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日 漫 游
春 日 漫 游
文/侯贵荣
晨六点,天已大亮,我把夫儿叫醒,就赶紧起来为他们准备行装。 六点半,我们准时出发。同行的有老马一家,我们一家外带干女儿洋洋。穿红色上衣的年轻司机驾一辆白色松花江挤我们9人。四个孩子年龄相仿,叽叽喳喳一路不停。平畴高树怪石泥河,无不引发他们高叫欢呼。什么有型儿啦,个性啦,刺激啦,幼稚的青春的语言像柠檬酸一样分解着我们几个四堵墙里圈出来的瓷人儿。
大约走了一小时,我们到达峨岭。这是繁峙县与五台县的分水岭。岭上建有殿宇,“峨岚毓秀”彩书的大匾挂在座北朝南的大殿上。翻下岭时看到山崖低处开着一树粉红的山桃花,在四处绿松的掩映下娇美可人。正准备按快门把她挽留,孩子们早狂奔过去。充耳不闻我的嗔怪,折回一枝插在车上。随车起伏,馨香从稠密的粉瓣中飘出,我眼观鼻嗅矣,何暇嗔之?
车继续前行,车上人继续天南地北地说景,司机提醒“佛光寺到了”,我们便下车。车停在离寺不远处,我们步行进寺。此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缘遇到这样的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古人不余欺也!暗红色的墙,墙头上被风雨剥蚀的看不出颜色的瓦,一道裂缝的山墙,挑脊上爬行的石兽。其间,有一树盛大的怒放的鲜颜夺目的桃花!沧桑与青春并在,人文与自然媲美。进得寺内,才发现和她相对的另一墙角也有一株,她们一浓一淡一肥一瘦,风姿绰约,解语不及飞燕犹过也!
同行老马的父亲,通诗贯文,在他的讲说下,我才明白他们此行佛光寺的由来。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时期,寺况极为兴盛,香客不绝,名播长安、敦煌等地。1961年,国务院将佛光寺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我不大懂这些,只觉得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山静鸟鸣,环境幽雅,佛家之地占尽风水。当我得知这是梁思成和林徽茵发现的木结构建筑之国宝,我才有了观赏它的兴趣。寺有三层院落,首进院落有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殿里除有文殊菩萨塑像外还陈列着各寺院里文殊菩萨塑像的照片,形态各异名号不一。几级台阶上去是第二院落,左右各一排石窑荫在松下,中间是通向第三院落的台阶。条砖砌成,坡度几近垂直。昂首拾级只看到蓝天白云,恍如凳在通天之梯之上。虽然仅有37层,爬上去已是腿软心慌。这时你若顾盼定叫你头晕目旋。上了台阶顿感畅亮无限。这里便是第三层院落。首入眼帘的是殿前这棵唐松。高大挺拔三人合抱不住,你离开树身仰着脖子方可看到树冠,青翠茂盛遮天蔽日,后面便是大佛殿。高大威严的确有大唐气派。大佛殿又名东大殿,共七间,是该寺主殿,上有一匾:“佛光真容禅寺”,是明代万历42年修缮时悬。檐上彩绘失色依稀可辨。殿内保存的很完整,高大的佛尊塑像,神态宁静端庄。据说500罗汉现存296尊,因被铁栏锁住,我们无法绕到殿后,但从两侧观之,足见当年塑像彩画技艺高超。其中一位罗汉的胡须工笔细致望之飘然,整个面容跟活的一般。殿外左侧立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是宋代西蜀云吟山人所书,当年他是以兵备副使的身份督办寺院的修缮。“长年悲倦游,此地动归念,”每一个在红尘路上摸爬滚打的人,置身于这样的境地总会一闪此念的吧。我想起寺门口那池水,那池镜一般的水。曾使“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形象在水底倒映,也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歌淹没。它不知道给与多少儒道上山穷水尽者以灵魂的慰藉。这处院落是全寺最高处,靠着那棵唐松,纵目驰骋——树绿,山青,云白,天蓝。
在寺里逗留了足有四个钟头,孩子们好象还没有尽兴,他们提出许多问题,窗台上为什么放许多装着沙的纸袋?我们说为了防火。院里为什么不全种成松树而要种牡丹和丁香?这问题我们竟回答不了,只好反问他们山寺为甚自古有桃花。
从寺院出来,干女儿问我要一元钱,原来是买一个山民的瓜子。在我眼里那一小撮瓜子顶多值一毛钱,原来她是看着他穿戴可怜要施舍。我更不明白了,说为什么不干脆把钱给了他。几个孩子一致反驳我,说那会伤人自尊的。
原计划去登西台顶,可听说进山路崎岖,我们折回原路游赏了秘密寺。寺院规模小极了,但游人不少,皆缘寺后山上那神秘的龙洞。相传,这一带炎热无比,文殊菩萨把东海龙王的寒冰床磨牙借来。龙王几个儿子行云布雨归来大汗淋漓找不到寒冰床,就跑到五台山找文殊兴师问罪,大耍龙威摊平五个台顶。文殊气不过使了法把小龙子囚在山中。那龙子威猛无比也只掀开一道缝。所谓的龙洞就是当年的那道缝罢了。都说朝着洞口能看到龙呀蛇呀菩萨呀什么东西,一拨一拨的游人就前来朝拜。我想这不过是特定时间里光线的作用罢了。如今,那海拔二千米的山崖石缝里不停地往外渗水,的确也是神密之处。山路很长很陡,险要处有铁栏护着。孩子们被那神话招摇着一路先行。山风作歌杏花为伴,我们爬的气喘如牛却兴致盎然。
(作者系繁峙中学教师)
文字编辑: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