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

老爸

文/刘俊茹

“三姑父,现在退休了,在家还适应么?和我去沈阳玩玩啊!”大学毕业应聘沈阳制药厂早已在沈阳落户成家的二哥探亲回来的第一站永远是我家。

其实,二哥和我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只是老爸的学生。而我的老爸则是有着三十五年教龄的乡村语文老师。小时候,夜里睡眼朦胧醒来总是会看到老爸在晕黄的灯光下备课。早上睁眼,他已经去学校上早读课了。80年代末的乡村中学,刚而立之年的老爸已是初三班主任、语文老师。那个时候的孩子能考上中专、技校、高中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就可以脱离农村辛苦的劳作,可以到城里生活,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拥有和父辈完全不同的幸福生活。而我的老爸可算是他们人生转折点上指路灯。听二哥说那时候啊,隔壁乡镇,甚至是县城的学生都会慕名到我爸的班上读书。因为老爸在课堂上很严厉,对学生的课业抓得很紧。在老爸班上的我亲表哥写作业不认真,被老爸拧着耳朵、捧着作业本从教室一头走到另一头“展示”,还写了长达两千字的检讨。“杀鸡震猴”的效果非常明显,班主任的内侄都被如此对待,其他学生更是害怕自己撞上枪口,班里的学风空前浓厚。

九十年代初的苏北农村还是比较穷的,学费也不像现在这样国家全免,父母们要承担孩子的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家里如果有两三个孩子上学,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少数家长让孩子读到初中毕业,大多都是让孩子上几天学,脱盲即可。班级有学生因家里穷不能继续读书,老爸不忍孩子就这样辍学,放学后就去家访,一家一家做工作,和家长谈,和学生谈,向学校申请减免学生的学杂费……杂费可以减免,学费是上交教育局的不可以少,老爸就会拿自己工资先垫上。幸亏我老妈也有工作,要不然仅靠老爸的工资恐怕我们都得饿肚子。而二哥则是老爸找回来的失学少年中的一员。他家情况特殊,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姊妹三个成绩都非常的好,其中以二哥为甚。但是他读初三时,她妈肚子长了个瘤子,以那时的医疗条件这就是非常大的病了。家里所有的钱都拿来治病,她妹妹十六岁就去南方纺织厂打工,他也辍学去工地做小工。老爸把他从工地上揪回教室上课,告诉他,只要他继续好好读书,以他的成绩上“涟水中学”是绰绰有余的。学费的事不需要他考虑,老师会帮他解决。果然,二哥考上了涟中,继而考上大连理工大学(国家985高校),大学毕业之后分到沈阳制药厂,后来在沈阳娶妻生子。几年前跳出体制自主创业,现在年收入可观。而他求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老爸资助的。老爸班上有学生直接考到淮阴中学的,后来上了南大,现在是很厉害的法官;有的学生考了江苏警官学校,毕业后当了人民警察;他的学生中考师范当老师的最多。我读初中的时候有几个老师就是老爸当年的学生,她们对我这个小师妹格外爱护。我和班级三分之一的同学也都从那所农村初中考入了“涟水中学”。而我弟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老师竟然都是老爸的学生。不得不说,命运是一个轮回。曾经你眼中的光、心中的爱、行中的慧,改变了学生的一生,他们也都以自己的方式反哺着乡村教育。

以前的同学都会说:难怪你语文好,写作文那么棒,原来你爸就是语文老师啊。说实话,从小到大老爸都没辅导过我的作业,作为初三班主任,他很忙,忙着上课、忙着给学生补课……小学二年级,那天下大雨,老爸难得没有晚自习,检查我的作业,发现我的作业本上都是“鬼画符”。生平第一次被老爸“揍”,作业撕了重写,写保证书,保证自己以后认真写作业,保证书还贴在了墙上。从这一点看出老爸确实是语文老师,让你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90年代中期,小城镇改造,四周的邻居都盖起了两层小楼,我家住的还是老爸老妈婚后盖的砖瓦房。记得在夏日晚上乘凉时,隔壁卖猪肉的邻居很自得地问老爸:“你家怎么不盖楼房啊?”当时老爸回答:“我们穷教师,没有你们做生意的有钱,盖不起哟。”晚上老爸和老妈聊起这个事说:“有钱我也不盖,钱要存着给孩子们读书用。二子也大了,要上学了,不能再住在街上了,我们搬到学校去住。”在校园长大的我们那一班人,后来都上了不错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科技大、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湖南医学院……难怪古有孟母三迁,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确实比较重要。

2020年,退休的老爸拿到了他从教生涯最后一个表彰,也是分量最重的国家级表彰“乡村从教30年荣誉证书”。本来开心的说放在客厅展示的,后来又默默的收起来了。

刘俊茹,八零后女子,养家糊口工作之余爱好写随笔看小说。育有一娃,隔三岔五家里就是辩论现场,真是教会了徒弟气死了师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