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与母亲

 我与母亲

每次回家,见到母亲微笑着,眼神里总流露着欣喜,亲热地拉着我的手,有些激动;“我二的(哥儿三我排行老二)回来啦!”我无言地望着母亲,一个劲地点头。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东西充盈在眼睛里,欲滴欲流,只能仰望天花板,装作看灯泡的样子,鼻子也有酸酸的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要爬出来。

是啊,母亲已经86岁了,属犬,用她的话说,是民国23年正月出生,一岁就一岁,不虚。母亲很瘦小,在我们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单薄和孱弱,在我印象里,母亲一直很清瘦的样子,身高在女性中不算矮。

五年前,母亲在老家的小院里摔倒,做了手术康复之后,我们担心她一个人生活很危险,就再也没让她回过乡下了。由于长期在乡下独门小院的一个人生活惯了,像天上的飞鸟,自由自在,来到城里和儿女一起住,处处拘谨,非常的不适,整天惦记着菜地和家畜,于是就总拿着装有自己生活用品的方便袋,嘴里叨念着:“送我回家……!”

长久这样,不是办法,我们也有我们的事,于是我们哥儿三还有大姐坐在一起商量着,最后慎重决定,把母亲送到离我们不远的、口碑很好的敬老院,按不能自理(费用高些,就可以有专人服务)的待遇办好入院手续。

进驻那天,老大、我、老小还有大姐及家属一大班子的人护送着母亲,安顿好之后,特意拜托院领导对母亲多多关照。瘦瘦的母亲身体一直很健旺,只是年龄大了,脑子有点痴呆,在专人的引导下,自理还是没有问题的。

隔几日,再探望时,身心依旧。院方告知:老人身体很好,自理也还行,就是老提及回家,而且有偷偷回家的念头。我们会意地笑笑,而后对母亲说:“家里房子由于拆迁已经拆掉了,不要再想着回家了,要是着急,就去我们家待待。”善意的谎言,每次见面,每次说起,久而久之,母亲接受了无“家”可归的事实,逢人也说“老家拆迁了,房子没有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盖好,让我们还迁……”

母亲能识文断字,据她说,在孩子的时候,由于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我的三个舅舅)都是念书人,家里得有人干活,她被迫在晚些时才读了国小。说是读完小学,其实一进校门就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因为聪明再加上勤奋,所以没读几年就完成了小学的学业。新中国的成立,百废待兴,我的三个舅舅都在当地政府重要的部门工作,家里重担全压在了母亲身上。那时的母亲,家庭成分好,年轻思想进步,很早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还干了几年大队妇联主任,对党无限忠诚,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

说母亲,不得不说父亲。父亲那时在市公安系统工作,家庭成分也好,和母亲也算是门当户对。父亲是家里的独子,也不知什么时候,孝顺的他,被爷爷奶奶哭闹着给弄回了乡下,在家种田。父亲干农活纯粹大外行,生产队杂活、累活都交由他去干,可工分却比其他人要少些。随着我们陆续地到来,五个孩子,还有老人,靠工分称粮食的年代,我们家工分少,称的粮食自然就少,日子过得举步维艰,家境一落千丈。

农村原来的老屋家家都连在一起,互相挨着。隔壁邻居要拆屋盖房子,不小心把我家的房子给砸倒了,在厨房做饭的奶奶被压在废墟里,不知死活,后来在许多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被埋在砖瓦之中的奶奶,但几乎没有了一点生命体征,在赤脚医生的抢救下,奶奶终于有了意识,后续的简单处理,使奶奶保住了生命,但四肢骨折以及头部重伤,无法及时得到医治,还有我俩个姐姐也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一切一切,灾难来临,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在亲戚和邻居的帮助下,总算用土砖和东挪西凑的残枝败瓦支起了一个摇摇欲坠的“新房子”,艰辛的生活无奈地继续着。这段时间,奶奶还是凄惨地走了,唯一值得高兴的事就是哥哥考上了大专,那毕业出来工作,可端的就是个铁饭碗呀!高兴归高兴,但眼前的生活更艰苦,父亲一声不吭地抽着闷烟。往日的俊朗被穷困潦倒的生活打磨得落魄不堪,在我印象中就没有见他真正地笑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对于我这个困苦的家庭也有了好的盼头。但是命运惯爱捉弄人,本就可怜的家庭向着无底的深渊继续延伸,更大的梦魇开始了,天天近在咫尺的父亲,转瞬间却分别天涯。遭受无妄之灾,面临破碎的家庭,叫母亲是怎样地去承受……

