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如何判断35千伏充油型电流互感器是内部发热还是外部发热

技术社群
往期内容
本期内容
声明

本号所刊发文章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无商业用途,向原作者致敬。因某些文章转载多次无法找到原作者在此致歉,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判断电流互感器

内部发热还是外部发热,

是正确处理设备发热的前提,

且对发热缺陷定性也具有重要帮助。

现以变电站一次处理

35千伏充油型电流互感器发热为例

对电流互感器外部发热和内部发热进行对比。

有时,电流互感器的发热

通过肉眼是不能完全肯定其是外部发热

测温也有点难以区分

咱们接着请往下看

上图,35千伏充油型电流互感器实物图,红框标注部位为易发热点——接头和线夹;红外热成像图,接线柱线夹显示结果是:电流互感器线夹处发热97℃,其他部位都低于97℃,而且螺丝发热比较明显,属于外部发热。

而此次电流互感器发热的部位比较隐蔽,

结果并不以为然。

上图为电流互感器上盖打开的照片,两个接线柱分别用螺丝固定。

由于接头在设备内部,且外围有瓷瓶和绝缘油包裹,测温时便不易发现是内部接头发热。

测温时,其与线夹发热的红外图谱很相似,只有经过仔细对比才能发现它与线夹发热存在细微的不同。

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一次导电触头和电流互感器本体连接处的温度是78.8℃,线夹的温度是73℃,它们的温差是5.8℃;而电流互感器上部温度是71.6℃,与本体连接处的温度相差7.2℃。

结论:图中触头和电流互感器本体连接处的温度最高,线夹是触头的一部分,热量可直接传导,所以温度次之。而电流互感器上部温度是通过绝缘油传导出来的,温度要比其它两处低一些。可以判断出此次发热是由电流互感器内部引起的。

在随后的检修过程发现,电流互感器内接线柱上的螺丝垫片有疑似闪络痕迹,如上图所示。这也证明了上述的判断是正确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

电流互感器一次导电触头连接采用机械拧紧螺栓的方式,在安装连接过程中,尽管接触面是光滑的,但还是存在接触面不能完全吻合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些接触点在接处。

当运行中的负荷电流从截面较大的导体过渡到截面很小的接触点时,由于电流密度的变化,产生了收缩电阻,接触部位电阻增大,使金属发生蠕变,导致螺栓压力下降,并随着负荷电流及接触点的温度变化,接触面在不断减小,电阻随之增大。

焦尔定律中 Q=I²RT (其中Q为热量,I为电流,R为电血,T力时间),可知热量Q与I,R, T三个因素有关,而单位时间内当电流I变化很小时发热量只与R有关。

因此接头当在大电流长时间运行时就会出现发热,温度相应升高。如果长时间的运行下去,将会进一步恶化,导致内部放电。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发热现象处理办法:将垫片和紧固螺丝进行抛光处理,并重新进行紧固。

总结

电流互感器内部发热

具有隐蔽性,不宜被发现,

在测温时,要结合设备的原理结构,

仔细分析并不断积累经验,

才能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哦!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