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乌龙潭公园小记
南京乌龙潭公园小记
文字 图片:永根 先玲
公元2020年8月中,偶然的机会,走进了南京市乌龙潭公园。水面绵长,一头窄一头宽,像个棒棰。棰把(北门)置于省人民医院老门诊楼(1#楼)对面的广卅路边。棰头(南门)落于汉中门城门洞北约半华里的虎踞路旁。总共百把亩地(7公顷)的园子,却潭水悠悠,逶迤长达500米。一条环潭步道,几座石质拱桥,缀以亭台楼阁,搭起了南京自三国,两晋,唐宋,明清以耒的戏台,在方寸之地,将历史人物,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一一展演给游人,令人叹为观止。
乌龙潭,三国时是运渎河道聚会之处,名<清水大塘>。因植莲,又名<芙蓉池>。晋代,传有乌龙出没于塘中的四眼泉水,改名乌龙潭。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领昇卅刺史半载,(南京旧名之一,唐代仅设卅县两级,故此职相当于今日省级最高行政长官),上疏皇帝恩准于昇卅地界建放生池81处,此地即为其中最大一处,颜曾親书<天下放生池牌铭>,今日成为后人习字的书法名帖之一。
至南唐时期,因一衣带水傍依清凉山,引得夏日纳凉而至的帝后妃嫔常汇聚于此。明清时代,达官贵人,文人学仕仰其名,在此建园筑府者不下十数人之多,如<陶澍祠>(两江总督家祠),小卷阿(思想家魏源故居)等。 乌龙潭南北,有清凉山的两个支脉向东延伸,这就是南北小仓山。南边一支是今日乌龙潭南岸的蛇山,乌龟山,五台山,经拉萨路,向珠江路而去,北边一支经省人民医院,隨家仓,也向珠江路延伸。两山间夹一谷,原有水流,后干枯,叫干河沿(今地名尚存),最后两山在珠江路北门桥(今地名还在)汇合並终止。这一塊风水宝地上出现了曹雪芹故居,隨园,产生了曹雪芹与袁枚襾位举世闻名的文坛巨匠。
其中曹雪芹家族,三代世袭江宁织造58年,位尊权重,其故居中西花园据称即随园的前身,小说中的大观园,离此地不远。曹雪芹在十三岁以前便是在金陵的纸醉金迷中渡过的。雍正六年,其叔父曹頫被革聀抄家,举家迁至北京,最后落脚于内务府安排的两处营房。一连串家族巨变,使曹雪芹阅尽人间冷暖,终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石头记>这部古今巨著。今日的园中辟有曹雪芹纪念馆,仿造了多处红楼遗景建筑也属情理之中。
公园不大,也不收门票,但要从北门进,看全景,注意先不要向西入园门,反而向东走到潭水尽头,这里有一桥:<中国象棋橋>。此橋为石质双拱,橋面舗砌平坦,上佈中國象棋棋盘一付及七只棋子,应是一盘残局,没有细考,料其难解难分並以和为贵了结。但此时,你先会被硕大棋子吸引,只見每只径三尺,厚一尺,单重680公斤,非常人可挪得半步,据说己入围了吉尼斯记录,(这无关紧要,中国本耒就有许多东西独一无二)。
若对上图盘面感兴趣,可记下盘中七子按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次序为:红兵,兰将,红车,兰卒,红帥,兰卒,兰车。
兰方要多出一卒,但己攻老了(在底线上)。
上盘面残局:兰車,兰卒,红帥
下盘面残局:红车,兰将,兰卒,红兵
站在乌龙潭东缘西望,<中国象棋橋>立于四十米外,可见双拱结构。
中国象棋橋往西50m,是另一座潚洒的单拱曲面石橋-乌龙橋,它和中国象棋橋都拦在了公园大门外,但却属于公园风景区中仅有的横跨潭水三橋之一。过桥后是一段连续上坡,应属后面提到的蛇山一部,未及登临。每当看到乌龙桥的名字,很容易联想起足球赛事中那倒霉透顶,踢入自家大门的乌龙球(own goaI),但这只是英文的发音相近而己,两者全无关联。
乌龙橋近景
乌龙橋西望,又一座樑柱式石橋立于百米之外。这实际上是公园门内的唯一一座跨潭石橋,也最有特点。
右岸红房是公园入口,前方便是石桥。
