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屈建修:七彩丹霞
七彩丹霞
屈建修
南山(祁连山)、北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的沙漠、绿洲已无往日的苍凉。黑河时隐时现的陪伴着,在“河西走廊”一路前行。这里走过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张骞、嫖姚继踵,再静边方的霍去病、博学诡辩的常慧、广传佛法的鸠摩罗什。居住过避开中原战火保存儒家文化之根的大儒郭瑀、创造千佛洞艺术奇迹的翟氏家族。这里不是简单的标志,是历史、文化也是使命担当的传承。正如“河西走廊”纪录片说的那样,“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
蔓草荒烟,奔逸绝尘。张掖,我们来啦。临泽、肃南县境内形成于600万年前,510多平方千米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自然馈赠,是世间绝品。但守旧的观念,无奈的退出“申遗”对地貌的保护我觉得是种伤害。
在这里,调色板属于“上帝”,寸草不生的广袤丘陵让上帝涂抹的五彩斑斓。无草草生,无水水流。自然唯美,精致灵动。他如“裕固族”男子粗犷而淳朴,如女子原始而纯粹,如孩童精灵而顽皮。这样的美无需装饰,随四季而变,随人移而奇。危崖劲露的阳刚,遐想思古的阴柔。云海之上仙山琼阁的奇特,望而生畏的险峻,鸟飞尚可,欲登甚难。无精雕细刻,视觉的冲击却是巨大的。
丹霞的美,美在色彩的浑然天成,美在似与不似奇异的想象。他有静的画面,更有动的灵性。丹霞,撩拨着人们探秘的神经。
一眼相见是震撼,一日变化是惊奇。有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的韵律,有远近蓝天、白云下的绮丽。色与型组合的梦幻,张扬着西北高原古老而特有的激情。雅丹地貌的单调,喀斯特地貌的修巧,都无法和红、黄、橙、绿、黑、褐、青、灰诸色在“上帝调色板”的交织相比。特立独行于天下,野趣天成于高原。
人们对美的认知,个异性很大,但“大同”是包容,是认知的必须。如张掖丹霞地貌的“七彩”就是大同,因七彩衍生的“峡、湖、屏、塔等等”只是一种意象而已。你可以在共性的前提下完美诠释他个性的张扬。因大同,古往今来的人们才给山川河谷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怀亦是传承。融入自然而不破坏自然才是中华文明的根本所在。
乱的思绪在搓鱼子、糍耳子、羊肉粉皮面筋,甘州特色小吃的诱惑下戛然而止。回转“河西走廊”又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