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在父母生前没有做这两件事

春节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对很多外乡漂泊的人来讲,一年恐怕也只有这一回,但今年因为疫情,很多人不得不留在原地过年,虽然错失了与亲人的团圆,但内心对父母子女的挂念却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得到慰藉。

内容就不剧透了,只想和大家聊聊我的三点感悟,也是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子女、如何为人父母的一些思考。

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想好好奉养

01

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了认识一个朋友,她母亲过世后,很长时间她都痛苦得不能自拔,就是因为母亲是在一场意外中突然离世的,她觉得自己还没有好好来得及孝敬母亲呢,所以心里空唠唠的,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在母亲活着的时候为她多做点事。

可见“子欲养而亲不在”实为人间一大憾事!对于我们这些父母尚在的人,还在等什么呢?

那么具体怎么奉养呢?我认为在这件事上最好是理念先行,然后才是方法。

有一句话叫做“不知医者,不足以当儿女”,每个人都想对父母好,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养生理念都没有,就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情。比如过年过节,很多人回家时都会给父母带回来大量营养品、滋补品,甚至山珍海味,但却不知绝大多数老年人需要清淡的饮食。

这里我想讲讲元代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孝敬母亲的故事。

朱丹溪像

朱丹溪很孝顺自己的母亲,他就是因为母亲有病才立志学医的,据说他母亲以前有点痰饮,他在奉养母亲时一直恪守饮食清淡的原则,母亲过了七十岁后,痰饮居然没有了。

后来因为有一次母亲大便燥结,朱丹溪就用了些牛奶和猪油混在粥里给母亲喝,当时虽然大便滑利了,但是终究是腻了些,第二年夏天,母亲的肋下长了一个疮。朱丹溪认为说,这个可能是吃猪油的结果,因为吃进去的营养太多了。他觉得是自己的责任,非常自责,后来调了点药,才算平安度过了。

当时别人都质疑朱丹溪,很多人问他,说你这么做可不对,给母亲应该吃好吃的东西,怎么能给吃这么简单的菜,这样子做不好。

朱丹溪就跟大家说了有一个道理,如果给母亲吃好吃的,让母亲一时口快,觉得特别舒服,但是日后有病了,这算是孝吗?自己给母亲吃清淡饮食,而母亲的身体很健康,这样子才是孝顺,所以孝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朱丹溪的母亲确实是高寿,活到了八十几岁,最后是无疾而终的,睡觉睡了三天以后去世。

这个故事里主要写的是饮食,其实饮食只是中医之道的一个方面,睡觉、穿衣、锻炼、情志……都有很多讲究,中医其实就是教你生活的方法,为什么很多老中医活到很大岁数还都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就是因为他们是真正把中医之道落实到生活当中了。

所以我们如果能多懂点中医,就能把奉养老人这件事落在实处,而不是一句空谈。

除了理念,当然还有方法,这几年在我们董氏特效穴的群里,有很多妈妈是真正用自己的双手挽救了家里老人的健康,包括我自己也是。几年前,我的父亲得了场严重的大病,如果按常规的治疗方法,就只能接受化疗,我知道化疗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为了父亲的病,我到处遍寻更好的治疗方法,也是在这个机缘下学到了董氏特效穴,后来用董氏特效穴给父亲调理,现在他老人家恢复得非常好。所以我这几年也尽我所能地推广这个绝技,因为我知道,父母的健康是我们做子女关心的头等大事。

有人可能会质疑,真有那么厉害吗?其实我告诉你,人如果得了大病,没有任何一个方法能够百分之百保证能够治好的,我们学习这些方法不是为了起死回生,更重要的是在父母有一些慢性病的时候,能够积极给他们调理,让他们尽可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朱丹溪的母亲是享有高寿,无疾而终的,没有一丝痛苦非常平静地离开人世,如果我们有理念有方法,相信我们的父母也能有这样的福分。

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去谅解他们

02

因为心理学这些年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有多大,的确,因为父母不是完人,他们的一些行为的确会伤害到当时年幼的我们,给我们造成痛苦,影响我们的性格形成,我们对他们有爱,也有怨和恨。

记得豆瓣上曾经有一个叫做“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里面全是饱受家庭暴力和精神伤害的年轻人在里面倾吐自己对父母的怨恨,这个小组的成员竟有10万人。

在2018年时,我们举办了几期系统排列课程,有一个学员在课上说的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她说我来参加这个课,就是希望放下对父亲的怨恨来孝敬他。

这个学员她的父亲对孩子的管教非常严厉苛刻,尽管她现在事业有成,也很孝敬父母,但从心理总是放不下对父亲的怨恨,其实这种怨恨也是非常痛苦的,谁不想发自内心地对父母好呢?但年幼时刻下的伤口是那么的年深日久、刻骨铭心、锥心刺骨,哪能轻易地说忘就忘呢?

