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咨询本质

发布时间:2021-04-08 

01

提出问题

生活中被一些事件触发引起的情绪,为何那么难以平静?

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那么简单,不同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读理解,答案也必然是非常多,这也是基于不同的理论有着各自的理解框架。

要回答到相对的本质基底,还是会有些难度,这也基于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宏观系统思维并从纵深角度才相对会回答的比较深刻,在这里我们尝试用一个大尺度纵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

我们先做一些铺垫,才能更好的理解上述所提出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才会寻求心理咨询?

在遇见各种的事件中,自己用了自己所知道的方法都难以调整内心激烈波动的情绪感受时候,依然陷入情绪中难以自拔,心理感受波动依然比较激烈,不得不寻求外界的协助干预,精神疾病不属于这个范畴。

我们知道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动量波动范畴是有一个规定的阈值,这个心理波动的阈值一旦超过他的原本能承受的那个动量的时候。

心里的波动越大,心里的那份承受能力就会超出他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强烈的心理情绪感受,每个人心里所承受的这些心理波动范畴也会因人而异,源于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认知方式有区别,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所反应也必然有所不同。

在一些事件中,事后意识到自己有情绪激烈波动难以调整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一种急迫想解决情绪激烈波动带来不好受的心理感受。

而这种想法又加剧了心理上的焦虑感,期待变得更加急迫快速好转,延伸出一种相对高的期待,希望一两次咨询就解决所遇见的困扰,有这种期待是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许是可以解决的,遇见相对复杂情景或许就不是这么回事。

02

简单原理

对于问题的形成,或许不是一个事件就导致的,是由于内在一直潜藏着的因素一直没有被激发,而其中的事件只是众多因素中的叠加效应,就好像你正在烧着一锅开水,当火的能量不断在持续叠加的时候达到某一个阈值,突然间这锅水就开了。

这个过程并不是因为最后烧的那点火,而是在一直持续加温升温的过程当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是具有连续性和叠加性的。

因此当一些问题的形成,与这种情景也有类似的情况,用这样的类比其实并不是十分的恰当,但是可以让我们去理解这个过程,如果说问题的爆发就好像已经开了的水,不断的在翻滚,就好比我们的情绪感受在内心世界不断的像大海正在波涛汹涌在演动。

那么这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最需要做的事需要把这个火熄灭,我们会发现在一些事件激发之后,这个火不但不熄灭,它反而会比之前烧得更加的旺盛,在爆发之后通常会越演越烈的一种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有反情绪劫持,反思想操控的能力,才会相对比较容易调整一些。

但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一些事件爆发之后,我们不但不熄火,反而会火上加油,也就是说我们的脑袋里面不断的去解释这个事情,在解释的过程当中,常常解释的不单是一个事情,是多个事情,我们试想,一个事情都解释不通,多个事情一起解释,会发生什么乱象?

难免思维即刻陷入混乱中,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添油加醋,是不自主的过程,这个跟什么有关联呢?这跟我们的情绪感受有关联。情绪感受又跟什么有关联?

跟我们的想法有关联,而想法背后还隐藏着期待,期待底层还隐藏着深层的渴望,这是我们极少层层深挖,层层探索去理解这些背后的简单原理,这些背后的东西反而成情绪感受的燃料,它就好像是一股能量一样,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我们还不能够清晰准确理解背后的原理,又或者说在我们有激烈情绪感受状态的这个基础上,已经把这些原理忘得一干二净,错把油门当刹车,引发心里的动荡更加的激烈,这是经常上演的事情。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深有体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脑袋里面的想法是很难停下来的,感受也是难以一下平息,这是大部分人遇到的一种情况。

任何事物的发展背后都必有其原理,万物至理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深刻理解和领悟,我们需要找到的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这些原理,理解了这些原理后,在这些原理的基础上去处理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这过程是需要我们不断在生活学习当中去刻意练习,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这是一种自我监督机制,是一种自驱力,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升华。

