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化学除草防除误区和防除注意事项?
随着种植模式的不断变化,这几年水稻田杂草的种类、群体、抗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农民朋在药剂选择、施药方法上不合理,就导致了水稻田化学除草的难度越来越大,以至于很多经销商、种植大户“谈草色变”,那么水稻茎叶除草有哪些误区,又该注意什么呢?
一、四大防治误区
1、跟风打药不下田
通过与农民朋友交流,发现很多的农民朋友购买农药、喷施农药之前,不到田间查看,具体的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以及水稻秧龄大小问题,而是看到邻居施药,就着急慌忙去打药,由于水稻播种时间不一样、播种的深浅度不一样,导致秧龄大小不一、田块不同杂草发生的密度、草相也不同,所以跟风打药不下田,就可能出现效果不好,或者除草剂药害严重!
2、一次打药不查看
通过调查,很多农民朋友施药以后,很少到田间查看杂草是否死亡,即使查看都是站在田埂上瞟一眼,也很少把杂草拔起来查看杂草生长点、维管束有没有变褐、变黑,也没有查看水稻有没有中毒,尤其是水稻卷叶、灼伤斑、植株矮化畸形等症状!所以一次施药不查看,不利于及时关注杂草中毒效果和水稻药害的及时补救问题!
3、药剂选择不合理
农民朋友在选择药剂的时候,如果一味地图便宜,可能对于大部分杂草防除的效果都很差,从当前不完全统计,我国除草剂单剂不少于35种,各种酰胺类除草剂在45种以上,同时这几年杂草的抗性增加比较快,据统计已经有40种以上的杂草,对除草剂产生很高的抗药性。这就导致了农民朋友在选择药剂时很困难,不知道如何选择复配增效,只选择单一成分,或者复配时候没有注意拮抗问题,就导致除草剂使用成本增加,效果不好!
4、施药用水不足量
当前农民朋友喷施除草剂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钱买药、无心打水,他们误认为药量越大、水量不重要,除草效果会很好?每年的除草季节,总会有不少农民朋友反映除草效果不好或者水稻有药害,如果用水量不足,不能充分的将农药制剂稀释到合理浓度,杂草不能通过气孔张力吸收药液,也就不能均匀的喷洒在田间杂草植株的叶和茎秆,也不能保证除草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
二、四大注意事项:
1、草相识别要准确
近些年水稻田杂草发生的变化也比较大,并且种类增加比较快;水稻田杂草有100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杂草有20多种。尤其一些次要杂草也在水稻田中上升为主要杂草,(例如:碎米知风草、丁香蓼),杂草识别准确,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除草的效果才会高效!如果你不能识别杂草种类,可以选择农技站、农药店就近咨询,也可以拍照片通过微信发给专家确认;这样才能做到杂草防除的高效!
例如:水稻有叶舌有叶耳,千金子有叶舌无叶耳,(叶舌比水稻的短些)稗草光滑无叶舌叶耳
2、茎叶除草要趁早
最近这几年在水稻化学除草方面,很多的种植户们苦不堪言,尤其是种田大户,通过我们总结分析,很多时候农民朋友不重视封闭,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封效果太差,那么又错过了茎叶除草的最佳时期,就导致了用药成本高,杂草除不掉。所以水稻田茎叶除草一定要打早、打小,选择安全性高的药剂,在水稻2-3叶一心开始施药,同时避免施药过早,后期杂草萌发,一定结合封闭的药剂,做到封杀结合更高效!(例如:赛丹+丙草胺,斩跃或者稻万家+丁草胺)
3、用足药量和水量
水稻田化学除草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施药用水量,用水量与用药量同等重要,我们目前选择的药剂都是按照标准亩667㎡来核算,一亩最好保证50-60斤水,然后施药的时候采取二次稀释,让药液充分稀释溶解,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在用药量上需要结合田间杂草的种类和密度合理的增加用量,不要盲目的增加药量!那么如果我们在用水量不足的情况一下,一定要增加最稳定的高效助剂植物油,它增加药液在杂草表皮的粘着性,防高温挥发、耐雨淋!同时能够迅速打开杂草表面气孔促进药液吸收,破坏杂草表皮蜡质层,快速准确击中杂草抗性位点!(例如:拜斯特、派米瑞)
4、排水早回水不能迟
对于化学除草,我们施药前一定要提前把田间水排出,一是让水稻快速长根,提高植株健壮,抗药性更好,二是让杂草充分的裸露出来,有利于药液喷施,三是有利于禾阔双除,禾本科杂草出土早在上部,莎草出土迟在下部,排水才能同时喷施到
对于水稻田化学除草施药后24-48小时要回水,在除草环节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施药后温度升高,水稻化学除草24-48小时一定要回水;一是让杂草根系处于无氧呼吸达到快速死亡 ,同时对于刚刚萌发杂草中毒闷死水中,但是水不能淹没秧心!
二是水稻和杂草是同缘关系,除草剂中增加了安全剂,水稻喷施除草剂以后需要快速解毒,所以药后回水能够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和加快新生代谢,可以快速的把除草剂分解代谢,就不会出现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