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十年禁渔”中华倒刺鲃长胖了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自4年前实施禁渔令以来,鱼类资源逐步恢复,鱼类种类更加丰富,珍稀鱼类资源数量增加。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赤水河禁渔监测、保护评估及规划制定中期总结报告》指出,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到的物种数由禁捕前的32种上升至37种。
报告指明,流经赤水河流域的鱼类种群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种群结构渐趋合理。据当地介绍,中华倒刺鲃的平均体重由336.9g增加至492.5g。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胭脂鱼的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胭脂鱼的采集数量由禁渔之前的3.4尾/年上升至5.7尾/年。
2017年1月1日零时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时止,贵州在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禁止一切捕捞行为——这是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
赤水河河段总长度628.23千米,发源于云南省,流进云贵川三省,经四川省汇入长江。赤水河处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长江上游支流中唯一没有闸坝阻隔、保持自然流态的河流,河域内深藏160多种鱼类资源。
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部门介绍,现在每年对赤水渔业资源会开展60次定期监测,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包括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的人工鱼巢,举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等。今年6月,遵义市习水县投放了30万尾胭脂鱼。
为大力营造禁渔良好氛围,贵州还建立了全渔政执法举报机制,通过发布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电话等多种方式,扩大群众举报的参与度,初步形成全民参与“护鱼”的良好氛围。
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贵州还将继续努力,尽快解决赤水流域零星存在的非法捕捞问题。除了加强各部门严格开展禁渔巡查工作,贵州还将加快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管、取证和震慑,切实减少非法捕捞行为。
另外,贵州还将与四川、云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合作,不断完善赤水河共管水域渔政联合管理协议,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记者 侯黎强 杨军)
原文见7月8日中国日报国际版2版,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7/08/WS60e63cc9a310efa1bd66068b.html。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