03

三生迷惑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说这个宇宙的运行,是由这四个因素所驱动,从这四因里面探讨问题,其实还是多因素分析,我们仅仅抽取动力因这个关键因素来切入,由简展开,所谓动力因,就是事物背后的运作必然有一个施动者,才会产生后面一系列的运动,而这个施动者又是不动的施动者,这就是第一动力因。

宇宙中任何一个特定的运动,底层都有一个动力因,第三个运动是由第二个运动所推动,第二个运动是由第一个运动所推动,在复杂的运动中找到那个第一动力因,这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才能相对从多因素中排除其他因素,以免被众多因素干扰而找不到本质所在。

对于第一因,还是我们中国的老子说的足够简洁,老子有着深刻的表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简洁而清晰的宇宙观,简单明确,清晰明了,万物是由三分化后的现象演化而来,三一旦继续分化,三派生了万物就开始产生众多现象导致迷惑,三个想法就足以导致这种现象发生。

而道生一的道,是第一动力因,道生出的这个一,是由道自己所生,存在自指性法则,自己驱动自己,思想作用于自己的躯体,有正向作用和反向作用,一个一个的想法出现,把自己弄的非常糟糕,这当然是一种反向作用,无论是正向作用还是反向作用,都可以看成是第一因,运用好这个第一因,从根系上切入,是极简的高级认知意识,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思想,大道至简。

在学习上一旦能理解领悟到大道至简这种美妙的感觉,就和第一动力因这种自驱力连接上,就好像突然之间和生命之初心连接上,减少迷失在众多的现象中而和本质断连,减少习惯多因素分析最后导致多因素胡搅蛮缠的境地,但可惜的是精神衍存演化方向已经发展到非常蓬勃的境地,好比一棵生长的非常茂盛的大树,枝繁叶盛,都难以看清脉络,注定越演越迷惑的精神现象。

不具备专业理论支持的话,我们已经找不到心理活动或者精神世界的源头边界在哪里,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思想活动,思想活动就好像时速300公里高速飞驰的列车,你都没看清就一闪而过,要在众多的思想活动中找到关键的要素,就好比在大海捞针一样变得非常困难,迷惑已经成为定局,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足以可以表达这种情景,道理都知道,就是不起作用。

04

进化纵向视角

从哺育动物世界中去理解人类世界,动物需要学习吗?

根据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成长周期,因物种而异,从野生动物世界中非常简单的看到这一幕,在自然条件下所出生的动物幼子,跟随在它们的父母生活一段时间,学习到一些基本捕猎技能后,需要自己逐渐学会独立,在跟随这段时间,是学习基本的技能,在模仿和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是学习如何找到事物,如何捕猎到食物维持基本生存状态。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动物幼子,被动物保护人员收养的动物,例如狮子,黑猩猩等动物,从小就由人类所照顾,按理说这种情景中的动物从小就不愁吃喝,理应成长的更好,保持有更好的优势,但结果却恰好相反,如果不通过精心的野外捕猎技能学习科目,就放回自然中,他们居然难以找到食物生存下去。

从今天看,低等动物和人类这个物种是两个物种,看着毫无相关,为何要举例动物和人类这个两个物种,这是演化纵向逻辑,人类社会是从动物社会中生长出来的,有着最原始的生物特性,当深林中的食物不足以维持生存,灵长类丛林猿爬出深林来到深林边缘与陆地生活,和野兽一样以生食物为食,还是长着一身的毛发,毛发的作用是抵御严寒,大多动物的毛发都有此功能。

离开深林后经过漫长的时间慢慢开始学会站立解放前肢不再用四肢走路,由此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为直立人,任何一个阶段的演化不是一蹴而成,是经历漫长的演化历史,站立起来后双手得以解放,站立起来后即刻引来一个问题,跑的速度不如其他动物快,要追一个猎物谈何容易,生理结构逼迫着要和自然所匹配才能生存下来,当时的大脑进化还是处在演化开端,我们可以给他一个称呼叫亚理性,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以应对捕猎不到食物的对策,这就是旧石器时代。

