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加尔法德《极简宇宙史》
读加尔法德《极简宇宙史》
这本书我周天一个下午的时间居然就读完了,这可是“宇宙史”耶!《极简宇宙史》([法]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 著 童文煦 译 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3月第一版)作者是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史蒂芬▪霍金的亲传弟子。在前言中作者说了两件事,第一是承诺:只出现一个方程式,他做到了;第二是愿望:“我将不会放弃如何一个读者”我感到他也做到了。(第1页)
译者后记里提到了两个危险:一个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代价是巨大的,而)这本书的作者将理论物理学描述得太美太好,让这种科学的诱惑性变得危险起来。另一个危险是,宇宙如此之大,粒子又如此之小……会让某些人,在人生观世界观上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究竟是向上飞升还是向下沉沦,全在自我一念之间。(第351页)
我想原作者以及更成功的科学家大概一定都是飞升的吧?近似的问题毕淑敏也写到过,她说在医学工作的两端,助产医生每天都看到新生命,应该是满怀信心的;殡葬化妆师每天看到逝去,应该心情无限悲苦——但是具体个例恰恰相反,前者是悲苦的,她想到孩子将来漫长的人世跋涉;而后者是乐观开朗的,她看到了明白的结局。看看,或升或降,这里也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说两个具体的震撼吧。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个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因为他们实证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极其一致性和各向异性。“这种温度在两个地方相差约一摄氏度的千分之一,但的确有差别。这种差别甚至被认为是后来引发了恒星与星系形成的原因。//如果没有差别,整个宇宙将到处一片均匀,恒星将永远无法诞生。”(第314页)——这个不是当年我们读《西方哲学史》的时候的一个论点吗?“伊壁鸠鲁原子论关于原子运动倾斜的学说强调了运动的偶然性,这对于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必然性的思想提出了重要的修正。”——还有,关于粒子到宇宙的比例层级,又使我们自然地想到佛学的“三千大千世界”的论点。这时候,中国哲学在哪里呢?当我们的思索放大到一定的数量级之后,中国哲学的短缺就显现出来了——中国哲学太接近“动物性”!也许人类文化里还有更接近动物的,我们不要提他了,比动物更动物的“气球追杀令”曾经真实地出现过呢。
第二个震撼。时间与空间消失于“弦”,弦比任何粒子都小,它们生活在一个十维宇宙中。弦有开放的和闭合的两种。//开放的弦的一端都连在你的宇宙上,那个你刚刚离开的宇宙,而那些闭合的弦,那些环,以引力方式振动的环,则能够自由出入你的宇宙,从宇宙中离开……(第330-332页)“这种宇宙被称为“膜”,与薄膜相似但并不仅仅是薄薄的一层,也并不只是二维实体。你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膜,另一个宇宙,但或许还有很多。它们也可能有不同的纬度。当研究它们的数学物理学家们改变这些宇宙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还能相互转换,就像弦本身一样变化。它们既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实体,又能被看成同一县市的不同表现,就像是从不同视角看到的同一现实,而所有这一切又可能是另一个更大现象的表象,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现实”表示的到底是什么意思。”(第333页)这里,我忽然有一种感悟——开头提到的“或升或降”那一念,分析到最后,是不是就在这里呢?
不知道为了什么,我就是想有时候读读这种东西——
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