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出:余华讲中高考作文,是汗血宝马犁地……
余华讲中高考作文,是汗血宝马犁地……
陈振林
终于,著名作家余华先生粉墨登场,站在了中高考作文辅导的讲坛上。
著名作家讲讲作文,本是正常之事。但是,前天又看到了北师大教授康震先生在“名师成长大讲堂”的中学校长面前讲《石壕吏》,我惊吓不已,因为我怀疑我前些年讲《石壕吏》讲错了;又联想到今年央视春晚居然植入的是猿辅导等校外教育广告,我又慌张不已,因为我似乎看不到教育的影子找不到教育之“北”了。想了想,我还是说几句话。
余华讲中高考作文,真是汗血宝马犁地……
一、余华先生,请不要讲中高考作文,因为你不大懂!
我们先还原余华先生讲作文的现场。某个在线教育论坛上,有一个大大的背景图,其上有一行大字“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并配有余华先生大大的相片。余华先生站在讲台上,左手拿着话筒,右手拿着讲稿。
余华先生出场就说:“人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了,可能说了上句会忘记了下句,于是我就准备了稿子……”然后指明自己所讲内容就是“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说自己没有做过中学语文教师,但是和中学语文教师一同参加过中学生作文大赛的评审。所讲内容,从三方面展开。一是“题目”,主张题目应该大一点,大一点所写的内容才多,“题目”小了可能难以展开。二是“素材”,他认为作文自然要素材的,考场作文也要素材;每个中学生都可以按照个人喜好组织素材,然后不管是怎样的作文题目,你都可以用上你所组织的素材。三是“重点”,他认为一篇考场作文是有重点的,但有可能学生会偏离作文的重点,于是就主张巧妙地回到作文的“重点”:如果是记叙类作文,就用“时间”拉回,如“几天后”“几年之后”等词句;如果是议论类作文,那就将所主张的议论观点再写一次。
余华先生正式开讲之前强调自己没有做过中学语文教师,但是和中学语文教师一同参加过中学生作文大赛的评审,这是不是想着掩饰自己在中学生作文指导方面的不足?从而给自己一些开讲的信心?
关于他所讲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笔者试着进行简单分析。
题目的“大小”问题。题目越“大”,就所写内容越多?题目越“小”,就难以展开?写作可能是这样,题目“大”一点,可能就写成了一本书或者好几本书了,是不是利于“一篇作文”的写作呢?很明显,这也不是考场作文的特点。考场作文,题目应该“小”一点,切入点小,那作文出彩的可能性就更大。
“素材”的组织问题。每个人按自己的喜好组织素材就行了吗?不是!得按各种类别主题(如爱国、勤学、自信、文化等)来积累素材,这样才是考场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素材在考场作文中的运用,是不是“不管是怎样的作文题目,你都可以用上你所组织的素材”呢?肯定不是。不然,这素材不成了“万金油”了?应该是哪一类素材就运用到哪一类主题之中才是最好的方式。
作文“重点”的问题。拉回“重点”的方法没有问题,这是一个作文技巧,或许在考场作文中是可以用得上的。但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写考场作文,考场作文不过600到800字左右的篇幅,不会是2000字以上的短篇小说,更不是万字以上的中篇文章,还允许考生偏离“重点”之后再“拉回来”的这样一个环节存在吗?
这样著名作家出场的一个讲座,自然坐了不少的听众。可是,网友们几乎一致地发出声音:如此讲中高考作文,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余华先生,请不要讲中高考作文,因为你是太懂!
毋庸置疑,余华先生是当代作家阵营中优秀的一员,一路“写”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
早在1983年,余华发表个人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自己先锋作家的地位。同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活着》。199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收获》杂志发表。1998年,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3年,英文版《许三观卖血记》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至2006年,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兄弟》的上下部;2008年,出版随笔集《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同年10月,凭借小说《兄弟》获得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13年,发表长篇小说《第七天》,并凭借该小说获得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2015年,出版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2018年1月,凭借小说《活着》获得作家出版社超级畅销奖;同年7月,出版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2021年,出版长篇小说《文城》。
这样优秀的作家,来讲讲中高考作文之法,那不是“小菜一碟”?因为,你余华先生是太懂写作哦。
正因为余华先生你太懂写作,就知道怎样将一个短篇小说写出味道,将一篇杂文写出观点,将一部长篇小说写成经典。但是,中高考作文既然是“考”,自然有着与一般文章不同的“规则”。如果漠视“规则”的存在,自然也就得不了高分。你大作家余华先生如果漠视中高考作文规则,写出来的考场作文(或者培训学生写出来的考场作文)照样也是得不了高分。
不如我们来看一看某次高考模拟作文的题目吧。以下所引为2021年高三年级某次大规模考试(八省市联考)中使用的考场作文题目。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试之后,出题者会对作文题目进行解析,有利于阅卷者进行评分。对此题的解析如下: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段,为材料背景叙述。一共六句话,整体围绕“抗美援朝”展开。前面介绍了抗美援朝的背景,之后介绍了中国人民在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后方人民同样给予前线极大的支援,共同演绎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第二段和第三段,是任务要求和写作要求。校团委要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这一主题有两大部分,一是“铭记历史”,侧重点是对历史的了解,英雄的敬仰和精神的认同;二是“迎接挑战”,我们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金刚川”要去攻克,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迎接挑战。考生要能围绕这一主题,体现对抗美援朝精神内涵、价值的深刻思考。并且可以跟新时代涌现的英雄结合起来。