<沁芳橋>原自<红楼梦>去大观园必经之路上,现由两座樑柱结构人行窄橋夾一花岗岩雕像组成。像高2.5m,坐南朝北搭一腿端坐于潭中1m高的石座上,正是<石头记>作者<曹雪芹先生像>。其目视深远,单手握卷作沉思状。面前低处有一本大书摊开,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校本目录的扉页文字。
身后是<曹雪芹纪念舘>,有小院,主建似两进无楼,立于蛇山坡下。门口一对楹联左联<几番成败兴衰引耒筆下幽思心中血淚>,右联<多少悲欢離合寫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道出<红楼梦>一書的创作经历。可惜铁将军把门,不能进入参观。
过沁芳橋西行,看見一溜小山,便是南京历史上出名的小仓山南分支,从清凉山延伸出耒,此段称为<蛇山>。后人在山上立有巨石,上书<石头记>,这是红楼梦80回脂批本的初名,一般认为是曹雪芹的原著。而<红楼梦>120回本是由程伟元,高鹗二人后耒经修订補充而成,两者己经不同。故有学者主张红学与石学应分别研究,不可苟同,这是后话。
蛇山脚下,水潭近旁建有一榭,名<藕香榭>。传此榭按照<石头记>大观园中惜春的住处而建,其三间开面,歇山为顶,临水的一面有亲水平台,东侧有转廊,因此十分精巧。其屋外后壁镶有一幅<大观园>的大型砖雕描写了昔日红楼的辉煌。
<藕香榭>的临水面,挂有一匾,上书<颜真卿书畫院>,看来己改作它用。此建三面檐下都设下长条木靠椅,是游人休憩美地。
<藕香榭>向西,潭面有一石塊砌就的翻水埧,埧西的水面宽阔起来,有三处人工喷泉点佈其中。水尤清冽,可見水草摇曳,魚儿款款游动,水质也比乌龙橋下高出一筹,对比在宁公园的水体印象,此处应属上乘。
再向西行,出现一条右出右入的U型岔道,弯向水潭。潭边芦苇茂盛,有一排高高低低的石凳立于岸上,走近看时,每个凳面刻一字,竟连成一首诗,诗曰:“満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应为红楼梦原著第一回中作者的自题诗。
类似这种見缝插针,宣考游人的伎俩,园中至少还有二处。有的石鼓上面刻的不是字而是撇捺勾之类的筆划,十分费猜。但回味起来应是园林设计者寓教于乐,匿情于景的匠心所在,也会平添几分雅趣!
继续西行,有几塊石头露出水面,发現石上有情况。
或因秋阳燥热,水中烦闷,几隻鱉(甲魚)在争搶水中浮石站位,憨态可掬。或独占鳌头,或二龙戏珠,或三顾茅庐,竟忙得不亦乐乎。因手头只有手机,这种水中远物只能撐大了拍,故难以十分清晰,只留个神态罢!
浮石以西十多米,为<龙游亭>。称龙游者多与帝王有关,但此亭却是为三国孔明所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曾因联吳抗曹,出使东吳,与孙权并辔察看石头城,蛇山,驻马饮水于此。曾叹: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建议孙权由京口(今镇江)'迁都南京。公元211年,迁都,212年筑石头城,周长七里,遂改秣陵为建邺,后人立一石马纪念。2007年在原处改建此亭,临水,单檐庑殿式顶,四柱正方,檐下有长条木靠凳供游人休憩。柱上有一联:<梁父吟明高士志,出師表见老臣心>,则是后人对他两篇经典著作<梁父吟>与<出師表>的美誉。
一群葫芦笙爱好者在此习曲,笙音混厚,如同男中音低吟,带着缓缓的节奏竟十分动听。
再向西便到达了公园位于虎踞路的西南门了,潭水也嘎然而止。水面离园门留有几十米的距离,公园栅栏门扉半开,可见虎踞路上双向繁忙行车。我们也在此沿着顺时针转过身到了潭水北侧,接下来就要沿潭返回了。
无论耒路或返途,公园的边界或栅栏或实墙,距两侧的住宅小区都很近。可以看出,这片优美绿地是从密集的居民区中挖出来的,难能可贵。其实南京市许多公园/绿地都遵循了因地置宜,見缝插绿的传统。当你登高远望,看不到重庆解放碑式的水泥森林,也不見成都有多大平原摊多大饼的铺陈。山水形胜,市内可观日出日落。城林秀逸,出门即享绿树成荫。这应是南京人的福份!
