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牵头主编的《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爵床科》一书近日终于出版了。拿到编者送我的这本书,高兴得手舞足蹈。自从闯入爵床科的世界,这几年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它们每个生命都让我感动。自从《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一个个科的书作接连面世,对爵床科更是充满期待。近日拿着这装帧精美的厚厚的书,翻着还带着油墨香的书页,看着一帧帧精美的照片,还有详实精彩的介绍,真的爱不释手。本书汇集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爵床科植物引种收集、栽培繁殖、观察记录和连续5年以上的物候数据,对迁地栽培条件下45属152种(含2 亚种、1 变种、1 变型)爵床科植物的植株形态、引种历史、物候信息、资源现状、用途评价和栽培要领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于我而言,重温熟悉的,探索未知的,它成了我床头必备了。
爵床科植物形态各异,兼有内涵与外貌,在它们之中,逐马蓝(Brillantaisia owariensis)绝对是出类拔萃的一员,记录过那么爵床兄弟姐妹的我,一直没敢触及它,这次借它贺一贺《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爵床科》的面世吧。
提到逐马蓝,熟悉爵床植物的盆友一定如数家珍说起马蓝属植物:四子马蓝、少花马蓝、斑点马蓝、垂序马蓝、马来马蓝、红背耳叶马蓝……这个属物种还真的挺多的,那么逐马蓝一定也是它们家的吧?!我曾经也是这样想的,却不是。逐马蓝就是一个属,逐马蓝属有20个物种呢,不过大都分布在热带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就算这里记录的逐马蓝,也只是近几年才引进的。一直很好奇中文名的由来,一眼看去它跟马蓝毫不相关,如何“逐”就更不知道了,听说这名字是刘夙老师起的,我没找他确认,此处存疑,有待确认。逐马蓝的拉丁文是Brillantaisia owariensis P. Beauv.,其属名Brillantaisia是纪念19世纪的植物学家M. Brillant-Marion,他曾陪同命名人 Palisot de Beauvois在西非考察植物,种加词owariensis是个地名,大概率是尼日利亚的一个城市,具体未名。
逐马蓝原产于非洲中部和西部,很多亚洲国家引进,我国南方的华南植物园等地引进栽培。
我一直有个梦想,建一个爵床专类园,因为它们形态各异,草本,灌木,藤本都有,陆地、水生皆全,最主要的是,它们一年四季轮着开花,爵床的世界全年无休。比如逐马蓝,它就在酷夏开放,大概是六月初的时候,在华植的生物园,平时默默无闻的一片灌木,突然就冒出紫色的唇瓣状花朵,不开则已,一开就是一片。论颜值,它绝对是鹤立鸡群的,它的身姿长得真像“鹤”,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花的形状非常奇特,它长得像一只只清雅灵动如跳舞的天鹅。
也正因为它只是在夏日开花,很多常逛植物园的人难免会把它错过,而到了秋冬,它更是一副貌不惊人的样子,在寒冷冬季,它甚至看起来一片狼藉,让人担心它是否能过去。还好,每个春天遇上它,又是一片碧绿。
从《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爵床科》获知,华植的逐马蓝是2012年从菲律宾引进的,后来,仙湖植物园在2014年从华植引进,2017年厦门植物园从仙湖引进,可是,可是,翻开朋友圈还有图库,貌似只有华植的开花,那就奇怪了。因为华植开得很好,每年夏季都是灿烂非凡,我就好奇为啥仙湖和厦门就开得不好呢。今天多事的我又好奇问起仙湖植物园工作的大咖关于逐马蓝的事,他直接问我,逐马蓝是啥?曾经也在南海的朋友苗圃见过逐马蓝的影子,只是不在花期无能证实它的环境适应情况,按我推测,如此颜值的植物应该在华南地区占据一席之地的。可并没有,我只能做出三个阻碍它推广的理由:第一,不能过冬,因为它的确不耐寒;第二,它的花期不够长,冬天的植株更没有观赏价值,第三,它的植株长势太猛,不出半年,它的样子完全超出花境设计者的设想……
据说,它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等地被称为牧场野花,它在澳大利亚等地被认为是一种归化植物。可见,只要有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与条件,它还是长得狂妄的。
逐马蓝是灌木,可长到1.5~2米。茎部横断面呈方形,直立, 枝条在顶部有分枝。茎和叶柄有粗毛。
它的叶片很大,呈蛋形或心形。叶片纸质,顶端渐尖,具尾尖,边缘具三角形锯齿。
它的花序很特别,专业叫“二歧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冠蓝紫色,冠管圆柱形,喉部稍收缩后呈瓶口状,花冠二唇型,上唇向内折叠呈管形,镰状弯曲。顶端长渐尖,外面密被紫色腺毛,下唇长卵形。
跟很多爵床植物一样,成熟的种子从果实中爆炸性地释放出来,由动物、人类或土壤中传播。
可惜一直没留意它的种子,这个秋天有机会去看看。
花大,花序长,观赏性强,可用于园林绿化和庭院观赏。
作药用植物。在原产地用于辅助受孕,也可以缓解月经痛和治疗胃痛、胸痛、小儿脾脏感染、营养不良及风湿病。
拉丁学名 Brillantaisia owariensis P. Bea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