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以下具体内涵希望可以给予大家启发:
1.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2.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5.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作文的立意方向有以下几个:
1.铭记历史,“而今迈步从头越”;
2.用新时代的抗美援朝精神,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3.以史为师,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4.继往开来,当好接班人。
这道作文题的解析不到600字,算是比较简单的,而有的作文题目仅解析就达到5000字。另外,批阅作文时,还得从众多学生作文中挑出10篇左右的例文,进行分等级评分,给出各等级分数作文的样文。而各等级作文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就像用秤称过一样,阅卷者依据考生扣住作文立意“点”的情况一项一项给分,最后得出作文的总分。
“规则”有了,学生的作文分数就出来了。但是,这些“规则”下的作文也不是好写的;即使是一些高三年级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所写出的“样榜作文”(或者“下水作文”)也闹出了一些故事。
叶开先生给中小学语文老师的那记耳光的响声还在耳边。2019年6月9日,叶开公开发表《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一文,开篇就这样写:
我特别讨厌“下水作文”这个词,但是没办法,“下水作文”到处泛滥。很多特级、高级语文教师,在这种“下水作文”里,展示了自己的“假大空”的本质,以及对于基本文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贫乏、无知。比如题目出得不错的浙江卷作文,有位特级教师写了一篇收到很多庸众欢呼的“下水作文”,核心思想是“我为苍生鼓与呼”。这口号听起来十分雄壮,极其豪情,但整篇文章读下来,没有对现实世界、普通生活的任何真正观察、描述、与反思。感觉只是读稿子,举手宣誓表演。
我不反对叶开先生这个观点。因为,我也一直在“回炉”。我也经常对自己的“下水作文”不满意。
余华先生讲中高考作文,是更不可能知道考场作文的这些“规则”的。
他太懂写作,而不懂中高考作文。
他自述过一个经历,参加过1977年和1978年两年高考。他曾在文章中写,“高考分数下来的那一天,我和两个同学在街上玩,我们的老师叫住我们,声音有些激动,他说高考分数下来了。于是我们也不由地激动起来,然后我们的老师说:你们都落榜了。”第二次高考落榜后,由父母安排进入卫生院当了一名优秀的牙科医生。
余华讲中高考作文,是杀鸡用了牛刀,是汗血宝马犁地!
三、余华先生,请不要讲中高考作文,因为你不用懂!
2021年3月4日,北京大学收到了校友李永新的10亿元捐款,这是北大史上最大的一笔校友捐赠。李永新是谁?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很多人可能知道他有一个公司名叫“中公教育”。
2021年的春晚,特别打人眼睛的是植入了“猿辅导”这一校外教育机构广告。
而在更早的时间,2020年的头两个月,十多家在线教育企业市值累计上涨近千亿,互联网巨头也纷纷盯上了“网课”这块蛋糕。2020年这一年,恰是在线教育机构狂奔的时刻,连传统线下培训巨头新东方都忙不迭地加入了线上战场。打开各种媒体,走在大小城市,见到最多的就是校外教育广告,几乎每一个县城、每一个社区、每一个街道都诞生了自己的培训品牌,好像全世界都在关心你家孩子的成绩。
他们一起说:“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没有想到,我们著名的作家余华先生,也站在了中高考作文培训的讲台!
但是,余华先生,中高考作文之法,根本不用您懂!
人家培训机构要的是您这个人,“余华”。
2019年,茅台集团请来九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在“二零一九年九月九日九时九分”,著名的莫言老师亲自为“九百九十九斤九两”茅台酒封坛,正好是“九个九”。
著名博主孟君曾刊出四字:文学已死!
文学已死,铜臭长生。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余华”来了,家长们和学生们也就来了……
余华先生,请不要讲中高考作文,因为你不用懂!
海子曾经写道:“这世界需要的不是反复倒伏的芦苇、旗帜和鹅毛,而是一种从最深的根基中长出来的东西。真东西,应该向上生长出来。”我们总是向往着更美好的事物出现。
但是中高考作文还得写,中考、高考还是得继续。正如康有为曾说:我恨透了科举,还是要考。那些章句小楷,岂能考出我胸中锦绣、宇宙关怀?还是要考,考进这个制度中去,改造这个制度。
陈振林,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以文学养教学,以教学促文学。冰心儿童图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青铜骏马文学奖、麋鹿文学奖、吴伯箫散文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得者;教育部认定中小学校图书馆图书作者,校园文化研究专家,教师培训专家。全国“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评委,“原生态”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者与践行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全国各地进行语文教学、文学创作、校园文化、教师成长等专题讲座(讲课)60多场次。50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4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教学文章410多篇;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小说月报》《读者》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7部。系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是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自留地,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小作坊。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