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佩服有政治手腕,又不忘学术本旨的人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作者:拙棘
01.
一个师兄之前跟我感慨,早知如此自己当时就应该争取当学院领导,总比让那群不学无术的投机分子当领导,给真想搞学术的人找不愉快好。我一直很佩服有点政治手腕,但又不忘学术本旨的人。一般就是一群人琢磨怎么混,一群人琢磨怎么干活,能两者兼顾并都做得不错的实在少有。
02. 
学术卖弄的基本表现是,明明是刚刚才听来几句观点,自己说来却好像是信手拈来,俨然海面之下还有思想冰山的巨大主体在支撑这几句“信手拈来”。没有的,冰峰就是所有,盯着多看一会儿,它马上就化了。
03.
有些学术男以为可以用文化骗文艺女生,却常常发现文艺女只想用文艺化妆,并认为沉迷于文化的男的特别没出息。
04.
颇有一些草包博士每天什么事都不干,就是飞来飞去“访学”,然后晒自己与各种大佬的交情。这些人常常在朋友圈发出饭局上、会场里乃至去大佬家中探访时的合影,现实总是他们会比那些在图书馆默默啃书的博士更早找到教职。
05. 
台湾学术除了49年带走了一批大陆精英和早沐了几年欧风美雨之外简直一无是处,成天做些为西方理论提供地方案例/反例之类的不入流工作,然后生产一堆XXX之类的文化骗子。
06.
看现在的大部分论文,好像根本不会有触动人心、很有时代意义之类的期待,对阅读感受最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完成度很高/不高”。
07.
跟某些文化人一起做事太累了,情绪不稳定,时不时要表现下自己的知识人风骨,生怕自己跟正常人一样好好说话做事显得俗了。
08. 
我们专业大部分人读博还是很理性的,有些是地方院校老师或行政体制内的想刷学历方便升迁,有些是人到中年有钱有闲了来追求梦想,有些是想毕业找个地方大学混混,觉得比社会上的工作清净。唯一不靠谱的是喜欢做学问的感觉而非喜欢学问本身的那些人,没见过世面,对学术、学术市场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法学院的老师经常自嘲,以前那些不怎么灵光的同学去社会上混早就年薪百万了,而我这么优秀到头来日薪百块。不过我从来不会有这种烦恼,毕竟一直以来自我认同于哲学、社会学等博雅学科,因此读博的机会成本可忽略不计。
09. 
批评性的文章很容易显得自己比批评对象高明,因为这类文章往往只是指出别人有什么问题,而自己据以判断别人有问题的标准却躲在文章背后。因此。要衡量批评的质量,重要的是看看各个批评的小点背后有没有系统融贯的正面立场在支撑,这种立场是不是比批评对象更有力,或者至少推荐了一种有潜力的方向。
10. 
每个人的硬功夫——如果有——往往就是那么几本真正吃透了的书,其他知识都会被整理进由那几本书确立的思想框架中,直到某天发现某一逐渐生长壮大的思想潜流再也装不进这个框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