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书法艺术追求

书法是写汉字的艺术,写字是构成书法艺术的最基本的因素,因此要谈谈艺术,好药赋予“汉字”书写以种种因素,如风格审美、人文精神、哲学含义等等。

纵观书法的历史,在字体尚在发展、技法尚在摸索的时期,书法的审美效果,主要表现为技术的精熟,而不知有风格的关注,故不知有风格的取向。各种字体定型,书写技法精熟成为书者一般的追求以后,书法的审美价值,转向为寻求生动的人格化形象创造和以之反映出的主体精神气骨,即由此开始了俨如人格美的风格追求。书法日渐成为自觉的艺术形式以后,更有了显示创造精神的个性面目的追求。现象各有不同,但从本质说,其所以如此这般,都是随着书法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书法审美效果认识的发展,在适应需要、体现时尚的追求中,尽可能充分地展示书者的创造才能、修养。

傅山题书

但是,并不是所有书人都深知这一点。

从历史上看,当王羲之书以平和萧散、不激不厉的风格为人所美时,许多人不是借其经验举一反三,创造自己的风格面目,而是争相学仿,唐李世民就是典型的例证,搜天下所藏王书,造成天下皆“王”。待元明赵、董书出,许多人仍不是借取其经验启发自己,创造有异于人的风格,仍是仿帖成风,以致将这种书风推到令人厌弃的境地。直到当今,盲目赶“风”现象依然存在,一次国展上一种新风格面目受到肯定,便有许多人跟上,致使普天之下的书法一种风格,称之为“流行书风”,不久又有发明者出,又去赶另一种风格面目。而且这都是自觉进行的,书人们没想想:这是无价值的风格学仿,不是有价值的风格取向。

有价值的取向,不在发现别人的新风格后就尽力学仿,而在按照艺术规律,举一反三。即在别人的启发下,进行有别于人的令人感觉一新的创造。这决不是不要传统。它是传统的继承,又是传统的发展。

人们书法审美心理的发展,有它的辩证规律。书法艺术创造的发展,也有它的辩证规律。风格的价值取向,就是这两个规律统一的把握。晋唐以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书风是由拙朴起步向精妍追求的。追求到刻意时,便走向它的反面。

汉代隶书:《石门颂》

宋黄庭坚第一次提出“书要拙多于巧”,米芾视唐楷严谨法度为“刻意做作”,明末清初的傅山提出了“四宁四毋”的要求:清乾、嘉以来,厌烦精妍书风的人们,在拙朴的北魏碑书启发下,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的风格面目追求,并成就了一批书家。

说明他们的时代的取向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但是,经清末、民国到新中国书法热兴起,这种追求,也逐渐走近它的极点,而日渐减弱其审美意义与价值。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帖学统治的时代,稍有违犯帖法的追求,就会被冠以“野狐禅”之名。宋代苏、黄、米都曾被人指为缺少右军法度,明之王铎书法,也被时人指为“体格近怪”。但是,今人之书多少“丑”形异态,较前人有过之无不及,可人们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怪,也难以唤起多大的美感。

一种书风的近亲繁殖,已失去了时代的审美效应;而一味精妍引出的逆反,也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这就使许多书者产生了任何追求“前人都曾有过”的困惑:书法发展到这个时代,人们对其价值取向反而不明确了。

回顾过去,风格的历史发展,脉络是那样清晰,书人们的价值取向是那样明确。虽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有过短暂的迂回,但规律很快把书人推到应去的方向,书法发展了,取得了它的时代价值。反之到了风格要求空前自觉、追求意识空前强烈之时,书人们竟然不知时代之书最有价值的取向在哪里。重复前人走过的路吧,事实证明,难为时代审美心理所肯许;不走前人的老路吧,又见不到新的可走之路。似乎规律在这儿也不起作用了。

汉代隶书《张迁碑》

书法由最初的拙朴走向后来的精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一味精妍引起逆反后,人们有了拙朴的追求,正好比人们吃膩了精粮后想吃点粗粮一样,这也是必然,也不存在取向的问题。在这个历史阶段,只要不存心依傍前人,能以自己的情性,作扎实的工夫,就不愁不能创造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艺术。

古人几乎是无心于个人风格面目的追求,而个人风格自在如今人在风格上。今人用尽心力,仍不见新异,而且,似乎无论怎样追求新变,仍然踩在前人走出的脚印上,除非你无视书法的特征与法度。更何况信息时代,一个人正在尝试的风格尚未成熟就被人发现、汲取,使你的“新面目”出现时,已失去新鲜感。时代的审美要求变得那样快,上届全国书展出现的新面目,下一届有近似者,人就觉得陈旧了。书者不考虑时代人的审美需求不行,考虑到也不知何以适从。

当然要考虑。不过在思考时代价值取向时,有两个间题必须注意,即除了注意时代人的审美心理和艺术自身的规律外,还须注意书法的基本特点。

时代人的审美心理,较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发展。书法观赏者不仅有观赏传统书法的经验,而且有了由于改革开放随外域各种艺术及其思潮涌进带来的新的参考系,思想空前开放,求变心理急切,迫切希望书法风格多有匠心独运的创造,而不是一味因循。

书法对联

但是,书法毕竟是以汉文字书写创造的艺术,其新的风格面目创造,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创作规律。书法只能守住汉文字书写这一条,在把握这一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书法发展的历史,遵循辩证规律,考虑书法的时代风格价值取向。

从宏观上认识书法风格的发展史。时代审美爱好的多样性在于,既有所谓“现代”的和比之更“现代”的审美要求,也有古老的和比之更古老的风格爱好;既有帖风的爱好者,也有碑风的爱好者,更有亦帖亦碑、非帖非碑却是宝贵遗产的继承发展的爱好者。

书人们以时代激发的情志,广泛汲取,各取所需,各有所求,自由竞争,各谋发展。时代的特点在于:不再有一种审美风格统治一个时代,不再因为肯定了一种风格,就要有意无意压制、排斥另外许多风格的现象出现。

何绍基行书手札

若以一个书家、一种风格面目满足一个时代人的审美爱好已不可能;许多书家,各以不同的风格面目,不断地满足时代人多样化的爱好,却是可能的。这就是说:个性发展带来的多种多样的审美需求,必使风格面目多样化寻求,成为时代书法发展最鲜明的特点。但多样化不是靠少数书家“日新月异”一件作品寻求一种风格的变化实现的,而是靠空前众多的书家,高扬个性、充实修养、增强其功力实现的。时代的风格追求,如果说和历代的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书者有更强烈的精品意识,书家更注重充实修养和功力的积累。因为他已知书法之所以为美,因为他具有前人所不及的高度的艺术自觉。

价值取向,关键只在所追求风格的价值上。新时代的风格追求,怎样才有价值?

张板桥书法

时代的价值标准,同样是客观存在,是历史地形成的、是历史的价值标准的继承发展。所谓时代性,只不过是自觉地批判封建意识带来的偏狭保守,尊重改革开放的现实,既不盲目抵制外域,也不盲目以西方艺术形态改造书法,有从繁荣书法创造、满足多种需要岀发的明确要求,它必然要坚持传统中也汲取外域一切反映艺术创作规律、体现审美价值的东西,它必然认为艺术规律的深刻理解与书写技法的精能把握,具有价值;大胆的创造精神与深入的传统发掘结合,具有价值;强烈的个性面目,高雅的风神格调,建立在扎实的艺术功底上,具有价值。

至于具体的风格面目是什么样子,就在各家感悟于心的追求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