在潭水西头,有一圆型小島与北岸以曲橋连通,其上建一亭名<宛在亭>。此亭重檐带阁,六角攒顶,原名<肥月亭>,在明代是观月佳地,后废。光绪七年,杭州知府薜时雨卸任来宁,在乌龙潭筑薜庐,课徒授业,在旧亭处建<宛在亭>,后又废。现亭为1989年公园整治时重建,袭旧名。
小岛外观。
宛在亭
亭北环潭路旁是一段高墙与居民区相隔,其中约有60多米,辟为文化墙。墙体以青石浮雕镶嵌于壁,配以人物立体雕塑,简洁重现了在这一带生活过的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典故。由西到东先以一篇园誌开局,向东一一展开。
为首是乌龙潭重修志(2007年夏秋立),言简意阂,叙述了乌龙潭历史。接下耒便展演人物故事。
图书馆之父繆荃孙,左,(1844-1919),晚号艺风老人。生前任江南图书馆与京師图书馆监,一生撰编校刻书籍众多,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
月夜巧对,说的是卸任両江总督陶澍与学者魏源同居龙蟠里,某一日,月夜游潭,陶曰:乌龙美景,秀色可歺。魏对:有此妙处,何必西湖。乌龙潭自此得了个<小西湖>的別名。
<御赐教忠祠>,方苞(1668-1749),清代文学家,安徽桐城人,生于江宁府,桐城派創始人。主张文章言之有物,文有条理,谓之义法。仕途不顺,曾因他人案件入獄,后康熙微服私访知其才,不拘一格录入上书房。雍乾执政期仍受信任但不愿担高职,后归隐江宁,御赐翰林院侍讲衔。回归后,乌龙潭旁筑庐以居,教子课徒,死后葬于出生地南京六合。
吳敬梓(1701-1754),祖籍温卅,出生于安徽全椒,移居金陵,自称“秦淮寓客“。清代小说家,居金陵21年,死后葬于乌龙潭旁清凉山北麓,著有<儒林外史>,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讽刺小说,<范进中举>即为其中广为人知的一篇,影响深远。
<少年初识愁滋味>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早年入满藉,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京西)。祖上三代四届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作过康熙保母,祖父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曾为康熙伴读与侍卫,在康熙六下江南中,曹寅曾迎驾下榻曹府四次,是了不得的荣耀,<红楼梦>书中通过凤姐听赵嬷嬷等长辈口述对此作了描述。但康熙晚期皇子争储斗争中,曹家保举八阿哥胤穓,惹怒了四阿哥雍正,禍起萧墙就此埋下伏筆。
曹雪芹出生于江宁织造府,十三岁前 ,享尽荣华富贵。少时思想叛逆,不思四书五经,叔父曹頫管教严格,但祖母李氏溺爱有加。然曹家毕竟家学渊源 ,亲朋好友多博学通达之人,故也自小博览群书,云游苏杭,诗词戏曲,养医茶道均有涉猎,都为日后創作打下深厚基础。
曹雪芹其实出生前,生父便去世了。那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父亲曹颙(yong,2)26岁,以江宁织造身赴京述职期间染病而逝,夫人马氏留下了遗腹子。康熙恩准由曹颙的堂弟曹頫(fu,3)过继给曹寅接任了江宁织造。
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虚岁十三时,因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叔父曹頫革职入獄。次年元宵节前被抄家,一家老少114人迁回北京。初尚有崇文门外老宅十七间半,但债务缠身又遇贼寇滋扰,只有逐渐变卖家产退赔与渡日。最后搬迁至西郊正白旗的内务府二处营房里渡过余生。
好在雍政在位只十三年,乾隆继位时曹己22岁,谕旨宽免了曹家亏空。曹也可以出耒作些内务府写写抄抄的小差使,但如此而己。乾隆九年,(曹30岁)红楼梦初稿<风月宝鉴>大约诞生于此时。
此后一段时间,曹家身背罪臣並无大的改善,曹长恨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小他十几岁的王爷之孙敦诚,敦敏,皇室外戚明义,明琳等,因仰慕其才学,交往甚密也常接济並勉励于他,有时也纵酒狂歌,自寻派遣。
