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疾病的发生,你会想生病吗?
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真正的中医是教人不生病的学问。治神第一,养生第二,针灸第三,汤药第四。关注“青黛学堂”在这里,一起学习不生病的知识。
文:白云
一
疾病是什么
在汉代之前,道和医是不分家的,所谓道医同源。所以本次讲习,也是从道家思想的视角来了解人的身体和疾病。道家思想,一贯是从整体把握事物,从更高层面理解并解决事物。对待身体和疾病,也是如此。
在汉字里面,有三个字,是和疾病有关的。分别是恙,疾,病。这三个字虽然在汉语中,都有疾病的含义,但是各不相同。
恙,本意指的是忧虑。后来引申为七情不节所导致的内伤病。虽然它有病的意思,但是侧重于只内因而引起的疾病。
疾这个字,疒字旁一个矢。矢,就是箭的意思,箭可以伤人,疾的本义是指兵伤,后泛指疾病。侧重于指由于外因导致的外感疾病。
病,疾加也。就是说,恙和疾,越来越严重了,就成了病。病这个字,疒字旁一个丙。
五行中,丙丁属火,所以在道和医中,丙有时候是火的代称。邪气炽盛,正气开始攻打邪气,正邪相交,人体就会出现发烧反应。所以,病是指很严重的邪气客身,正气和邪气发生很剧烈的斗争,打的身体都烧起来了。它比一般的苛疾要严重的多。
我们着重讲下疒这个字,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病字旁。这个字读nè,它的本意是指,倚着靠着的意思。人歪歪斜斜的,不正了。他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呢,是指人违背了一些恒常的道理,才会导致不正。
二
人为什么会生病
在违背了这个更高层面的规律,那么就会失常,失常了,也就不正了。道家的思想里面。人是天地的造物,所以也被天地这个更高层面的系统所主导。汉语里面,正常这个词语,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疒,病字旁,为什么歪歪斜斜的就叫病字旁呢。就是因为,人在疾病的状态,他是不正常的。
那么有人要问了,正常,以什么为参照系呢,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呢,这个标准,就是人与天地相应,天人同构理论。
合于天的,就是正常,悖于天的,就是失常,就是不正,就是疒。长时间的与天地相悖,那么身体也就“不正常”了,生病了。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只讲天人相应,天人同构太抽象。这句话就比较具体的阐述了这个道理。
天地之常表现为,阴阳四时,它们是万物生生不息,生死的根本原因。逆之,就会生病。从之,就会不生病。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这句话里面,生病也起于过用,这是中国传统医学里面,对于病机的最基本的论述。
为什么会过用呢,因为人顺从天地这个大系统,就会搭便车,特别省力。而一旦违逆了天地这个更高层面的系统,就如同逆水行舟,爬上坡路,顶风航行,必须得用更大的力气才可以。
这样就会导致过用。并且,人如果一旦形成一种惯性的生活习惯,违逆天地的不良习惯,那么,他就会以妄为常,把错误的生活方式和做法,推到极致。直到把自身的精气神全部开泄穷竭光,以大病一场来收场。
真气不正,故有邪干。人如果总是把自己的精气神都耗费掉。那么身体就被掏空了,就如同点灯熬油一样,油尽灯灭。正常的真气被穷竭光,开泄光,那么这个躯壳里面,邪气就会趁虚而入。因为没有正气能够抵御并驱逐邪气了。
三
不同的世界观
中国传统的世界观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同构的,一层层的嵌套起来。每一个更低层面的小系统,都由更高层面的大系统所主导。所以,才有天人相应的思想,才有天人同构的理论。天地分阴阳,人体也要分阴阳,天地有升降,身体也要有升降。天地有日夜,人也有作息。
有人常有此疑问,为什么中医不发展,总是翻来覆去的讲几千年的那些东西呢。因为中医没法发展,为什么呢,因为中医的思想,它的锚定是天地。只要日月不改,天地不崩,那么阴阳四时就已然照常运行,人体这个小系统,也只能依然的遵循这个法则。中国文化的根基,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天文历法上面。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主要的世界观。这里只讲讲西方启蒙运动后的物理主义世界观,也就是科学世界观。不讲怪力乱神的那些古旧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它们是单层线性世界观。
在这个世界观里面,人体是个孤立的系统,只是各种器官组合起来的一套机械装置。
