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苦寒燥湿,如何正确理解?中医师解读,让你不再一知半解
苦味的中药具有能泄、能燥、能坚的特性。
具体来说,能泄是指清泄火热、通泄大便,能燥是指燥湿,能坚是指坚阴,也称泻火存阴。苦味药,根据药性可分为苦温、苦寒两种。能泄、能坚主要是指苦寒药物的功效,而能燥是苦寒与苦温药物都具有功效,分别称为苦寒燥湿、苦温燥湿。
苦温燥湿大家都好理解,好比雨后潮湿的道路,经阳光一照耀,湿气蒸发,道路就变干了,苍术、厚朴、半夏等就是这类药物。
但苦寒又是如何燥湿的呢?这个不容易理解,一般书上也没有明说,这里说说我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其实,苦寒燥湿重点在寒,主要是针对火热之证,“热者寒之”,而不是针对湿邪。之所以表现为湿热(火),主要是因为热(火)蒸湿动,好比蒸东西的时候,火越大蒸气越多。所以,当我们熄掉锅底的火时,水蒸气也没有了,这就是黄芩、黄连、黄柏这类苦寒药物燥湿的机制,重点在泻火。
治疗湿邪,寒凉的药物要慎用,因为湿是阴邪,湿气的消散,最终还是要靠阳气的运行,而寒性的药物用之不当,容易伤及人体阳气,中医学形象的称之为“湿遏冰伏”,就好像湿邪被寒气给冰冻住了,这对祛湿是非常不利的。再以潮湿的路面为例,如果气温降到零度以下,路面会结冰,看起来很“干燥”,其实湿并没有祛,只是被冻住了而已。
但是湿邪常常伴有化热的现象,呈现湿热并存的局面,又该如何治疗呢?
这时就要看湿与热的轻重来权衡了。湿重于热的,祛湿为主;湿热并重的,祛湿兼以清热;热重于湿的,清热兼以祛湿。
很多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反佐的配伍,如二妙散中的黄柏与苍术,连朴饮中的黄连与石菖蒲、半夏的配伍,这时就是苦寒与苦温并用了,既利于祛湿,又能防止寒凉太过。
至于湿热轻重的判断,那就是非常专业的中医问题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有机会再谈,这里就不展开了。
(关注小柴胡沈大夫,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