敦诚有诗<赠曹芹圃>云:“满径蓬嵩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说的是其况之窘。“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勉励他把书写完。这个黄叶村就在今曰香山植物园内,卧佛寺路正白旗村39号。一九六四年,我在北邮读书时参加过北京西郊四季青公社小四清,驻地就在此处,(当时並不知晓),现已辟为曹雪芹纪念馆。在此处,曹雪芹将旧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
纵观曹雪芹身世,乌龙潭壁画<少年初识愁滋味>是恰如其分的。金陵的十三年,对曹雪芹一生影响深远。后来在他44岁时(1759),曾低调返回过江宁一带历时一年余,不见本人记述而出自他的朋友怀念文字。此番南游,“阅历山川,凭吊旧迹,听话往事”,祥情难考。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在南游回京二年之后(1763), 京牛痘横行,曹幼子不幸染病夭亡,曹伤悲臥床不起。大约在该年除夕病逝,一代文豪在留下绝世佳作后,离开人世,享年方48岁。
与曹雪芹同代的金陵人中必须提及另一奇才是袁枚。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钱塘人,清代代表性诗人,散文家,兼美食家,遗有<小仓山房文集>,<隨园诗话>,<隨园食单>等著作。
据毛主席近旁工作人员回忆,在1972~1976年去世前这四年中,主席视力愈下,但坚持读书不辍,为此专门刋印了大字本书籍共计有129种,其中就有<红楼梦>与<隨园诗话>二部。这些书有些放于案头、有的置于床边,读了多少遍难以计数,多处还留下批注,将是一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二人,年龄只差一岁(曹1715年生,袁次年);都占有过大观园或后来的随园;同为自清代中叶到清末,四大最为畅销书目中的两本,<红楼梦>与<随园诗话> ,的作者;都与官场渐行渐远:前者家族继任江宁织造58年被割职抄没,后者当了七年父母官后看衰官场:“不过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做奴耳”,盛怒之下“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乾隆十四年(1749)33岁时辞官不干了
一个问题油然而生,如此习相近,名远播的二个文化人,难道彼此间没有过直接交往吗?
阅读了许多资料,先看下两人的时空交集。
两人在世时间:曹(1715.5~I763.2,享年48岁);袁(1716.3~1798.1,享年82岁)。时间重合度达47年。空间上,曹1728年十三岁前,出生並生活于金陵织造府,之后直到1763病亡,这45年居住北京西郊。作为罪臣之后,有许多朋友但並不得势,谋生与写作两件大事令其心力交瘁。
反观袁,22岁前杭卅读书,春风得意马蹄疾,1738中举,1739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有居京三年的经历。但此三年中两人境遇天地差别,並无交集。后因续考(満文)不合格,快速上升通道闭合,外放江苏沭阳,溧水,江宁,江浦,作了七年县令,之后从辞官至病故,居南京长达五十年。两人地隔南北两京。
袁枚在江宁任上用300两银购得隋园。1748辞官后,次年起重金改建随园,顺应地势而为建24景。拆去院墙迊八方客,亲自题联“放鶴去寻三岛客,任人耒看四时花“。1749年,写有<随园记>,其中有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見矣“。在此地,袁创作及述评诗篇4千余首,广授诗徒(尤多女徒),刻版印书,研修美食,交结朋友,游历山河,随园成为文人雅士聚会之所,年计有十万众,名噪一时。连乾隆帝都闻之心动(但未成行)。曹曾在44岁时(1759)低调回访过江宁及江南旧地,倘若此时约見袁枚应是最佳期,襾人花间一壸酒,对月成三人,定会擦出火花,留下美谈的。但遍查资料,两人並未留下谋面记录,在<随园诗话>中,只留下袁枚如下文字:
