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打破学术界的陈见,中国的话语权才能走向世界
当今学术界有两个成见:一个是西学成见一个是传统成见。这种所谓成见并非一般之定见,即固定的认识、现成的见识、成型或定型的看法、习惯看法。这种所谓成见是指由哲学理念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之成见是很难改变的。当今学术界不突破这两个观念之成见,就很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当今学术界之西学成见源于西方哲理,当今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哲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个唯物辩证法源于费尔巴哈的唯物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建立在辩证法三大规律基础上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又是辩证法的核心。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讲“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讲“矛盾对立统一法则”(见毛泽东的《矛盾论》),可当今学术界唯物辩证法讲“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则已经有了成见,这就不能接受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毛泽东讲的“矛盾对立统一法则”。要知道自然法则高于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只有一个而自然规律则众多,并且自然法则主导自然规律,自然法则体现的是事物本体,而自然规律则体现的是事物客体。
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这个自然就是指的自然法则,自然法则主因自然规律主果,“因”分内外,自然法则为内因自然规律为外因,内因主导外因。所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并专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以体现其所论的“矛盾对立统一法则”,这有别于讲“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而具有老子主张的道法自然这一中国特色。遗憾的是,则不被当今中国学术界所理解并接受,这就是是西学成见之故。
《庄子》“《易》以道阴阳”。两千多年来传统学术界将《易经》列为六经之首,由于这一哲学理念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之成见就是传统成见。以乾卦为先之《易经》颠倒阴阳之序,至使《易传》所论之阴阳分不清八卦之阴阳,认为阴之坤卦000所演生的震100、坎010、艮001这三卦为阳卦;阳之乾卦111所演生的巽011、蓠101、兑110这三卦为阴卦,谬说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而对纯阴之坤卦000多阴为什么又不是阳卦?对纯阳之乾卦111多阳为什么又不是阴卦?则不能不能自圆其说。
阴阳学说中有一级阴阳和二级阴阳,一级阴阳就是太极图中之黑白鱼,二级阴阳则是白黑鱼之黑白眼点,叫阴中含阳和阳中含阴。这个阴阳之对立统一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之象,阴阳就是一对矛盾的展示,可以说从哲学角度看阴阴就是矛盾矛盾就是阴阳二者可划等号,因为这两者都是对立统一之象。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矛盾论》中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哲学,故不涉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这一术语,正如老子在其论中国古代内道哲学中,不用阴阳之术语而用无(形)有(形)之术语一样,术语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则相同。一级阴阳和二级阴阳之关系,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关系,阴和阳之关系,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阳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阴使阳差阴主阳从,就是次要矛盾服从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矛盾的次要方面之另一种说词。主要矛盾为主体(本体)次要矛盾为客体,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次生之主体,矛盾的次要方面为次生之客体,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本体论”!
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矛盾论》中所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关系,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哲学中则没有,这是中国元素故具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之阴阳分级和阴阳之关系,就是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矛盾论》中所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关系;否则,凭什么说其具有中国特色?都一至认为要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但为什么不能接受毛泽东在《矛盾论》所论“矛盾对立统一法则”之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原理,并用其去硏究古今中外之文化,以中体西用去取代西体中用之成见?这是因为当今之学术界未吃透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缘故!
中国元素之阴阳分级和阴阳之关系,有先阴后阳之序体现其先因后果之关系,一级阴阳为本体,阴为原始体中之体,阳为原始体中之用;二级阴阳为客体,阴为客体中之体即次生之本体,阳为客体中之用即次生之用,这就是中国古代老庄所论之内道哲学,但老庄为区别“《易》以道阴阳”之外外道哲学,不用阴和阳之术语而用无(形)与有(形)之术语去表达,阴象征无形阳象征有形,以论“道”取代论易。老庄所论“道”,其阴阳分级和阴阳之关系,就体现在其“道、法、术、器”四个不同层次之中,其道与术之关系就是道之体用关系,而道之体用关系则是老庄内道哲学的“本体论”。“道体无形”就是内道哲理之主体,“道用有形”就是内道哲理之客体,主体主寻客体之关系这个内道哲学的“本体论”,就论“有之以为利,无用之以为”这一道之体用关系。秦汉之后的学者,看不懂展示“道、法、术、器”这一内道哲学原理的太极图,不能理解这一内道哲学原理而将其归于深奥莫测之玄学。
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矛盾论》中所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关系,就是中国古代内道哲学原理的另一种说词具有中国元素,故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其核心是用具有中国元素的“矛盾对立统一法则”取代了西式特色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这才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就是运用的这一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哲学原因确立的“四个坚持”,而学术界则不能运用这一具有中国元素的“矛盾对立统一法则”,去对这“四个坚持”从哲学的高度去著书立说去予以论证阐释,从而导致一些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特别是西方政客以所谓之“人权、民主”政治所恶毒攻击。政治是意识形态之代表,根源于哲学理念所形成的一种人文观念,哲学理念不同其人文观念也不同。强调“人权、民主”之西方人文观念,源于黑格尔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之斗爭哲学,对“对立统一”之矛盾强调“对立”求异存同同而不合主张对抗。源于中国古代内道的“矛盾统一对立法则”之和谐哲学,强调“统一”(同一)求同存异合而不同主张对话。
列宁说:“对立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
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列宁所论的这一“対立的统一”矛盾规律,就直接源于于黑格尔,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虽然引述列宁这一论点,但是他特别强调“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但是我们必须具体地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情况,不应当将上面所说的公式不适当地套在一切事物的身上。”对抗之斗争是个别的,对话之妥协则是一般。所以当今之美国以意识形态中“人权、民主”的所谓价值观外交,拉帮结派求异存同同而不合处处讲对抗,动则不是制裁就是以武力相威胁。中国则求同存异合而不同从不与它国结盟,主张与各种不同意识形态之国对话以期合作共嬴。。
当今学术之界能突破这一西式哲学理念形成的人文观念之成见,釆取中体西用取代西体中用,运用具有中国元素的“矛盾对立统一法则”取代了西式特色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从哲学而不是政治学角度去对中美两个国鲜明不同外交方针及策略,去客观阐释其对人类之利蔽关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然就会走向世界从而获得世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