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弥补学习能力差距的3个技巧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现象一:

手机验证码未出一键复制功能之前,六位的验证码看一下再去填,转眼就感觉自己记错了,直到出了一键复制,才解决这个问题。

现象二:

上课或者开会的时候,老师讲了新知识、别人提出了新观点,有人总会第一时间就清楚明白,你却跟不上,总要拿出多余的时间来继续钻研。

现象三:

口算能力特别差,去菜市场买菜,16.4+18.7=?一个简单的计算自己想要口算,但是好像有点困难,只等着买菜的阿姨给你算出来,我相信如果有纸笔你可以立马算出来。

有人会因为这些现象,认为自己智商不高、反应慢、不是学习这块料。实话实说,现象一我也中招了。

今天就来说一说,如何通过一些学习技巧,来弥补学习能力上的不足。

01

大脑的那些事

先来一段干巴巴的理论,搞清楚大脑的运行原理,搞清楚为什么“脑子慢”,到底是哪根弦打错了,或者说你在学习时大脑是怎么思考的。

人类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说一个最简单的大脑模型。

环境(我们所处的周边环境)

工作记忆(大脑工作时用到的临时记忆)

长期记忆(长久性记忆)

人思考的过程就是将长期记忆里已掌握的知识和环境中的问题都放到工作记忆中,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英语老师问你“交际”用英语怎么说,这个问题会从环境传到工作记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去长期记忆内寻找这个单词communication,然后将单词带到工作记忆,解决这个问题。

你为什么会“脑子慢”


那要从工作记忆的特性说起

1)容量有限:就像c盘的空间有限,工作记忆的容量也是有限的。

比如记一串数字,大多数人在寄到第七个和第八个时,就开始忘记前面记住的数字。

所以,这一点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口算容易错

口算数据太多,工作记忆装不下,计算了后部分,前面计算的那部分忘记了。

2)长期记忆会影响工作记忆的处理能力

我高一的时候英语学得很好,背单词什么的都很快,但是到了高二高三就跟不上了。

初中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意味着我长期记忆中英语背景知识更加丰富,而高一的英语实际上和初中的没有多大差别,在听课的时候,这些背景知识就会被提取到工作记忆中,帮助我去学习。

而到了高二高三,英语跟不上,是因为高一的时候并没有建立良好的长期记忆,以至于没有足够的知识背景来支撑高二高三的学习。

换而言之,所谓的理解力和学习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积累来提升的。

02

强化学习能力

1)辅助记忆

把软件都安装在电脑C盘电脑会卡,为了减小C盘的压力,电脑划分了系统盘和数据盘。

同理,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减小压力,那不妨借助辅助工具,例如纸笔和电脑,让它们来充当数据盘的角色。

刷题的时候多打草稿、头脑风暴的时候多画思维导图、做各种规划的时候多用表格。

2)提前铺设知识背景

前面提到了,上课的时候有人理解消化很快,有人很慢,关键差距之一就是背景知识,这一点给了我们两个启示。

预习真的很重要。很多人都不预习,有的是懒有的是不屑于预习,认为上课直接听就可以了,你想想,本来知识背景就差,还不预习,那不就是悲剧的二次方吗!

第一遍不代表最后一遍。考试前的突击复习,第一遍可能知识点啃得特别困难,但是到了第二遍,突然就透彻起来,其实是因为第一遍的复习是在铺设知识背景。所以不要因为第一遍的痛苦就放弃,就像游戏里的经验条,第一遍就是加经验,为你的升级做准备。

3)建立模板库

长期记忆中的模板越多,工作能力处理的能力就越强。

很多数学题都是相同的题型,就是把条件换了一下。有的同学会在脑子里记下A类问题的答题模板A解、B类问题的答题模板B解,等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时,直接搬出模板来套着用。

所以我们可以慢慢的往大脑中填充各个领域的模板,打造自己的模板仓库。

有人会说,网上有现成的,为什么还要自己去总结去记呢?

别人总结的是别人的,只有你自己吃透后,才是你自己的。

这个模板的范围很大,小到一道题的解决方法、大到为人处世的思维方式,不论学生时期的知识学习、还是踏入社会后的学习都是可以的。

养成一个总结模板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在各个领域游刃有余。

03

小总结

如果你直接翻到了文章最后,不妨看看下面的内容!

走出学习能力差的误区:学习能力差无法弥补!

1)辅助记忆记不住了就借助纸笔和电脑。

2)提前铺设知识背景:预习很重要;复习时第一遍懵很正常,坚持一下,再复习一遍。

3)建立模板库:大脑中中的模板越多,工作能力处理的能力就越强;如果要用别人的模板,也要沉淀消化,把它变成自己的才行。

坚持这三点,帮你提高令你头疼的学习能力问题。

END

作者:严姑娘,98年女生一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