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中风方九首

(臣亿等按伤寒论伤寒中风自是两疾,今云伤寒中风非。)

病源中风伤寒之状,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发热,鼻鸣干呕此其候也。

太阳中风以火劫发其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即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荒语也本作谵)甚者至哕,手足躁扰,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疗。

阳明中风口苦而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

阳明病若能食为中风,不能食为中寒。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之则悸而惊。

太阳中风,四肢烦疼其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少阴中风,其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厥阴中风,其脉微浮者为欲愈不浮为未愈。(仲景伤寒论同并出第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桂枝汤,疗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纳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阔其间,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令其药势相及汗出自护,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昼夜服特须避风,若服一剂 时不解,病证不变者,当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二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亦当饮热粥以助药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发汗,火气太过,汗出不解,烦躁不得寐因此汤加龙骨牡蛎各三两,减桂心生姜各一两,不用芍药,若虚劳里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汤二升,加胶饴一升,适寒温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两,发汗后重发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发汗已解,半日许重发烦其脉浮数,可复发汗,宜桂枝汤方。

忌海藻生葱菘菜等。(在上出第二卷中千金胡洽集验文仲备急范汪同)又疗伤寒头疼腰痛,身体骨节疼,发热恶风,汗不出而喘,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心(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两仁碎)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覆取微汗,不须KT 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忌海藻菘菜生葱。(臣亿等按张仲景伤寒论麻黄汤惟主又疗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不出恶风者,属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 桂心(各二两)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出,不须吃热粥助药发汗余将息依桂枝法。忌海藻菘菜生葱。(并出第三卷中张仲景伤寒论治中风汗出用桂枝此证云汗不出亦伤寒之病非中风也)短剧葳蕤汤,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则发热,头眩痛喉咽干舌强,胸内疼,心胸痞结,满腰背强方。

葳蕤(二两) 石膏(三分末绵裹) 白薇(二两) 麻黄(二两去节) 独活(二两)杏仁(二两去皮尖两仁) 芎 (二两) 甘草(二两炙) 青木香(二两无可用麝香一分代之)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热者,加朴硝一分及大黄三两下之。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同一方有葛根二两)千金疗伤寒中风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烦干呕,栝蒌实汤方。

栝蒌实(一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四两切) 大枣(十枚擘破)

上六味切之勿令大碎,吹去末,以水一斗二升,煮得六升,绞去滓,更煎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疗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饮水而吐,此为水逆,五苓散主之方。

猪苓(三分) 泽泻(五分) 茯苓(三分) 桂心(二分) 白术(三分)

上五味捣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愈。忌桃李醋物生葱雀肉等。

又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心烦,不能得安,医见心下痞以为病不尽,复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之坚甘草泻心汤主之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二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忌海藻菘菜猪羊肉饧。(并出第九卷中一方

有人参三两)古今录验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阳且汤主之方。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芩(二两)

上六味 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渴者,去桂加栝蒌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干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虚劳里急者,正阳且主之,煎得二升,纳胶饴半升,分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不可与也。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千金同)又大青龙汤疗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汗不出而烦躁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如鸡子大碎绵裹) 生姜(三两)杏仁(四十枚去两仁及尖皮) 大枣(十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乃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一升,浓覆取微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不可再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燥不得眠也。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并出第二卷中张仲景伤寒论云中风见伤寒脉者可服之)

(0)

相关推荐

  • 白发伤寒论|第七讲(35.38.39)

    第七讲 讲述:白发渔礁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前天看到白发伤寒论第一稿整理出来了,还挺感慨的.天使问我叫白发老师讲伤寒论怎么样?我说这个名太平淡了,去掉中 ...

  • 《集验方》治虚烦不眠及汗出不止方

    治虚烦闷不得眠,千里流水汤方. 半夏(三两洗) 生姜(四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酸枣仁(二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三两) 黄芩(二两) 萆 (二两) 人参(二两) 茯苓(四两) 秫米(一升) 上 ...

  • 伤寒烦渴方九首

    伤寒烦渴方九首 病源此由阴气少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其衣被者,可治也,病脉已解而反发烦者病新瘥又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即愈,少阴病脉微细而沉,但欲卧,汗出 ...

  • 【脑血管意外(中风)方22首】

    脑血管意外(中风)秘方(22首) 18.1通脉汤 [来源]杨百茀,<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芪30克,当归.白芍各15克,桃仁10克,生地15克,川芎.丹皮.桂枝.茯苓各10克. [用法 ...

  • 【名医屡试屡效方:中风方7首】

    【名医屡试屡效方:中风方7首】

  • 伤寒结胸方七首

    (一十二法) 病源结胸者,谓热毒瓦斯结聚于心胸也,此由病发于阳而早下之,热气乘虚而痞结不散也,按之痛,其脉寸口浮关上反自沉是也,脉大不可下,下之则死,脉浮而大,下之为逆,若阳脉浮关上细小沉紧,而饮食如 ...

  • 《集验方》治伤寒中风方

    治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枣,次切余药,以水七升,煮枣令烂 ...

  • 犬咬人方九首

    肘后犬咬人方. 取灶中热灰以粉上毕,裹缚之.(千金同) 又方:干姜末服二方寸匕,姜汁服半升亦良. 集验疗凡犬咬人方. 以苦酒和灰涂之良.(千金同)千金疗凡犬咬人方. 烧犬尾灰敷之,日二,又烧自死蛇灰, ...

  • 鼻息肉方九首

    鼻息肉方九首 来源:<久病必效单方>     散人注:鼻息肉是鼻腔内一种表面光滑.柔软.带蒂的良性肿物, 多发于成年人.其临床特点以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头胀痛.嗅 觉障碍.鼻道内有淡红色或 ...

  • 九首色彩斑斓的诗词,句句都好看,美到不可方物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对于画来说,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亮丽的色彩,能够将目光马上吸引过来. 想象一下,如果诗词中出现斑斓的色彩呢?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忆江南> ...

  • 走方郎中的九首单验方|香附|乌药|当归|杜仲|续断|黄鹤丹

    小编说:<串雅>是清代医家赵学敏整理铃医.走方医及前代医家有效经验的一本实用临证书籍.其中所录小方.单方较多,且多数是现在临证常用药物,本文作者从<串雅>略选数则小方,简附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