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照片:清朝灭亡后男人不剪发辫,这位旗人妇女长相不一般
2020-07-14 08:00
1912年2月12日,在隆裕太后主持下,小皇帝溥仪逊位,清朝灭亡。从历史阶段上说,中国进入新时代。但是,整个社会并没有因为清朝灭亡而迎来新面貌。今天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呈现1912-1914年京津两地的社会实景,大家能有什么发现?
北京内城坍塌的东北角楼。
街边的剃头摊。
可能会有人认为,清朝灭亡了,男人们一夜之间就剪掉了辫子,开开心心地换了新发型。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人不愿意剪辫,对政府的“剪辫令”明里暗里进行抵制。北洋政府努力了10多年,才解决了男人头上的辫子。
旗人妇女带着孩子在城墙根走过。
这张照片很神奇,我不多说,大家仔细看,照片中妇女长得像今天哪一位富豪?
航拍天坛,祈年殿清晰可见。
这是最早航拍北京的影像资料之一。1900年下半年开始,列强利用观测气球对北京进行侦察,并相继拍摄了系列照片。此举意在搜集情报。
农忙间隙,农民休息谈笑。
改朝换代对底层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他们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每天忙忙碌碌,只求一个吃饱穿暖。即便如此,这种基本的追求常常实现不了,一场天灾、一场疾病、一场战争……都能让家庭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牵着毛驴耕田的少年。
现在刚过十岁的少年,一定在上学。但是在旧社会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很渺茫,100人当中只有不到10人能读书识字。绝大多数的少儿,小小年纪就成为父母的帮手,为挣口粮挣扎。
满载货物的骆驼和驼夫。
我们现在想看骆驼,一般只能去动物园。但在清朝、民国时期,北方喂养骆驼的现象非常普遍,人们用它驮运货物,生活中离不开它。
1912年,天津街头的混乱景象。
溥仪逊位没几天,北洋军在京津一带闹事,大量商铺被烧被抢,局势混乱不堪。照片中天津一条商业街起火,商家急忙转移货物,另有人浑水摸鱼干起了偷盗的勾当。
塘沽盐场的八帆立式风车。
塘沽盐场利用海水制盐大致要经过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道主要工序。第一道工序纳潮就是将海水引入蒸发池中。如果用人工来引水,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还要受潮汐时间的制约。1871年,当地人仿照江南稻田里的提水风车制成八卦帆,用以扬水纳潮。
旗人贵妇与欧洲妇女合影。
旗人贵妇,尤其是皇室的公主、福晋、格格等与外国妇女的密切交往,始于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此事还是慈禧太后带的头。清廷被八国联军打怕了,慈禧认为应该发展与外国人的私人友谊,增进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