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唐文奕:个案视野的高校美育“六化”策略
艺术培养是大学教育中非常值得研究和开拓的领域,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学生管理还是学生人格塑造都是有非常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力量,而“美育”的最终受益者,是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因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是陪伴一个人一辈子的财富。笔者通过前文的研究认为,当下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对于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不够重视;二是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三是师资力量较为匮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的“美育”应当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南国剧社”与社团美育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专业社团这种形式的“美育”在大学中最为常见,也最容易得到大学生青睐。以我们学校的南国剧社为例,他们的自我介绍是“南京最具生命力的原创先锋舞台剧创作团体”,一群热爱文学又热爱表演的学生聚到了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我们献上了《红楼薄命司》、《戈多小姐》等多部作品。其中《红楼薄命司》是南国规模最为宏大的群像式长篇剧作,也是最能代表南国剧社的意识诉求和美学风格。今年6月25日,该社将会走出校园,在南京保利大剧院向社会表演。以往大学里的社团大多是由擅长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缺少规范和系统的培养,也没有形成培养和表演的有机组合。但“南国剧社”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团”,身在其中的学生代代相承,对于自身的艺术修养有很大的提升。4年时间的熏陶,一定会让参与者有大的飞跃,美育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开。
二、“南国剧社”与社团美育的组织化和制度化
借由“南国剧社”的形成,总结一下一个可以成功实施“美育”,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社团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一方面,社团核心成员应该是擅长该类艺术或者专业的学生或老师,在招收新成员的时候也吸收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培养新成员时应该有详细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以及目标效果分析。另一方面,社团成员培养成熟后应该经常参加表演、比赛,并进行交流学习,同时也要将之后的社团发展和成员纳新等策划好。
三、“技能坊”与艺术选修课的生活化和实践化
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综合类大学,这些学校并不是以艺术培养为主,所以艺术课程一般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但由于很多学生对艺术的不熟悉或者不热爱,选课人数较少,教学效果不明显。比如我们教育科学学院每学期都会设有“技能坊”,会邀请专业的老师教同学们书法、绘画、版刻等,但是真正坚持学下去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将技能坊的所学当成了必须的“作业”,并没有真正走入一门艺术。针对这种现象,应该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在开设课堂之前可以先对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艺术进行信息收集,将艺术培养渗透进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展览、比赛、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艺术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