自己的田自己种,每个人都一心扑在自家的庄稼里,只有种的庄稼丰收了才能吃饱肚子。父亲也劲头十足,乌云密布的脸上,偶尔也飘点并不灿烂的微弱阳光。在我们的家乡,水稻一般种两季,也就是早稻和晚稻,因为两季水稻在炎热的七月抢收抢种,所以叫双抢,特别的忙。以至于我们那儿,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儿急等着完成,人们就调侃:你这就像搞双抢似的。

在快要搞双抢之前的一个凌晨,我在模模糊糊的睡梦里,隐约地觉得厨房的灯亮得比平时要早许多。后来才知道,是母亲给父亲去安庆准备干粮,那天,父亲和隔壁的一个小叔一道去了安庆。从家到安庆步行来回六七十里路程,所以要起早。

那天的天气非常的炎热,烈日晒得大树都不敢半点晃动,叶子打卷,枝条无力地垂着,粘乎乎的空气象凝固了似的。依稀地记得傍晚时分,树上的知了烦躁地狂叫着,父亲挑着一担粪箕摇摇晃晃地回来了。父亲一直很健硕,但此时走路的样子惊到了还在屋外干活的母亲:“你怎么了,不舒服,还是发痧(中暑)了?”“我没事,我没事……”一个踉跄,肩上的担子滑落下来,一股很浓很浓特刺鼻的农药味瞬间弥漫在空气中。父亲斜倒在了母亲的怀中,嘴里喃喃:“我没事,我没事……”9岁的我,还有4岁的弟弟一下子被眼前父亲的异样惊呆了。

预感不妙的母亲扶着父亲进了家门躺到床上,立马准备好洗澡水、肥皂,还在洗澡水里放了一些盐,急忙扶着父亲洗澡。父亲还一直地自语着:“我没事,我没事……”“叫你别去,非要去,总不听我的话唛……!”母亲怜惜地埋怨着。

家里的叔爷知道了也都过来看望,父亲在床上躺着,迷迷糊糊的,眼睛都睁不开,嘴里的喃喃声也小了许多。赤脚医生一边处理一边说:“中毒很深,赶紧送医院!”母亲在大伙的帮助下,把乘凉的凉床翻过来,四脚朝上,铺上被子和凉席……就这样,父亲被仓惶地抬出了门,朝着八里之外的镇医院狂奔而去。

家里留下了我和年幼的弟弟,没有吃饭,不敢洗澡,我战战兢兢地抱着弟弟坐在床上,懵懵懂懂地等到了天明,也等来了晴天霹雳……

早年,和父亲一起在安庆市公安局江岸分局工作的同事,后来有的参加了别的工作,并且都当上了领导。父亲找到了在农药厂当领导的同事,弄了一些不用花钱的农药渣,父亲带着一个小叔一起挑着回家,准备给晚稻用。那时的晚稻是最招虫火的,1605农药渣毒性大(1605是高毒类农药,早已被国家禁用),撒到田里,肯定是没有虫害。听小叔讲,在路上,从粪箕里洒落的农药渣,父亲心疼,舍不得,就用手捧起来放回到粪箕里。父亲自持身体棒,洗洗就觉着没事,而后又抽烟,又擦汗……医生说父亲中的毒是从毛孔里渗进去的,而且中得很深……

就这样,健壮的父亲在那个炎炎夏日,在责任田到户的第一年丢下了母亲和我们,离开了这个本就苦难的家,时年53岁,母亲45岁。

父亲走了,生活还要继续。那年的双抢,在炼狱中煎熬!在那个特殊的季节,家家都很忙,为了请人帮忙耕田,母亲带着两个姐姐跟人家换工,三个人给人家拔秧插田,换一个人来家耕田。这样含辛茹苦的日子,坚强的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几个,艰难地熬到我13岁那年。

13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而我却扶起了犁梢,开始学着耕田,用稚嫩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由于年龄小,体力弱,犁出来的泥土和人家专业犁的不一样,别人家的泥土翻过来,一层压一层,清一色,甚是好看。看我犁的丢三落四,漏犁之处在水中淹没成湖,看不见泥土,犁完之后再看之,稀稀拉拉的泥土在水中隐约可见。我感到气馁,像做了亏心的事一样。可母亲却笑笑:“没事,没有犁到的,我们挖。”就这样,我家田里出现了与别人家不一样的景象:我在前面犁,母亲和两个姐姐在后面挖……

这样过了两三年,我在自责自强中锻炼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还可以帮别人家犁犁田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再后来用上了拖拉机,我就成了少有的会用铁牛耕田的能手了。