当演化达到另一个临界点,学会了使用火,对火候的把握达到一定程度,对陶瓷烧制把握有了基本的铺垫,对陶瓷烧制火候把握的炉火纯青之际,跟随进入制作铜铁器时代,这是新石器时代,是作为农耕文明的一个开端,在没有铜铁器作为开垦土地的时期,要开垦一块土地谈何容易,在人类农耕文明开端之前,是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化而来。

如果只是从现代智人的这个去解读,我们已经难以理解现代智人之前的演化关系,总是难以从纵向逻辑去理解这个思想脉络,这叫横向逻辑,经常是迷失在现象世界中看不到纵向脉络,有时候解释的天花乱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就是演化思路完全迷失在后演的思路中,找不见前面的演化脉络。

从上面的理解,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的思想脉络,1丛林猿--2直立人--3玩火人(人类学会用火时代),4烧陶人(陶器时代),5农耕人(农耕文明),6科学人(科学文明),7工业人(工商业文明),8信息人(互联网时代,近现代文明)。

仅从人类演化进程由此给出粗造的基本思想脉络已经经历漫长的8个演化历史时代,前面所说的三生迷惑,我们已经找不见精神的源头,这里已经是不知道迷惑多少次了,因此也难以理解人类理性演化进程的来龙去脉,这只是从历史演化角度去理解人类的演化进程,还缺乏生物史的追究,生物生理内因与外在自然条件等匹配因素在此不予描述。

05

精神发生学原理

精神系统四逻辑:

显意识(理性逻辑,思维,思想)

下意识(知性逻辑,判断,武断逻辑)

潜意识(感性逻辑,感性,情绪,感受,情感)

无意识(感应逻辑,物理化学反应,电磁反应)

最底层是无意识,依次衍化向上,下意识以下的部分(即知性逻辑),灵长类动物以及较低等动物皆有,所谓的万物有灵,是底层相通,后演位相如人类高智生物,能理解低位衍存物种,而较人类低位位相生物,却难以理解人类的行为。

人类的衍存位相在所有生物中属于末位位相,人类只是多了最上层能解释事物的理性逻辑,越底层越稳定,越顶层越飘摇,这也是常常人有情绪状态下理性斗不过感性的缘由所在,感性一演动,理性就飘摇不定,摇摇欲坠。

用金字塔模型理解,理性只不过是金字塔顶端那一点点的三角占据的区域,底层的依存条件非常复杂,缺乏纵向逻辑脉络,都难以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整个生物进化进程经历了38亿年的演化史,理性演化只不过区区10几万年,是后演的产物,越后演的东西,越飘摇不定。

人类的精神系统是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系统,一个系统越复杂,就越不稳定,任何一个小问题,都非常容易导致功能失灵,黑天鹅事件一旦扰动,所依存条件崩溃,是基于复杂系统依存的条件越来越多导致,复杂系统都遵循这个原理,这也导致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容易出问题,类似沙堆效应。

06

结构趋繁

在38亿年前,还没有出现单细胞生命之前结构相对简单,单细胞产生后后衍一系列的生物所缔造出的结构趋向越来越复杂,缔造了复杂性科学。

当今各个学科各领域的科研人员不断取得进步重大突破,迄今运用自然哲学,物理学,化学,基因学,生物学,医学,地理,历史,考古学,心理学等一系列学科,多角度去理解世界的构成作出重大的贡献,并将众多学科融会贯通。

从眼睛看不见的物理化学世界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物理学研究的,夸克,波色子,量子,粒子,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当结构叠加到一定数量,这时候的结构就变得非常复杂,复杂到你都难以理解。

