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其实没那么难,超详细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步骤!
一、后方入路适应证
关节完整性遭到破坏 股骨头半脱位 关节面之间存在骨折块 (这通常会导致关节的不完整)
在下列情形下可以考虑使用单纯的后方入路或在联合入路中随后使用,也可同时进行前后方手术:
髋臼后壁骨折初级或相关骨折类型:
单纯髋臼后壁骨折
髓臼后壁横行骨折
后柱合并后壁骨折
后壁 T型骨折(通常需要另作切口或延长原切口)
髓臼后柱 (不包括后壁) 初级及相关骨折类型单纯后柱骨折
单纯后柱骨折
单纯横行骨折
后柱后部分的 T型骨折(通常需要另作切口或延长原切口)
前柱后部分横行骨折或双柱骨折(手术切口通常要在前方)
单纯股骨头骨折(通常需要前方入路) 股骨头骨折内固定通常需要髓关节脱位 (经过后方入路实施)
原发髋臼双柱骨折伴继发关节的连续性遭受破坏,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骨折类型:漂浮髋,即整个髋关节是漂浮的,与中轴骨失去连接)。
大多数这种损伤需要手术治疗,这样患者可以早期活动并确保最佳关节面复位。
在双柱骨折类型的病例中可以看到次级不稳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应用保守治疗如患者年龄较大或对功能要求较低。然而,早期活动可能导致骨块再移位,后期手术很难将这些骨块行固定 。
手术时间
延期手术治疗会影响手术效果。骨折超过3周后,断端骨质吸收及早期骨痂形成。从而使局部解割辨认困难,并且为了骨折端良好的复位可能需要延长切口。
早期前关节置换术
患者的骨质量较差、负重区明显压缩骨折、患者高龄及合并疾病,这些因素使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结果大打折扣。
现代全髓关节置换技术使得-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活动优良的髓关节功能并且可早期活动。然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明确的适应证 仍存在争议。
经皮内固定技术
对功能要求相对较低的老年患者而言,闭合复位及经皮内固定技术(有或无计算机导航辅助)扮演着一定角色。为了微创手术操作,这种权宜手术是第二选择。
由于髋臼骨折的解剖复位是获得良好髋关节功能的首要条件,所以这种技术的使用是有限的并要依照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二、检查/影像
手术入路(前入路、后入路、附加大转子截骨、两种入路依次进行或同时进行、 延长切口)
对于髓臼前后柱骨折和髓臼壁骨折,拉力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
支撑髓臼壁的方法(支持接骨板、钩板)
是否需要进行自体骨或骨替代物植骨植入 (支撑抬起的边缘压缩骨折块)
股骨头骨折 边缘压缩骨折(特别是髋臼顶及后壁) 髋臼壁骨折碎块 骨节内骨折
三、外科解剖
前柱:白色
后柱:红色
四、入路/显露
五、手术步骤
于坐骨结节处置入一枚斯氏针可能是有帮助的。
通过切迹放置较大的点状复位钳。
一个弯钳通过大切迹放置 。
前柱拉力螺钉的放置。
将C-臂至于闭孔斜位,方便竖着管着前柱。
起点便位于臀肌后方在关节附着点2-4cm处。
有时需要经皮内固定技术。使用一枚2mm平滑克氏针,在钻头刺破皮肤进入前,将其标记在皮肤上 。
在 X线透视下进行应用一枚长2.5mm钻头。电钻与髋臼的前柱方向平行 。触诊耻骨结节可有助于确认方向 。
用3.5mm钻头再次扩钻。
测深尺测深。
如果患者个体较大,可沿长柱置入第二枚拉力螺钉。
如果髋臼前柱的骨折水平面较高,位于坐骨大切迹的上方部分,固定前柱螺钉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可能从前柱切出。
完成前柱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后,最后再固定后柱。
好的复位方法包括使用点状复位钳、将螺钉置于骨折块对面的骨质上,使用Farabent钳、小号Junbulth钳。
后柱拉力螺钉固定
通常将一枚短螺钉置于较垂直方向。
我们很少将一枚反转后螺钉自坐骨结节处置入。髋关节屈曲从而将坐骨结节置于皮下,进面有利于螺钉的置入,同时这样也可以减少坐骨神经损伤。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