晚稻的秧苗成活以后,在烫手的水田里,生长得非常快。由于炎热,赤脚的我们,走在很深尘灰的路上,烫得我们不住地跳跃。泼一盆水到地上,大地冒着泡泡一会儿就干了。田间水分蒸发得非常快,三天两头地要灌水,不是这块就是那块。有用水车的,有用水泵的,这得由稻田所处的位置来决定。

有一次和母亲一起去车水,由于水位低,水车安放得很陡,这样车起水来,不但水量小,而且还特别的累。两个人车水要讲究配合默契,这样两人就轻松许多,但我那时才十二三岁,年小力弱,一会儿左手一会儿右手,甚至还两个手同时用。母亲知道我很吃力,就让我去看看车上来的水已经流到什么位置了。其实我知道,这是母亲故意让我歇歇,她也累,但她不愿意停,因为时间很紧,后面还有好多的事要做。很快的,我就回到了母亲身边,又一起用力地车水了。那时比起同龄人,我懂事一点,成熟一些。

那个时候,大人们互相调侃:早上觉好困,中午加把劲,中午热,晚上摸点黑(天黑多干会儿),晚上蚊子咬,明儿个起个早……。有时也借着这些话故意问母亲,母亲就笑笑:“孬子呀,是骗人的话唛,是偷懒的借口!”后来只要有人劝我这些话,我就大声地说:“那是偷懒人的话,骗人莫要干活了!”

14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承担挑稻籽的任务了。双抢的时间特别紧张,二十天左右,必须要把早稻收割到家,晚稻栽插下去。如果时间拉长,过了立秋,那晚稻就要减产,再晚些时日,就要绝收。母亲和姐姐们把稻籽装好在稻箩里,我有模有样地把它挑回家,晒到稻床上。每次都是半稻箩,我央求着母亲多装点,多装点。可母亲却说:“回头把身子压伤着,不长个儿了。”其实,我非常羡慕别人挑着满满的两稻箩,而且还很轻松地闪着扁担,真酷!这么酷的样子我羡慕了许多年,心想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那样酷一回!可一直到不种田时,母亲也没有让我满足这个虚荣心。

责任田到户第三年,为了还清银行的牛贷款,母亲找到了在镇政府当书记的二舅,让他托人把家中的油菜籽卖掉。二舅对母亲说:“你得留下一些兑换菜籽油,孩子们都还小,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营养,别全给卖了!”“留着呢,留着呢!”其实,那年全家整整半年没吃上一滴菜籽油,全靠辣椒酱烧菜和腌萝卜下饭,以至于大姐和我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该上学的年龄,我却因为个头矮,学校不收,直到十来岁才上的学。1988年,18岁的我,初中毕业,义无反顾地北漂京城,开始打工挣钱了。到了晚上,在北京将台路的出租屋里,在睡着二三十人的大通铺上,我爱恋地拿出从家里带来的书本,一页一页地看着,也没有想着为什么看,反正老是觉得心里放不下,有一种恋恋的说不上来的味道……

春节回家时,母亲告诉我,在我去北京没几天的时候,路过学校时碰到了教过我的学校领导,说让我去复读,不收复读费,保证能考上中专。母亲说:这之前去找过校长,帮忙让孩子复读一年,可学校非得要收很高的复读费,现在又说不要学费了,有什么用,都去北京好几天了。听着这些话语,我隐隐地感受到母亲一颗惋惜的心在怦怦地跳动。我劝母亲:“咱们这个家庭,哥哥已经工作了,现在让老小好好念书,我出去挣钱,家里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在外面经过几年的奋斗,让弟弟也读出了书,家中的房子也换成了楼房,我也结婚生子了。五年的时间,五年的变化。

有一天,我跟母亲说:“把家里的田全部推给人家吧,咱不插了,您太累了。”可母亲和我媳妇儿都不同意。在我再三的坚持下,留下了门口池塘边和菜地边的两块小田,又过一年,再次在我的要求下,剩下的两块小田也如我所愿地给人家了。一般来说,农民对田地是有感情的,但我却没有这样的情愫,因为我和我的家庭曾经付出了太多的心酸和太多的苦累……

再后来,家里没田了,我带着媳妇儿一起在北京漂着,母亲一个人在家守着院子,种些蔬菜,看些鸡鸭。再后来我就很少回乡下了,春节回家把母亲接到城里一起住,过完年要出去了,就又把母亲送回乡下,如此地重复,直至文章开头所述:母亲摔伤后就再也没让她回到乡下了……

每次回乡探望,看到母亲表现乐观,精神矍铄,偶尔地接她到家里,或者在春节过后,又要各奔东西时,母亲就说:“送我回去吧,你们都忙!”我一边心酸着,一边欣慰着,辛酸的是母亲已经把敬老院当成了家,欣慰的也是母亲已经习惯了,把敬老院当成家了!

