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童芷苓,到底有多大能耐
童芷苓,京剧旦角大师,自幼受家庭熏陶,11岁即能演出《女起解》。后拜近云馆主及张曼君等为师,与二哥童寿苓、弟弟童祥苓、妹妹童葆苓一起使“童家班”扬名京剧界。1939年拜荀慧生为师,并向王瑶卿问艺。后又拜梅兰芳为师。
她的戏路极宽,不拘成规,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具有梅神、荀韵、程腔、尚骨。她在唱法上,以“荀派”的爽朗俏丽为基调,适当揉和“梅派”的典雅华贵和“程派”的含蓄委婉,于豪放中有细腻,在柔媚中见端庄,令人感到清新别致,独具一格。她的念白功力深厚、情绪充沛、节奏鲜明、感人肺腑。她多才多艺的非凡才华,一直为世人所称颂。
童芷苓是跑过江湖的艺人,风里走,雨里行,自然和李玉茹这样的科班学生、言慧珠这样的摩登小姐不同,她有股极恶劣的风尘气。台上不严肃,倒是这股风尘气,使她演起《大劈棺》、《纺棉花》来,格外传神,有时候还能来个彩旦。
据老戏迷回忆,40年代,童芷苓大红大紫的时候,经常因应酬误场,忘词也是家常便饭,唱《铁弓缘》,一开口却是“青春整二八,生长在贫家。”不过她台缘极好,捂着嘴一乐,台上台下笑成一片,一场舞台事故就这样过去了。
顾正秋回忆录里,说当年戏院约《八五花洞》,一边是童芷苓等四个名角,一边是她们几个戏校刚毕业的学生,顾正秋们自知名气不如,就认真排练,演出时,童芷苓又误场了,台下观众起哄,童一点也不在乎。台上,戏校学生的四个潘金莲的手势、眼神、台步完全一样,台下立刻掌声如雷,把名角们压下去了,童芷苓回到后头,把扇子一扔,“姑奶奶不唱了。”
当年她和言慧珠、吴素秋、李玉茹并称四大皇后。这四人年纪相仿,戏路接近,色艺双绝,是坤旦艺术的代表人物。她们虽然是四大名旦的学生,但基本完成了旦角艺术的女性化。表演清新美丽、大方自然,有一股挡不住的女性美。
言慧珠专工梅派青衣花衫,是继承梅兰芳戏路最全面的学生。但也能演《得意缘》、《战宛城》这样的花旦戏和《扈家庄》这样的武旦戏。据说也演过《大劈棺》。当年童芷苓和她打对台时,童芷苓祭出“劈、纺”这两出票房法宝,因这两出带点“粉戏”色彩,王瑶卿对自己的弟子下了戒严令“王门弟子不许演纺棉花”,言慧珠就别出新裁,搞了一出《戏迷小姐》,也是南腔北调,各显其能。
吴素秋和李玉茹是同学,同是中华戏校“玉字科”的学生,吴素秋没出科就自己跑码头去了,拜尚小云学荀慧生,四大皇后中她红得最早,“劈纺”二剧也是她最先演火的。她如日中天的时候,童芷苓才暂露头角,雄心万丈的童芷苓就敢和她打对台,童就是一部对台史,除了自己的老师四大名旦,基本是神挡杀神,佛挡灭佛。不过才二三年,吴素秋就激流勇退,结婚息影了。
文革之后,言慧珠香销玉埙,李玉茹、吴素秋力图复出,无奈物是人非,风华不在;童芷苓倒是迎来了第二春,剧院不是让我给青年演员让戏吗?好,我让!我到别处演去,带着自己的班子全国巡演,闯出一番新天地,四五十年代的名旦中,能成功复出也只有她和赵燕侠二人。应该在说在这一时期,她的戏已入化境,对比一下她和吴素秋此时留下的《铁弓缘》和《乌龙院》,明显高出后者。和李玉茹相比,论花旦戏,李玉茹规矩,童芷苓出彩,童似稍高一筹。
童芷苓本工花旦,但青衣、花衫、刀马也不在话下。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她的“四大名旦”一脚踢。虽说别的旦角也能来,不过能达到童芷苓这个水平的,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