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洛阳:石刻艺术展和珍宝展--洛阳博物馆
翻看洛阳博物馆的图片,好似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河洛文明展中只是管窥。几个专题展各个璀璨,这一期介绍专题展,真的好似:一入展厅春深似海!
↓洛阳石刻造像时代从东汉、北魏,迄唐宋明清而不辍。造像题材有石刻雕像、佛教造像、造像碑、装饰纹样和神话故事等。造像多用青石、汉白玉石和砂岩石雕凿,突出表现人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或神态夸张,或清奇丰腴,或线条遒劲,或灵巧狞悍。虽风格各异,但比例协调,气韵生动,写意传神。此展览分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建筑及其它石刻三个单元。(摘自洛阳博物馆官网)
石刻馆展示厅入门处即是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东汉石辟邪。而且是三尊,其保存之完好,让你无法相信!
这三尊,博物馆都标注为东汉石辟邪。它们有双角的,还有独角的。有独角角前扬,有独角角后顺的。
同台的两尊,双角石辟邪,1963年从伊川县彭婆镇东高屯村出土。高1.14米、长1.72米;单角石辟邪,1955年出土于洛阳市孙旗屯。高1.09米,长1.66米。背部阴刻隶书“缑氏蒿聚成奴作”七字。
↓单独一踞的东汉石辟邪,为1992年12月孟津油坊村出土。来张正面相。
↓来张侧面相
臀部再来一张。
↓东汉黄肠石,永建二年(127年)勒石,洛阳出土。
↓墓门,没有标注,上有线刻图案,四灵和门神。
↓石像生之石羊。前二只为宋代,洛阳出土;后二只为金大定二年,1985年偃师程村出土。羊的恭顺驯良在弯角和跪姿显现。
↓北魏石虎,1980年洛阳邙山北魏孝庄帝静陵石刻。这尊石虎,是鱼见过的最难以忘怀的。它的形象奇伟,有种蓄势待发的凶狠。健硕之躯蹲踞态势直追现实版的狮子王!官网介绍如下:高106厘米,蹲踞状,圆睁双目,须作三缕,弯曲下垂,腹下未镂空,尾巴浮雕在臀部。
↓金大定二年(1162年)石狮、石虎,1985年偃师程村出土。宋人对狮虎的解读也影响到金人。
↓宋代和明代的石虎,洛阳出土。有对比才有差距。重文轻武的宋朝与内帷掌权的明代,对威猛的理解如此迥异。
↓北宋二十四孝画像石棺,1958年孟津县张盘村出土。棺盖及棺身用二块青石雕成。棺盖上部正中刻墓志铭。志额篆书“洛阳张君墓志”,下为志文,文中有“……崇宁五年(1106年)四月二十日……”
↓细部看看
↓北魏升仙画像石棺,洛阳邙山郑家凹出土。
↓细部看一下。
↓北齐造像碑,洛阳出土。四面体造像碑,正面造像四层布局,每层一个内容,很奇特。标注称“是《维摩诘经》记载的佛下观耕、鹿乳人、舍生饲虎等佛经故事。”
侧面造像三层布局。
↓唐造像碑,总章元年(668年)制。洛阳出土。双层造像,下部有题刻。
↓唐造像碑,景云二年(711年)制。洛阳出土。
↓唐造像碑,先天元年(712年)制。洛阳出土。龛下有题记。
↓唐密檐式石塔,洛阳出土。
↓唐观音菩萨像,洛阳出土。
↓唐石经幢,洛阳宜阳县柳泉乡东高美村出土。幢身八面,七面梵文,一面汉字。
楼阁式石佛塔
↓唐代石雕牵马俑、天王和胡商,均为1973年偃师出土。
↓ 东汉龟座石刻
↓金代石童子牵羊。1985年孟津跃店后沟出土。羊的形象细致,童子造型写意。
↓ 唐石鸱吻,唐代洛阳宫城出土。
↓换个角度再看这石鸱吻,像大象头。
↓唐石蟾蜍,1980年洛阳西工区委出土。有关资料介绍说该“石蟾蜍高51、长96、宽71厘米。保存完整,当为宫殿建筑或苑囿的排水设置,形似蛤蟆,嘴巴张开,腹中有孔,头肩部位有浮雕加阴线刻的凸眼和双角,造型敦厚,形象奇特”。
↓西晋骠骑将军韩寿墓表,西晋元康初年(291年)勒石,洛阳出土。
↓唐福州刺史管元惠神道碑,洛阳东花坛出土。天宝六年(747年)由唐代隶书大家史惟则书丹。
↓熹平石经残石,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勒石,偃师大郊村(今太学村)出土。
↓放大其中一块
↓元郑择墓志,至正十年勒石。
↓齐国孟尝君像线刻碑
↓洛阳,负山抱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王者之里。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兹建都,赓续1500余载。文道昌盛,物华天宝,地上地下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宝藏。这些珍若拱璧的艺术品,凝聚着古老东方文化语境下的创造性和审美意识,承载着丰富多姿的历史记忆,折射着千年帝都的荣光与辉煌。为展示瑰宝风采,我们从洛阳庋藏的数十万件文物中撷取一批珍品,举办《洛阳文物珍宝展》,希望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都洛阳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聆听到华夏文明演进的千古足音。(摘自洛阳博物馆官网)
↓商代母鼓铜方罍,1963年洛阳市北窑出土。
↓唐代三彩黒釉马,1981年洛阳龙门安菩墓出土。
↓清代鎏金铜观音,故宫博物院移交。高90厘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