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习计划报告(2019)》发布:10大领域内 人是如何学习的
“人是如何学习的——中国学生学习研究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中国学习计划, China Learning Project, CLP)项目是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联合国内外优秀研究者共同开展为期十年的项目,围绕“人是如何学习的,怎样促进有效的学习?”主题展开,从学习基础机制、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分析技术三大研究方向入手,对中国当前及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中国学习计划报告(2019)”是项目第二年成果,力图从科学文献和实证研究中探寻“卓越人才培养”之路。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一下,《中国学习计划报告(2019)》于2020年7月30日正式发布。
该报告按照“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工作思路,分析综述2019~2020年度国际学习科学研究进展纵观“星空”,探究在十大领域内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更好地学习;调查2019-2020学期学生的执行功能和学习动机等五大方面发展水平,探究学习现状,发现学生是否热爱学习。并且开展九大学习科学领域的实证研究,从疫情期间学生学习到教师学习,从教育游戏到可穿戴设备,以“脚踏实地”为培养人才谋求发展。本年度报告在2018年报告的基础上更新了学习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在调查上纵向追踪动机水平,增加关于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调查,增加了最新学习科学实证研究,是对往年报告的进一步发展。
一、2019~2020国际学习科学研究进展
学习科学研究进展涵盖认知、数学、语言、道德、STEAM、音体美、医学、职业教育、教师学习十大领域。可以从中获取十点重要启发:
(1)认知:主动决策主动获取的信息,可以通过记忆系统层面的整合进行强化,使得记忆保持得更好,而事先告知会有奖励、设定不确定的奖励会增强记忆。
(2)数学:广泛使用数学语言的环境中,儿童会展现出更强的数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关系推理来促进概念知识的获取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将数值概念和空间特性结合起来。
(3)语言:第二语言的学习上,非母语的听众可能会更多地注视手势,因此手势在语言学习中是值得关注的。
(4)道德:在增长学生道德知识和加强学生道德动机的同时,通过提供时事热点、现实生活、学科教材以及文学作品等充满道德两难问题的故事和活动型学科课程,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行动,从而提升学生大脑的意愿行动神经机制。
(5)STEAM:STEAM教育与物理、化学学科、英语结合,可以促进课程相关的概念掌握和思维技能提升,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批判思维和协作能力。
(6)音体美:学生从事学术工作的内在动机水平与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呈正相关,艺术整合教学策略的学生的学术表现比普通教学策略要好。
(7)高等教育:混合式学习应该加入相应的技术指导,以及构建良好的学习社区氛围。
(8)医学:视频教学、动画、交互式网站、模拟情境有助于增长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提升操作技能,增强医学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的能力。
(9)职业教育:大部分母亲角色学习者无法兼顾家庭和工作双方时间而产生愧疚感,对职业妈妈们学习期间有持续的影响,可以通过增设时间管理技巧课程、重新思考家庭关系等方法解决。
(10)教师学习:对教师进行神经科学的培训,破解神经科学谣言,促进教师对大脑和教育知识的最初兴趣,在教育中应用学习科学更加具有批判性精神。
二、2019~2020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调查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从学习动机、执行功能、坚毅品质、家庭学业活动、教师教学法五方面进行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9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教师展开调查。共有10大发现:
(1)在各动机因子上,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毅力显著显著高于中学生,自我设限水平显著低于中学生。
(2)正向投入(毅力、计划、任务管理)对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负向投入(自我设限、习得性无助)对学业成绩有着负向影响。
(3)从两年的跟踪数据来看,2019比2018年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更低了,习得性无助水平更低了,自我设限水平反而更高了。
(4)执行功能上,小学生的抑制力水平显著高于中学生,工作记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5)小学的坚毅品质均值显著高于中学生。
(6)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家庭学术环境显著高于七八九年级,学术环境的差异也带来了学业成绩的差异。
(7)从学生参与的家庭学业活动来看,调查发现,58%的学生在家中很少用英语对话,仅4%的学生选择经常在家中使用英语对话,16%的学生有时在家中用英语对话,而22%的学生从不在家中用英语对话。
(8)就技术使用情况来看。仅6%的学生一次都不用手机,剩下的94%学生都会接触手机。其中,30%每天都会使用手机,40%每周会使用一两次,24%偶尔使用一次。可见绝大部分学生一周内都会使用手机。
(9)玩游戏和看电视的频次会带来学业成绩的显著差异,每天都玩游戏的学生学业成绩显著较低,每天都看电视的学业成绩低于学业成绩的平均水平。
(10)语文、数学等家庭学业活动的频次带来学业成绩的差异。从不进行家庭语文和数学活动的学生学业成绩显著低于其他组别,标准成绩在平均分值以下,而有时或经常参与这些活动的学生学业成绩相对更高。
三、2019~2020学习科学实证研究
2019-2020年,针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学习和研究,九大学习科学领域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于2015年正式成立了学习科学实验室,希望联合校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共同开展学习科学研究。经过长期酝酿,学习科学实验室决定开展为期十年的“人是如何学习的——中国学生学习研究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中国学习计划CLP :China Learning Project)项目。该项目希望能够团结海内外的优秀研究人员,共同围绕“人是如何学习的,怎样促进有效的学习?”主题,展开长期全面的研究工作,从学习基础机制、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分析技术三大研究方向入手,对中国当前及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希望通过揭秘中国学生深层学习机制,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提供更基础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世界全球化的明天培养更多卓越人才,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实现谱写更加绚烂的华章。该计划启动起来,我们团队及合作成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具,并与去年发布了《中国学习计划报告(2018)》(单击报告名称可阅读),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
特别感谢
感谢腾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课工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博雅瑞特(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爱享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网智华夏教育科技研究院、北京精益智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罗布乐思教育平台、AWay学习平台、北京小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中国学习计划项目做出贡献。我们期待报告能够吸引更多有志于学习科学研究的研究者、关注转化应用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到中国学习计划项目,为世界全球化的明天培养更多卓越人才!
来源:俊杰在线
声明:分享仅作为传播优质资源和内容,影响更多有有影响力的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