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5)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了尽量获取一千个读者的心,我搜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总共28个版本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排行榜》。这28个版本,总共有300多位科学家上榜,根据上榜次数(比如25个版本都有爱因斯坦,那么他的上榜次就是25),我选举了前100名,列出来,与大家探讨。如果上榜次数相同,按照出生年代排序。
本文排序,不是依照哪个科学家在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多高,而是大众投票,所以也受到了这些科学家名气的影响。
本文按照倒叙排序。
其实本榜单,并不只有100个科学家,其中包含了9个家族组合:“居里家族”、“达尔文家族、“玻尔家族”、“欧拉家族”、“汤姆孙家族”、“赫兹家族”、“伯努利家族”、“赫歇尔家族”、“莱特兄弟”,每个组合各占一个名额。
前天,我为大家认识了《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4)》,今天,我们接着领略这些科学家的绝世风流。
下面继续介绍上榜3次的科学家。
92、Paul Ehrlich(保罗·埃尔利希)
生卒年代:1854-1915
国籍:出生于波兰,德国籍
研究领域:细菌学、免疫学
上榜次数:3
保罗·埃尔利希早年从事生物体内不同组织、细胞与染料的亲和力的研究,发明活体染色法。鉴别了肥大细胞与浆细胞;发现嗜酸性粒细胞;首先鉴别了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各种类型;首次提出白细胞按所含颗粒染色特性的分类法;发明结核菌的抗酸染色。
1899年,埃尔利希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法兰克福实验医疗研究所所长,开始带领一批人攻克“非洲昏睡症”。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锥体虫,埃尔利希想找到一种药物杀死锥体虫。最后,他选择了修饰氨基苯胂酸钠不含氮的侧链,创立了“侧链学说”,为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一些使用方法。他预测了自体免疫的存在,并称之为“恐怖的自体毒性”。1908年,他与俄国学者梅契尼科夫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埃尔利希与他的日本助手秦佐八郎,发现了治疗梅毒的砷凡纳明,可穿入人体的特定部位,杀死引起梅毒的螺旋体,成为在青霉素出现之前治疗梅毒的特效药。
用通俗的话说,埃尔利在医学治疗方面,拥有着超越世纪的科学理念。他能从不同细胞被染料着色的差异,想到用化学物质杀伤病原体,这是癌症化疗最早的理论基础。因此,埃尔利希被后人称为“化疗之父”。他认为可以针对病原体特殊的结构特点,寻找和研制只杀伤病原体,不影响正常组织和细胞的药物,可以认为是今天的抗癌靶向药的基础。他认为把化疗药物连接到抗体上,就能提高治疗的选择性和效果。而“抗体”这个词,也是在埃尔利希1891年的论文首次提出。
91、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罗伯特·科赫)
生卒年代:1843-1910
国籍:德国
研究领域:细菌学、医学
上榜次数:3
科赫因发现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而出名,发展出一套用以判断疾病病原体的依据—科赫氏法则。1905年,因结核病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70年,他参加了普法战争,炭疽病在他身边广为流传。他通过研究发现,由于病原体无法长时间在宿主体外存活,因此炭疽病原会形成一种抵抗力强的内孢子。这些存于土壤中的内孢子,就是造成过去无法解释之炭疽大流行的罪魁祸首。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微生物能够致病的事实,被称为炭疽杆菌。1882年,他又发现了引起肺结核的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1883年,他还在印度发现了霍乱弧菌。1897年以后他又研究了鼠疫和昏睡病,发现了这两种病的传播媒介。
他对世人最大的贡献,是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科赫氏法则”:1、病体罹病部位经常可以找到大量的病原体,而在健康活体中找不到这些病原体。2、病原菌可被分离并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记录各项特征。3、纯粹培养的病原菌应该接种至与病株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并产生与病株相同的病征。4、从接种的病株上以相同的分离方法应能再分离出病原,且其特征与由原病株分离者应完全相同。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才能确定某种病原体与特定传染病之间有因果关系。
他为细菌学始祖之一,以他命名的罗伯特·科赫奖是德国医学最高奖。
因为篇幅原因,我们今日就介绍这两位杰出科学家的成就吧。后天继续携手大家领略更多科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