“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覌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至于袁何时知晓了<红楼梦>,应该是他同明义交往中所見。明义,字我斋,是曹,袁两人共同的朋友。曾为<红楼梦>作过二十首<题红楼梦>七言绝句。诗前自述中有小引:“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見其钞本焉”。
袁看到上述诗文后,在<随园诗话>卷二中记载有:“曹練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搂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
因为写这段话时<红楼梦>尚无印本,袁显然未曾亲读<红楼梦>,而是从明义诗作得知。其中把曹雪芹说成是曹寅之子,把曹寅,号楝亭写成練亭,说明什么呢,至少不熟识吧。
其实曹,袁能先后成为同片地产的园主本身就充满传奇。
曹家在雍正六年正月(1728)被查抄,案件执行官为内务府武官出身的隋赫德,他不仅要继任曹家织造官职务,还赐与了曹府全部不动产含扬州,苏卅,金陵等地共十三处,其中便包含了曹府的这片西园。这种将得利权赋予仲裁者的安排极不寻常!!此人心领神会,可谓敲骨吸髓,将曹家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奏曰:“细查其房屋並家人住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三间,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七亩;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四十口;余则桌椅茶几,旧衣零星等件及当票百余张外並无別项。” 可見连旧衣零星都没放过。其中土地单位顷为百亩,且古亩与今亩不同,按秦规分大小亩,大亩884平米,小亩614平米,故抄没土地约二千亩,大致可比今日南邮仙林校区的2026亩,每亩667平米。
还有,“又家人供出外有欠曹頫银,连本带利共计三万二千余两。奴才即将欠户询问明白,皆承应偿还。”
案件毕,曹府换主,原耒作为大观园原型的西园更名为隋织造园,简称隋园。
光阴荏苒,世事难料!五年之后(雍正十一年,1733),隋赫德也栽了!恰恰栽在他的贪婪无度和心中有鬼。隋继任江宁织造后,大肆敛财,但内心並不安静。曹家虽倒,尚有几门当红亲戚,其中就有曹寅的大女婿老平郡王(小说中元春原型,嫡福晋,生有4子,长子继承王位)。
平郡王名纳尔苏,原事内务府,后犯事革退王爵,王位由长子福彭承袭(曹彐芹的表哥)。福彭精明,多次警告过王爷不可任性,且尽人皆知,故在雍乾时期颇受器重,曾委以“协办总理事务”,王爷也借此有恃无恐。当然,王爷对隋赫德从曹家捞走的东西那是一清二楚,便先遣儿子六阿哥同府中太监到隋家“买古董”,拿回一枝玉如意,一只瓷瓶及一件铜鼎。接着伸手借钱,不多不少,正是曹家在扬卅一地的不动产被隋家变卖后所得的5000两银子。是勒索还是讨账真难讲了!
但隋赫德对吞下多少曹家财富是心知肚明,手狠但心虚,便乖乖给王爷送去纹银三千八百两。结果,败露,案发,贿赂王爷属实,钻营罪名成立,交待曰:〝 奴才来京时,会将官赏的扬州地方所有房地卖银5000余两。我原要带回京城,养赡家口。老平郡王差人来说要借银五千两使用,奴才一时糊涂,只将所剩银三千八两送去借给事实。” 这本是一石二鸟牵出老郡王的,但奏折上去,雍正十天后批示曰:“隋赫德发往北路军台效力赎罪。若尽心效力,著该总管奏闻;如不肯实心效力,即行请旨,于该处正法“。
果然,奴才的下场!但生杀大权总算还在皇上,而隋家便从此败落了。