但我还是想说,到了人生的下半场,很多事再不做就来不及了,如果我们放不下怨恨,不妨像贾玲一样设身处地地回到父母年轻的时候,看看他们曾经遭遇过了什么,是什么让他们变成后来的样子,多一些感同身受的理解,可能就会多一些释然。

作家张爱玲从小被母亲黄逸梵抛弃,在家中父亲和继母的虐待,这给她一生留下了深重阴影,在求学时曾因经济困窘而向母亲求助,但却受到了母亲苛责和奚落,让她十分痛苦,倍感屈辱,对母亲十分怨恨。

黄逸梵临终时曾写信给张爱玲,希望能再见她一面,但张爱玲犹豫很久最终还是没有去,只寄了些钱过去作为补偿。

黄逸梵

但张爱玲到晚年的时候对此非常后悔,有人曾去拜访晚年的她,张爱玲说:“我在与我的妈妈说话呢。来日,我一定会去找她赔罪的,请她为我留一条门缝!我现在唯一想说话的人,就是妈妈!”

黄逸梵虽然出身名门,但从小都没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她是小妾所生,父母又早逝,虽在锦绣堆里却不是金枝玉叶,从小饱受白眼和奚落,弟弟却被送进震旦大学,她却必须缠小脚,在家里读私塾,后来嫁的丈夫又是抽大烟、眠花宿柳的纨绔子弟。所以她的暴躁与乖戾不是没有来源的。

我一个朋友非常怨恨母亲的暴脾气,印象中从高中起,她的母亲经常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巨大的咆哮,有时连续火力十足地骂上两三个小时都不带停的,每次她都是关上房门戴上耳机睡觉,睡醒后竟然还在咆哮,有时她带朋友回家玩,母亲都不给她留面子,一通咆哮,朋友都会被吓哭。她为此经常埋怨母亲。

但后来她回忆起高中时家里正面临着一场变故,父亲生意失败,赔了很多钱,母亲一人扛起了全家的责任,再加上她那时候懵懵懂懂,不好好学习,高考失利,母亲好不容易花了很多钱托人让她上了大学,好不容易混到毕业又想转专业,她说:“母亲当时一定对她失望透顶了,如果我是母亲,面临这么多不如意,肯定也会变得十分暴躁。”想起这些,她忍不住泪流满面,对母亲的种种抱怨也在泪水中洗净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我们再去放下心中的抱怨,趁他们还活着的时候,让我们心无结缔地真心实意地好好孝顺他们吧!

不要等到孩子迷失,才回到生儿育女的初心!

03

贾玲最内疚的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牺牲了自己很多快乐,这是做子女的想法,但她的妈妈可不这么想,她对这样的牺牲甘之如饴。不为人父母,很难有这样的体会。

不知道大家问没问过自己,我们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被长辈催婚催育不得已的结果?难道是为了和周围人一样随大流?难道是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相信会有这样的人,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是为了爱。

因为心里的爱而结婚生子,让我们与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连接,虽然会做出很多牺牲,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为自己而活的潇洒,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但心里却有一种沉甸甸的幸福,这不就是生活最真实的质地吗?就像那句歌词所唱的:

有一天,我发现自怜资格都已没有,只剩下不知疲倦的肩膀担负着简单的满足;

有一天 开始从平淡日子感受快乐,看到了明明白白的远方,我要的幸福。

所以虽然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看似是活得最悲催的阶段,但内心的充实富足却只有这段经历才能给到。而且当父母就是一场修行,我们在这条路上所领略的风景,经历的心路历程,智慧上的提升也是这辈子非常宝贵的财富。

看似是失去的自我,但与世界的深刻连接,其实是扩大了自我。

所以当我们在被生活碾压得精疲力尽的时候,不妨想想当初走上这条路的初心,想想积极的一面,就能豁然一些。

我建议在适当的时候,也跟孩子聊聊这个问题,父母生下你仅仅是因为爱,这样孩子才能够放下负担,真正做自己,而不会像贾玲一样背负那么沉重的内疚。

龙应台曾在一本书中说道: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我们都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幸福。希望这部电影带来的不仅是眼泪,也能对我们今后生活有一些启示。

近期导读:

雨水前后这样推拿 让孩子的阳气像雨后春笋般勃勃生发

春节期间的解腻菜,还可减肥、排毒、祛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