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名门家训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也成为了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和“修身”、“齐家”之典范。今天看来仍脍炙人口、有着积极意义。

诸葛亮《远涉帖》

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北宋欧阳修书法墨迹欣赏《灼艾帖》行楷书

纸本丨纵25cm,横18cm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原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译文:
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宋·司马光《家范》
原文: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司马光《天圣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
为人之母,不怕不慈祥,怕的是只知道疼爱子女而不懂得去教育子女。古人说:“慈母败子。”母亲溺爱子女却不能教育子女,使子女沦为坏人,陷入恶迹劣行,最终受到惩罚,引出祸乱,自取灭亡。毁他的并非他人,恰恰是做母亲的害了他。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可胜数。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原文:
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译文:
教育孩子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诱导他的秉性,拓展他的志向,培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气,克服他的毛病。这五点,缺一不可。培养子弟就好像养植芝兰一样,既要积累学识来培植他,又要用善良美好的情感来滋润它。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黄自元《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
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最好未雨绸缪,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来掘井。自己生活养身时定要勤俭节约,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原文: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曾国藩小楷

译文:
从前我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的方法,第一早起,第二个打扫干净,第三是进行扫,第四个善待亲戚邻居。所有亲戚邻居来家里,没有不恭敬接待,有急事要接济他,有诉讼会排解的,有喜
事一定庆贺的,有病一定要问,有丧事一定要用。这四件事以外的,在读书种菜等事,尤其是刻刻留心。
宋·包拯《包拯集》
原文: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译文:
后代子孙做官官员有犯贪赃罪者,不能放回老家;死的皇后,不得葬在大墓中的,不服从我的志向,不是我的子孙。上工刊石,竖在堂屋东壁,以令后世。
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原文: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译文:
勤俭自持,熟悉劳动习惯艰苦,可以用来处理音乐,可以处理约,这是君子啊。我服官二十年,不敢稍微染官习气,饮食起居,还守寒素。家风非常节俭能行,略丰富的可,太多我就不敢啊。凡是官宦之家,由节俭到奢侈容易,由奢回来俭难。你年龄还小,切不可贪爱奢侈华丽,不能习惯懒惰。无论大的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没有不兴旺,骄奢疲倦懈怠,没有不失败。
清·李毓秀《弟子规》
原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谨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
不努力去做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的事,只读书,只会增长浮华不实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如果只是努力地去做,不读书学习,听凭自己的见识做事,就会偏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明事理。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方谨此,又想到其它的书,这本书还没读完,就不能开始读另一本书。读书要有计划,读一本书要有宽裕的时限,一计划好就要赶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有疑难的问题,随时用纸记下来,向师长请教,以求得真实的答案。书房要整洁,四周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笔、墨、砚台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把墨条磨偏了,这是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字写得不严肃,这是思想浮躁,心定不下来。排列书籍,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归还原处。即使遇到紧急的事,也要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不是圣贤的书籍,就要排除在外不看,我们聪明,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己糟蹋自己,自己抛弃自己,圣人和贤人的境界虽很高,只要发愤努力学习,渐渐地也可以达到他们那样的境界。
清·张履祥《张园先生全集》
原文:
忠信笃敬,是一生做人根本。若子弟在家庭,不敬信父兄;在学堂,不敬信师友,欺诈傲慢,习以性成,望其读书明义理,向后长进,难矣。
译文:
忠信笃敬,这一辈子做人根本。如果你在家里,不信奉父兄;在学校,不信奉师友,欺诈行为傲慢,习以成性,希望他读书明事理,向后长进,太难了。
宋·朱熹《朱子文集》
原文: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见人好文字胜己者,则借来熟看,或传录之而咨问之,思与之齐而后已。不拘长短,惟善是取。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

译文:
大凡敦厚忠诚,能攻我过的,朋友的好处;他的阿谀奉承轻薄,骄傲轻慢亵狎,引导人们做坏事的人,有害的朋友了。根据这个要求的,自己也应该看到五到七分。看到有人善言善行,那么尊敬仰慕而记录下来。被人喜欢文字胜过自己的人,就借用来仔细看,有的传录的,咨询的,想和他一样为止。不论长短,只有善于是取。
(0)

相关推荐

  •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译文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m.liuxue86.com/guoxue/)查看. 养生篇 原文 作者: ...

  • 古代十大名门家训,咱家孩子要读读!

    古琴 乌夜啼 葛勇 - 极宇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 ...

  • 古代十大名门家训,咱家孩子要读读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也成为了人 ...

  •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 ...

  • 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一.<诫伯禽书>,作者西周周公旦,儒学元圣. 二.<命子迁>,作者西汉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三.<诫子书><诫外甥书 ...

  • 中国古代十大名门望族 

    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 ...

  •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1)

    家训,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和家族理想的经典代表. 家训,别称家诫.家范.庭训,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与社会制 ...

  • 古代江苏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自从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江苏境内的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江苏省先后分属楚国.荆国.吴国.广陵国.泗水国.会稽郡.丹阳郡.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沛郡等郡. 在 ...

  • 古代安徽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安徽在秦代实行郡县制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 西汉时,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 ...

  • 古代江西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秦始皇一统天下,设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 汉高帝初年,因赣江原称豫章江,在江西境内设豫章郡,郡治南昌县,这是江西第一次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