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 学徒(九)
学徒(九)
钢包是一个钢板焊的铁桶,上口直径大约1500毫米,下底直径大约1200毫米,上部有一巨大的钢梁,中间有一个吊环,供天车吊钢包时使用。钢包内部全部用耐火砖衬砌,钢包底部有一个圆形孔洞,也用定做好的圆形耐火砖孔砌好,浇灌铸件时钢水就从这个孔中流出。
钢包壁上有一个压把扶手,就像农村使用的洋井把;把手的一端伸出钢包外,供浇灌钢水的师傅使用。把手的另一端,伸入钢包中间,连接一根垂直的铁棒,铁棒外也用专用的圆形耐火砖砌好,最底端是一个像瓶塞一样的圆形耐火砖头,上大下小,正好堵住钢包下部圆形的出钢口。使用时,外面的师傅压下杠杆,堵头抬起,钢水就流出钢包。停止时,向上推动杠杆,堵头归回原位,把出钢口堵死,钢水就流不出来了。
钢包装入钢水前,一定要预热到500C°以上时,才能灌入钢水。
天车吊着装满钢水的钢包,慢慢地移动到准备浇铸钢水的砂箱上空;由一名砂型师傅指挥吊车,让钢包的出钢口对准要浇铸砂箱的水口,高度不允许超过200mm,稳住吊车和钢包后,负责钢包的师傅就慢慢地压开出钢口,让钢水流入砂箱里。
注意,钢水一定要一次浇铸完,中间不能断流,否则就会出废品。钢水注满砂箱里的砂型后,一定要在冒口开始溢出钢水前就停止浇铸,关闭钢包的出钢口,让砂型里的钢水刚刚注满砂型及冒口。这种钢水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灌注技术,就是负责浇铸钢水师傅的精湛手艺。
当所有的砂型全部浇铸完后,为防止钢水高温和高温蒸汽伤人,所有工作人员全部撤出厂房,铸钢车间就此全部停止了工作。
到了第二天上班后,全体人员便开始了清理现场;两天后,铸件的温度已经降到了正常温度,这时就可以拆除砂箱,清理浇铸好的铸钢备件;然后再开始下一轮的砂型制造工作。
随着制作砂型的操作越来越熟练,我开始不满足只学这些手艺,而想学习怎样看图纸。每当一个准备制作的铸钢或铸铁备件分配到砂型师傅手中,分场便有一张该部件的蓝图,也分配到铸工班这些师傅的手里,这使得我有了接触机械图纸的机会。
这样我便有了开始参照木型实体来看图纸的机会,看懂一个后再换下一张图纸。慢慢地我就不用木型而直接看图纸了;突然有一天,我觉得我领悟了机械制图的要领,于是便在以后的休息时间里,开始向铸工班里所有的师傅借更复杂的图纸看。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问题。这是一张很简单的蓝图,图纸上标明的数据如下:“一个正方形的铸铁件,边长是210毫米。中间有一个圆孔,而图纸上标出圆孔的直径R=215毫米。”也就是说内圆的直径比正方形的边长大5毫米。
这个错误很可笑,圆孔比加工件还大,备件根本无法加工。现在看很可能是画图者标错了尺寸,于是我便和我师傅玄戌旺讲了这张图的错误,玄师傅一开始还不相信。听完我的述说后,详细地又看了一遍图纸,才带着我找到了修配分场姓刘的专责工程师。
刘工(两年后调到清河发电厂修配分场任副主任)大概五十岁左右,看完错误的图纸后承认图纸有误,要求收回图纸改正后再重新加工,我们便把图纸留在了修配分场场部。
通过这件事,修配分场给我们新学员增加了《机械制图》培训课。每周二和周四下午一点到五点,由分场专工给我们新学员上《机械制图》课。同时参加上课的还有抚顺发电厂修配分场,1971年10月份分来十几名当年毕业,没有下乡的初中毕业学生(几乎全是女生)。
由于我看图和识图的能力比较强,拿到图后,一旦全部看懂了,这张图纸所要表明的实物,便会在我的脑海里建立起它的三维立体图像。加上我有绘画基础,我便能在黑板上绘出该备件的立体图(轴侧投影图)。
为此,一到上课时,老师拿出图之后,便把我叫到黑板前,让我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要讲备件图纸的透视图(三维投影图)。
我在这些课堂上,学到了很多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为我在后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奠定了扎实的建筑制图基本功。(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赵雨祥)
2012年10月7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
1、这张照片中天车吊在空中的,就是装满钢水的钢包;中间下面的圆形火红的炉子,是装满钢水的钢包临时停放位置(高温加热炉),主要是保证钢水包在浇注前钢包里的钢水温度不能降低,以防止钢水温度下降到不能浇灌铸钢砂型!照片来源于网上下载。
2、这张照片是铸钢工人在往砂型里浇灌钢水时的的镜头,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照片从网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