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岁割肉救母,36岁暗杀慈禧 七辞北大校长
他,18岁割肉救母,恪尽孝道,36岁研制炸弹,暗杀慈禧, 52岁接下北大这个烫手山芋,整顿学风。
他,辗转于政治、教育、学术三界,有所不为,无所不容。大事不含糊,待人如己。他,迎难进北大,开创新风气。他,曾7辞北大校长,可他依然被誉为“北大之父”。
割肉救母
十七岁那年,母亲得胃病久治不愈,蔡元培心急如焚,听老辈人说祖母曾大病一场,听说从臂膀上割肉拌进药里服用后可以痊愈,蔡元培从臂膀上割下一片拌在药里,服侍母亲服下。然而这种方法没有一点效果。十八岁那年母亲永远离开了他。11岁丧父,18岁丧母。
他生活的不行,造就了他的仕途,26岁那年在科举的道路上平步青云。
暗杀慈禧
甲午战争爆发,中国的混乱让蔡元培等一些知识分子被受刺激,他愤怒于清庭的无能,心系于民族的威望,就在起义缕缕失败,革命频频受挫之时,一股政治暗杀风暴酝酿而起。他加入暗杀组织,自学化学研制炸药,日夜攻关研制出了炸弹。之后经常蹲伏于慈禧经常出现的地方,最终因计划暴露,以失败而告终。成员被抓,蔡元培的杀手生涯就此结束!
就任北大校长
48岁那年,教育司司长邀请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就这样他的教育救国志愿被点燃。
很多人反对他去北大当校长,因为当时的北大太腐败了,进去了如果整顿不好反而会损坏自身的明洁。在孙中山的劝说下,他决定接下北大这个烫手的山芋。如他所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之前的北大叫“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之后才更名北大。虽然学校名字改了,但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那时的北大像个衙门,没有什么学习气氛。学生不叫学生叫“老爷”,老师不叫老师叫“中堂”。老师不学无术一心为官,学生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他们来到北大目的就是混到第一学府的文凭,平时不是逛烟花巷就是打麻将,不学无术,贪玩享乐。整个学风,一片乌烟瘴气。
1917年寒风萧瑟,一辆马车听停在北大门口,蔡元培从马车上下来,校职工在门口列队,以示欢迎。他不像其他校长一样目中无人,他摘下礼帽,微微鞠躬回礼。师生大为惊讶,可没人知道这一鞠躬之后,蔡元培彻底改变了北大。
就这样在中国大学历史上,蔡元培颠覆了中国沿袭数千年的教育观念,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树立了丰碑。他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河。1920年北大开始招收女生,短短几年内在全国流行开来。
广纳贤才 三顾茅庐陈独秀
用人方面他唯才是举,凡是学术过硬热爱教学为人师表的一概任用。为了聘用陈独秀,他曾三顾茅庐,起初陈独秀以才疏学浅拒绝了。之后的蔡元培频繁去找陈独秀,遇到陈独秀在睡觉,就坐在那里等。就这样感动了陈独秀,陈独秀不是不想接受邀请,而是想回上海做《新青年》,蔡元培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把《新青年》的办刊地点从上海迁到了北京,最终陈独秀赴北大就任。
蔡元培成就了北大,成为中国最好学府。
北大成就了蔡元培,让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先驱。
七辞北大校长
他书写了北大的传奇,也曾因一言不合就辞职,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他曾七次辞职,各有各的原因,其中第三次辞职最让人震撼。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学生们拉着横幅在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愤怒的学生放火烧了曹宅,军警逮捕了32名学生,其中北大学生20人。对于学生的做法,蔡元培赞成也不是,否定也不是,一方面“巴黎和会”的失败让他痛心疾首,看到学生们不再麻木,敢于表达民意,所以他没有阻止这场运动。
北大红楼
五四运动影响很大,北大也因为这次运动遭受了政府的严厉惩戒,政府要求开除闹事的学生,一些反动派扬言要解散北大,蔡元培选择站在学生这边,他没有责备游行的学生,对于被捕的学生极力营救,他集结十四校校长来到警局,要求释放学生,如果不行就去教育部,再不行就去总统府,他还表示可以一人抵罪。经过长期交涉,学生先后释放。
这一次北大与政府的对立,让蔡元培的处境非常艰难,有官僚政客提出查封北大惩办校长,蔡元培主动提交辞呈,自行离开北大。最终因政府的极力挽留,辞职未果。
两袖清风溘然长逝
1940年蔡元培73岁,一日清早起床后,口吐鲜血,两日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他当了11年北大校长,在北京仍买不起房,直到死后也没有一间房子。不但欠一千多元医药费,就连入殓的棺木都是好友代筹的。
他凭借一己之力,领导一所大学,把北大从泥潭中拉出,挑起教育的大梁,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发生巨变!
北大红楼今犹在
世间已无蔡元培