新老江宁织造案的处置足見雍正手段老辣。至于案中的老平郡王,因有证据说福彭曾多次劝戒,也就掩旗息鼓,弟兄之间打一回放一马算是平衡了,但案后隋园並未再行赏赐后任者,以至十三年后,破败,但还在隋家后人手中。结果发生了隋家后人老父死后无力埋葬导致民事官司,袁枚当值江宁县令,断此案,也得知此园耒历,探得报价后心中大喜,便用薪资300两银购得此园,但将这个〝隋”字改为〝隨”字。一字之差,前程洞开。之后的<随园诗话>,<隨园老人>的故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文化墙最后一组人物为颜真卿,(709~785)唐代著名书法家,世称颜鲁公,在升卅刺史任上,曾上疏求恩准在辖区内建放生池81处,获准后,亲书<天下放生池牌铭>,乌龙潭便是放生池中最大的一处。
到达文化墙的终端,透过一个十字花形墙洞可見东部的放生庵。
原放生庵几经沉浮己毁,现有建筑乃一九八九年八月十八日,在古放生池位置重建。庵面积不大,门口立一重建石碑。碑前一水池,内建石台,台上有一石龟扬头静臥。庵门上方一汉白玉勒石,上题<放生庵>,是唐宋时代原物存留,十分珍贵。
放生庵内部,后壁有石刻画,上刻颜真卿画像。両侧有一副对联,上书:<临江带郭利开清泽,陈表放生德被群鳞>。歌颂了魯公倡建放生池功德厚积。
继续东行,遇园中最美的一座楼阁:<书画楼>,外部看,五开间,二层,带有门楼,皆以歇山为顶,应是个书画展览场地,但当日未见对外开放。门前左右各植一棵紫薇,枝干粗壮,虽老骨嶙峋但仍旧花团锦簇,似要胜过玄武湖盆景园的那株百年紫薇。其中西边的那棵,树干半边缺失且如烧焦般乌黑而另半边树皮青白,多树瘤,状若凝脂,十分难得。
书画楼东侧是魏源故居。魏源(1794.4~1857.3)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江苏巡抚林则徐的友人。清代启蒙思想家,力主变法求强。1820年(27岁)全家迁入江苏定居,作过两江总督的幕僚。现存故居紧贴着外部高楼。曾编著<海国图志>,有百卷之巨,是中国放眼观世界的先驱者之一。书中介绍西方各种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提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想,摆脱传统束缚,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作者的立像站立于门右,手中一枝筆仿佛在向人讲述强国之策。
魏源先生的思想是开放的,应多多宏扬,但故居的大门为何……?
继续东行,遇颜鲁公祠。藏在潭东北一片茂林修竹处 。内设纪念馆,据说展示有颜鲁公的生平及许多碑帖但当日也未見开放。
还有,曾听说此园有龟鳖馆,存有国内最多的龟鳖珍稀品种活物及标本,但不知现今是否还保有。
再有,不解之处,如今乌龙潭边隨处可見标牌,<此处禁止放生>,但未見有<放生处>,包括<放生庵>所在地,是否此园己禁止放生?
再东行,离沁芳桥仅几十步处立有一太湖石,上书<镇潭神石>,看来园林管理者己为乌龙潭留足了后手。
与<镇潭神石>人行道相对是一株根龄400多年的清桂,老干己朽,现株为原棵新发,但已弥足珍贵。园林损毁是可依样重建的,但古木己死便断难重生!以至许多古建恢复師领受任务后叹息:“名园易建,古木难寻!”。<封神榜>中比干丞相被纣王挖去心脏,跌跌撞撞回家途中遇一妇人卖空心菜,急问:“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可活否?“,.答曰:〝不可活”。闻声倒地而亡,道理相通!
这棵清桂旁便是沁芳桥北头,我们先前己从桥上踏过,绕潭转了一整圈后又回到了原处,游园行将结束,告別时间到了。
让我们用这几扇美丽的门窗作为结束语。乌龙潭公园虽小但与许许多多南京景点一样,庙小神灵大,文化内容巨丰!它透过这一扇扇美丽的窗口向我们展演了金陵千百年的文化与历史,于游乐中给人以教育,启迪。使人振奋,沉思,受益无穷。这是一个免费的公園,要维护其如此大的包容量很不容易,我们祝愿她获得更好的经营条件,办得越来越好,这是南京人的荣耀!
文章文字太多,不好读了,已舍了很多,但感再舍可惜。在此深深表示歉意。能读到这儿的都是能沉下心耒的朋友,衷心地感谢您能伴我们同行!
回顾红楼时代信息勾通太难,许多史实印证是有歧义的,不同人的观点也有异,此文取其自认为合理者,但难免生误,欢迎批评校正,十分感谢!
曙光在前,祝您战疫胜利,身体健康!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