母亲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我们心里便就踏实了,高兴了!在不久的时日,我们在外不漂了,就把您接到身边,我们一起过!

2019-9-20

插图/陈颖

作者简介

何声静,笔名何曾相识,安徽怀宁人,现客居天津津南,喜欢诗歌、散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放眼文腾九万篇——试论文翰先生散文《父亲》的书写风格 || 作者 尹新武

    放眼文腾九万篇 --试论文翰先生散文<父亲>的书写风格 作者    |    尹新武 集文翰<常念李太白七首>句 山窗望月已心开 迎风放笔写天怀 回头浪涌三千里 何时太白仰天来 ...

  • 散文天地‖十七养十八 文/景红娟

    十七养十八         文/景红娟 作者简介:景红娟,1972年出生,河南陕县人,喜欢读书,喜欢写作. 几天前看了一篇文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对文中的父母既让人同情,又让人可恨可笑又可怜,就是缺 ...

  • 【阅读悦读·散文】许久香《 两个蟠桃》

    [作者简介]许久香,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散文><望月散文><大众文苑><华夏论<中国草根><山东文学>等. (本文由作者 ...

  • 再回首‖王春莲:灵魂深处是吾乡(二)

     这是属于我的故事,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题记  二 雨后,青蛙的歌声像比赛一样,一首比一首整齐洪亮,领唱.合唱.齐声唱,"呱-呱-呱呱呱"此起彼伏,歌声中插种后 ...

  • 胡罡/家在苍烟落照间(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家在苍烟落照间 胡  罡 老家是一座数百年的古屋场.青灰灰的砖,烟玲玲的瓦,南面靠着天井山,北边望着幕阜山,老家就一年四季坐在那里,静静地依山望山. 天井山不高 ...

  • 亚锋原创散文丨从母亲那儿听来的故事

    从母亲那儿听来的故事 文/亚锋 "您就给我说说我小时候的事呗!"母亲没有文化,不善于讲长篇的故事,但架不住我的蘑菇,有时边忙着手里的活儿,边给我叨叨几句我小时候的事.母亲一次一次断 ...

  • ◇星夏卷•母亲节专刊•散文篇◇《母亲》||□ 高发修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散文显示屏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 ...

  • [今日头条]李林的散文《​为母亲写作最幸福》

    为母亲写作最幸福 一 我的母亲特别喜欢读小说,经常手里捧着一本小说,闲下来就看上几页.她看书时享受的样子让我终身难忘.她是我文学的引路人.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看过<金光大道>< ...

  • 散文|陪伴母亲临终的日子

    文/刘玉涛 "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你的那一根啊,老拐杖,是否又把你带到,儿在天涯,你在故乡.黄昏时候,晚风已凉,回去吧 我的娘,回去吧我的娘.儿不能去为你,添 ...

  • [黄石文坛]秦少波的散文《因为母亲》

    因为母亲  因为读过几本旧书,所以我一直不太在意洋节.   可是,因为母亲,我近几年对西方的一个节日却不敢轻视,甚至于内心深处还翻涌着一股感激的热流--   这就是母亲节.   不料转瞬之间,母亲己逝 ...

  • 散文:守护母亲 | 徐恩玲 主播 | 素君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守护母亲 徐恩玲       小时候,看着没黑没白为我们兄妹操劳的母亲,我总是倍感心疼,常给母亲递上一杯水想让她歇会儿,母亲总会精力十足的说:" ...

  • 散文: 写在母亲回忆录前的话 | 平安福 朗诵 | 陈霞

    长风文化传媒集团 大风起兮,长歌当酒 写在母亲回忆录前的话 平安福        一般来说,大凡写回忆录或写自传者,或是有显赫的业绩,或是事业成功人士,或是知名人士,或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就是说, ...

  • 【草庐书屋·王宇峰散文】怀念母亲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怀念母亲 原创/王宇峰 作者父母在海南三亚 今天最高兴的事情是母亲回到了渭南. 两个月前,天气逐渐变暖,母亲想要回老家住些日子,我们兄弟就把她送了回去,同 ...

  • 散文:回忆母亲的文章3篇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下面就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回忆母亲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回忆母亲的文章:回忆母亲 美丽的五月份,莺飞草长,花红柳绿,五月份的空气里还弥漫着百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