由细胞结构组成的人体机体结构已经非常复杂,再由这个复杂的结构构成家庭结构,亲缘结构,社会组织结构,民族结构,国家结构,国际社会结构,乃至全球人类系统结构。

而人类这个物种,是当今地球这个星球范围中亿万生物已知物种中具备有最精密复杂系统的一个物种,人类的理性是基于生物衍存序列位相后来才产生的。

例如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连最基本自理功能都丢失掉,人类是所处在生物链条中最顶端的一个物种,需要依靠自身基本的理性来获得生存资源以维持生存状态,也正是理性处在精神衍生序列中属于后演的产物,理性经常被感性所扰动,而变得飘摇不定,当理性不稳定,就经常会陷入心理精神动荡中。

07

先辈们的探究合理之处

人性作为生物性的继承和发展,在深层上具有前衍物性的自在本性,在浅层上具有后衍物性的自为属性。

弗洛伊德划分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依次发展其实就是人性的分化进程。

本我:是先天本能欲望下的“我”,蕴含所有最基础的生理需求,处于“我”的无意识状态。

自我:是后天本能欲望下的“我”,蕴含特定文化环境塑形下的“我”的一系列本能要求,处于“我”的潜意识状态。

超我:是后天理性主宰下的有强烈自我意志或远大理想的“我”的不断进取的状态,是显意识状态下的不同价值倾向或意志倾向下的“我”。

可惜的是当时信息量过小,无法确定精神发生学的衍存演动上下层级之间的渊源边界,但这种纵向深究的思想方式是找到事物背后支配基础的哲思追问方式。

而荣格把精神分为“意识”和“无意识”,更侧重意识层面,弗洛伊德则更侧重意志层面,但二者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想表达精神的分化进程演化思路。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精神的分化进程是和物演的分化进程是同步、同一的连续进程,自然界没有飞跃,任何概念的切割和划分都是武断,但这种武断也是为了确定概念的边界,以通过不同概念帮助我们认识整个分化进程,在更大的整体视野尺度下反思这些概念的本质,不同学科的概念就可以融会贯通。

08

被信息扰乱的精神系统

由以上的铺垫,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思想脉络,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事件背后的精神系统涵括了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及显意识,究根到底,是从感应,感性,知性,理性层层依存关系,从感到知的过程任何逻辑发生扭曲,认知就出了问题而难以发现,这就是遮蔽效应,咨询解决的是整个精神系统被扰乱的认知重建,被扭曲而难以发现的认知遮蔽问题,让心理感受波动回到正常波动阈值范畴,理性得以依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之上。

由此也回答一开始我们想问的的问题,一旦有事件触发情绪,情绪为何那么难以回归稳定,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在整个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在这里会得到一个基本的理解,因此通常心理咨询的过程需要一个相对长期坚持的过程。

一两次的咨询它能够解决的是目前遇到的问题暂时的缓解,暂时思想干预有效的一种表达,并不能让你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认知系统,也不具备相对完善的认知架构达到减少精神动荡的本质,这将是一个需要非常长时间来学习构建的认知体系系统。

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把这个时代叫做信息时代,是非常恰当的,毕竟这个时代的信息更新的速度过于快速,不更新自己的认知系统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演化发展,这也是我通常说的还用着那套老旧的思想系统,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所使用,就好比计算机初期的系统,和现代的系统已经完全不兼容,早已变得特别的老旧。

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更加需要快速更新,基于城市的生活压力以及变化比农村地区的变化会更加快速和猛烈,因此精神系统受到外界信息密集扰乱的现象也会更加的激烈,这也是基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其精神紧张度远比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更加容易受到影响的宏观角度理解。

任何一个概念的建立,是需要极其严格的逻辑体系构建,建立好的概念好比一个模块化,内含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多模块的组合构成整体视角系统思维。

用好上图反思的概念,深刻理解反思概念的深邃内涵,这是一种哲思思境,一旦能深刻理解,认知升级破界将变得容易一些。

文:高恒  (“笔名:思境远行,在这个世界前99亿年一直沉睡不醒,荒废大半人生,偶遇单细胞生物一路进化38亿年来到人间,无所建树,现以咨询职业谋生“。)
责任编辑:殷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