按照这种单层线性世界观,怎么定义正常和不正常呢,怎么定义疾病和非疾病呢。当然,最完美的方式,是像物理公式一样的准确,任何的疾病和治疗方案,都可以是唯一确定的。这样在理论上,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人体这个装置,不停的再改变,它无法被固定的参数和变量来描述。
所以,西方医学,也就是现代医学,只能退而求其次,从统计学上下手,通过大样本分析,来确定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四
不同的疾病观
中国文化认为,疾病就是和天地关系失节,导致的人体的真气和天地之气,不合拍了。
这是从更高的层面,来思考和诊断疾病。如果把天地都拿掉,中医也就不存在了。但是西医则不然,理论上,拿掉天地,基于解剖学的那些理论,依然成立。
西医认为的疾病,就是器官机能和功能,以及互相的协作出现故障。这和修理汽车的道理差不多。但问题是,人体不是汽车,人体不停的在和天地交换阴阳之气。但是对于西医来说,天人相应这种思想,能被仪器观察到吗,能验证吗,所以,他们无法理解这种疾病观。
中西医之争,是好多年一直没有休止的热门话题。其本质是,一个世界观,是可以裁定另一个世界观为非法的吗,如果能,它的合法性来自哪里,如果不能,那为什么还要争论。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医学。医学只是世界观的产物。如果两种世界观无法通约,则他们所派生出来的医学思想理论,也断然是无法通约的。就好比,苹果不是梨子,梨也不是苹果。而苹果非要说梨子是“非苹果”,那么逻辑上来说,梨子也可以说苹果是“非梨子”。
五
如何才能不生病
治未病,养生,奉生,摄生。这些讲的都是关于如何不生病的道理和学问。既然生病是因为违逆了天地阴阳四时,以妄为常。那么相应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顺应天地阴阳四时,那么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病皆起于过用,所以道家思想的养生智慧,核心宗旨只有一个:“治人事天莫若啬。”简单的讲,就是改掉乱花钱的习惯,要省着用,节约着用。
开始知道啬精宝气了之后,那么逐渐的可以能够体会天人相应的道理。开始能够明白,什么是知常不妄。不仅不要乱花钱,也不要乱来。
这样一来,身体就可以搭乘天地这个便车,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效益。以天地阴阳,养自身阴阳。正气一直处于充沛状态,那么邪气就无法趁虚而入,人也就不会生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更高境界的养生。一般人难以掌握。
恬淡虚无,说的是,不要为外部世界的纷扰,撼动自己的内心,看世界就如同镜子照出来它们一样。这就是圣人如镜的道理。做到恬淡虚无,心里没有忧虑,那么真气就会畅通无碍。
精神内守,就是不仅要啬,最好还要善于闭藏。身上的正气余额越多,积蓄越多,那么就意味着,离疾病越远。
六
康复训练的意义
生病了怎么办呢。临床医学上面,西医就是把坏掉的地方换掉,割掉。中医呢,就是把祛邪扶正,使偏盛之气恢复平和。
就好比说,堵车或者汽车抛锚了,为了恢复交通秩序,要用吊车把车拖走一样。临床医学,就是靠外力来解决身体的疾病。中医呢,则是以偏纠偏。用药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中和掉体内的偏盛之气。
经常有人说,为什么药会有毒性。表示不理解。其实,如果药没有毒性,也就没作用了。身体处于不正常状态,不以偏纠偏,对身体恢复正常,也就没有什么辅助价值了。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已经病了乱了呢,刚才说了,临床医学,是用外力,使身体恢复正常,不管中医西医,都是这个思路。以偏纠偏。身体自身的纠偏能力。
而养生里面的康复训练呢,则是靠身体自身的恢复能力。没有病的健康人,如果一直遵循天地法则生活,正气充体,那么他很难会生病。这是养生的一种。而对于已经生病的人,如果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按照天地之常作为生活作息的依准,那么他的身体本身就有一种自己恢复正常的能力。这个是养生里面的康复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让已经不正常的身体,更早的恢复正常。在保持医疗的同时,过一种合乎天地之正的生活作息方式,那么就能更快的使自己的身体康复。
以下是问答内容:
(过度医疗,针灸推拿也不提倡。)
(手淫和熬夜,是在刨自己的根。道家主张的是深根固柢,而手淫和熬夜都是背道相驰,会导致疾病和减寿。)
(〔合乎天地的作息方式?〕比较具体的,有合乎四时,更具体的,有日夜周期的子午流注作息法。)
(茶的第一功能是用来解毒的,其次是用来化一些肥甘厚味的。如果肚子里没油水,喝茶没什么必要。而且长期喝绿茶这种比较寒的东西,对肾也不好。)
(气不是练出来的,是本来就存在的。人虚了,气自己行。人紧了,靠意念行气,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