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致敬那些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 ——电视剧《装台》有感(二)
【内容提要】在二十年前,无论是古城西安还是乾县这个小县城,人力三轮车都是随处可见,他们走街窜巷,不仅拉人,还拉货……橘黄的人力车,橘黄的褂子,印着红色的标牌和广告,特别醒目,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致敬那些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
——电视剧《装台》有感(二)
人力三轮车的故事
在二十年前,无论是古城西安还是乾县这个小县城,人力三轮车都是随处可见,他们走街窜巷,不仅拉人,还拉货。
三轮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有一个可以转向的车轮,车把、车铃、车闸、脚蹬子和车座,用链条带动后部的车轮转动。后部主要是车厢,拉人的和拉货的主要区别就在车厢上。拉货的三轮车是普通的三轮车,拉人的三轮车是特制的。
拉货的三轮车后部是一个敞开的平板车厢,车上经常放着两种不同的绳子,一种是用来捆绑货物的,一种是用来拉车的(绳子一般是用军用绷带做的,中间部分比别处宽一些,这样拉起车来能够舒服一些)。遇到需要爬坡的时候,光靠人力车夫用脚蹬不上去的时候,就需要车夫下来把车绳背在肩上拉着爬坡。每次看着他们咬着牙,弓着身子,一步一挪挣扎着向前走,我的心里都有点酸酸的。在他们的车厢里也经常放着块木板(木板上一般绑着海绵垫子或者缠着布条),主要是为了拉人方便。拉人的时候,将这木板放在车帮上,客人坐起来能舒服一些。
专门用来拉人的三轮车的车厢厢体跟《骆驼祥子》中祥子拉的洋车有点像,不过那时候的洋车是人拉着车跑,现在是人蹬着车子前进。车厢可以并排乘坐两个人。车厢上安装有可以折叠的防雨篷,下面装有弹簧和两个轮子。座位下面是一个木箱,可以开启,里面存放车夫的工具杂物等。座位上有用布和棉絮做成的坐垫,下方有脚踏板。车厢前面两看挂钩,可挂防雨门帘,门帘一般用帆布或油布做成,冬季则改用棉门帘,挡风避寒。
客运人力三轮车的存在不仅弥补了运力的不足,也成为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养家糊口的途径。政府为了统一管理,把所有的人力三轮车统一集中管理,编了号,印在车厢上,有的地方还在车厢上印上公益广告,有的地方还给人力车夫统一订制了褂子。乾县在人力车车厢上印的是“城市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不管是拉人的还是拉货的三轮车,人声嘈杂的地方,他们总是晃动着手刹,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嘴上喊着“借过,借过”,便一溜烟地奔向远方了。橘黄的人力车,橘黄的褂子,印着红色的标牌和广告,特别醒目,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时候,到一个地方去旅游,如果不是十分着急的话,最好是坐着人力三轮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这样不仅能更轻松、更省力,也能让他们在“慢生活”中体验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最初的时候,我是不忍心坐人力三轮车的,总觉得自己坐在这人力三轮车上是对别人的剥削,后来经过别人开导,也终于想明白了,这个事情并不是像教科书中说的那样简单。三轮车夫是靠出卖他们劳动力来谋生,他付出了劳动力,我们付给了他一定的报酬,是否等值等量我不得而知,但最少都是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我们都不去坐,那他们就失去了挣钱的机会。所以,我也就在需要的时候选择乘坐三轮车,只不过在上坡路的时候,我会跟他们商量下来,让他们空车骑上去,这也算是自己良心发现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