不介意,恰恰是他的冷面与侯宝林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反而为他们的表演加分。嗓音也是如此,郭启儒云遮月一般的嗓音,与侯宝林的金石之声形成对照,正好形成了“一蔫一欢”的表演风格。
正因为此,两人也成为相声史上难得的黄金搭档。
05
在长期的艺术表演中,郭启儒当年还总结出从事相声表演的八条经验,其中两条是这样的——相声演员的舞台形象必须给人一种美感和亲切感;捧哏的要掌握好包袱儿的节骨眼儿,既要聚精会神,又要随机应变。
郭启儒一生行为低调,收徒也不多,包括于连仲、佟大方等等。
郭启儒是1969年去世的,他去世后侯宝林与“少郭爷”也就是郭全宝合作才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