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贤达录》(四)李烛尘:在摸索中提升管理水平
七十一年前,新中国第一个省级工商联组织——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了;
七十一年来,天津市工商联围统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原工商业者和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奋进、不断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1年5月24日起,“城市记忆故事”为您讲述《商界贤达录》,共同打开这幅71年的历史画卷。回顾这段峥嵘岁月。
(四)李烛尘:在摸索中提升管理水平
昨天我们说到,李烛尘自己是学化工的,并没学过管理,但是他自幼养成的认真规律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使得他无师自通的就符合管理学的主要精神。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使久大盐厂变了个样。他让久大变成了什么样呢?
李烛尘刚到的时候,当时的盐厂在管理上无章可循,根本谈不上管理;领料,厂长、技师,谁批条子都行。没有管理,材料损失浪费很严重。产出的成品也是到处堆放,也没有个成品仓库,就在露天地里放着,流失很多。
李烛尘向范旭东建议,建立健全了领料审批制度,并且着手兴建了成品仓库。只几个月的时间,厂里的管理就有了摸样,原材料的消耗也明显的下降了。产成品在仓库里不怕风吹雨打,再也不会像旧盐坨似的随意流失了。厂区里再也不是东一堆西一块的混乱状态,所有的东西都有了固定的地方,就像一个原来乱糟糟的房间,经过收拾,马上就变了模样。
这些基础的管理本来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但是在那个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大工业的时代,应该说,这也算是一个创举了,一种摸索中的创举。
这些事儿,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可是不那么容易。就在这一年,李烛尘的父亲和母亲都相继去世了,李烛尘为了整顿盐厂的管理,都没有回家奔丧。
管理跟上了,效率自然就会获得很大的提高,成本降下来了,利润自然就会获得提高。到了第二年,范旭东在原来的盐厂东面又建立起一个新的制盐厂。原来的被称作西厂,新建的被称作东厂。新厂由原来的副厂长杨子楠主持,而进厂一年的李烛尘被任命为西厂的厂长。
从一个技师一下子就升为厂长,除了他显现出过人的管理才能之外,还因为他的品德让人服气。范旭东对李烛尘很尊重,一开始就没把他当做普通技师对待。
按照范旭东的安排,李烛尘来了之后,住在一个法国人的房子里,租金很贵,但都由厂里支付。李烛尘觉得这样做太过靡费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就自己主动从那所舒适的洋房里搬了出来,住进了一所旧房子,而且一住就是十几年,一直到永利碱厂生产了合格的纯碱,赚钱盖起了新的职工宿舍,他才搬到新房子里去住。他这样的身体力行,尽量为公司节省开支,对自己严格自律的精神,很快在员工当中树立起了威信。
盐业的发展,生产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原料基地的建设,精盐的推销,都直接的影响着精盐生产的正常进行。我们前面说过,官盐是官府的重要财政来源,一斤食盐价值不过一两角,而关税却要高出盐价的几十倍。盐商也趁机舞弊大捞私财,因此,因盐而发大财的比比皆是。
久大的建成生产,动了盐商们的奶酪,对盐商们不啻是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盐厂于死地而后快。李烛尘协助范旭东一面与盐商周旋,一面慢慢收购盐滩保证了原盐的供应。南方的销售分支机构建立起来之后,久大的精盐销售顺畅了,利润大增。李烛尘到了久大精盐公司以后,力主参与投资建设德国在塘沽的铁路支线,不久又收买了海河口的俄国码头。这两项决策都对精盐的运输和销售增添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市场打开了,接踵而至的突出问题就是精盐的产量。为了扩大生产,李烛尘扩建的厂房,增加了煮盐的平板锅,并且逐步的在塘沽新建了十多个小厂,同时,改进技术。李烛尘不只是个杰出的管理人才,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学化工的,因此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盐卤的余料,研究试制出牙粉、牙膏、漱口水等等副产品,既变废为宝,又增加了收入。尽管这样,塘沽基地的视野和发展空间总觉得有限,李烛尘建议范旭东:不可死守天津一地……可在山东、西北、四川等地谋求发展,建立新的盐业基地 。
1919年,李烛尘奉了范旭东之命,到内陆考察。那一次可以说是一次艰难之旅。交通不便,加上匪患袭扰,一路上总是在极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考察的。但是,这次考察的意义,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得到了体现。对后来久大和永利公司为躲避日寇的破坏而内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了日本在青岛的盐田。因为日方在经营这些盐田的时候,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地面设施,所以在作价时所要求的盐田补偿费方面高的离谱。北洋政府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就决定把盐田向商界招标拍卖。范旭东和李烛尘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反复的商议,认为青岛的盐田如果在久大公司的管理下,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即利国利民,更有利于久大的发展,于是决定参加投标。
范旭东和李烛尘都是留学日本的,对日本的国情非常清楚,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可以利用的海滩很少,产盐有限,根本不能满足自己国内的需要,所以必须依靠进口。范旭东、李烛尘就利用了这一点,在谈判中向日本方面施加压力。可当时,日本的国力正处在上升期,和日本人谈判,有那么容易吗?咱们明天继续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